閱讀屋>語文> 孤獨之旅優秀課堂實錄

孤獨之旅優秀課堂實錄

孤獨之旅優秀課堂實錄

  導語:《孤獨之旅》這一文章透過描寫杜小康隨父親放鴨所經歷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歷程,刻畫了一個少年心理成長的軌跡,揭示了挫折能促進人迅速地成熟這一道理。以下是孤獨之旅優秀課堂實錄,供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1. 整體感知小說內容,瞭解人物成長軌跡。

  2. 體會心理描寫、環境描寫對展現人物成長過程所起的作用。

  3. 聯絡實際,理解小說標題《孤獨之旅》的含義,體驗成長。

  課前:  品嚐一份孤獨(數字故事)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每一張圖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我們從這些故事中品嚐出了一種共同的東西——孤獨。其實,人人都有孤獨時,處處都有孤獨在。

  今天,我們學習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的節選——《孤獨之旅》,一起走進一個小男孩——杜小康,分享他的成長經歷。

  二、補充小說內容——

杜小康的昨天

  數字故事:昨天的杜小康

  昨天的杜小康是油麻地呼風喚雨的少年,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杜小康不是這樣的了。他要離開家。曹文軒散文《前方》中說:

  人離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二是離家也許是出自無奈。三是人的眼中、心裡,總有一個前方在召喚著他。

  默讀課文第一節,思考杜小康離家的原因是哪一點?

  生:第二點,無奈。

  師: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生:他的家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杜小康失學了。

  師:你能讀讀最後一句話,讀出杜小康的無奈嗎?

  生讀。

  師:哪一個詞很重要?

  學生齊答:只好。

  師:“只好”是什麼意思呢?

  生:不得不,不情願。

  師:昨天的杜小康是油麻地最具有優越感的孩子。而現在的杜小康呢?他過不上“小康”的生活了,做不成班長了。

  讀讀《草房子》,你會知道:小康厚實的家底是他父親開雜貨鋪掙來的,就在一次借了許多錢進貨的返航途中,船被撞翻了,血本無歸,他的家就敗落了。

  但父親不甘心家業在他的手中敗落。於是他設計了一個拯救家業的藍圖。

  杜小康被命運丟擲原來的生活軌道,他要跟著父親去放鴨了,即使一萬個不願意,他也得出發。

  三、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結合昨天的預習,思考:在放鴨的過程中,杜小康都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文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杜小康?

  生1:害怕、恐慌、孤獨,暴風雨。

  生2:經歷了這些磨難後,杜小康長大了、堅強了、成熟了。

  四、精讀探究

  師:曹文軒還在《前方》中說“命運把人拋到了路上,人們藉著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 杜小康就這樣跟著父親趕著鴨群向“前方”流浪。他的前方究竟是哪裡?他們要把鴨群趕到哪裡?

  生:21節中說到了目的地——蘆蕩。

  師:去往蘆蕩的路上和到了蘆蕩以後,杜小康的心情如何?是否就像我們有的同學的一樣,有不用讀書的自由?欣喜?

  生:完全不是。去時是害怕、膽怯,到了以後是孤獨。

  師:這樣的心理感受給了杜小康前所未有的考驗,同學們分成兩組,分別研讀去蘆蕩的路上和到了蘆蕩的相關段落,看看作者是怎樣表現他的心理感受的,並試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杜小康的心理反應。

  (一)自主合作

  大體找出文中描寫恐慌和孤獨的相關段落。學生四人一小組探討。

  A組:恐慌中前行

  生1:找出了直接表明心理的詞語:害怕、恐慌、膽怯。

  生2:這些景物描寫讓他產生恐慌:(學生用文中句子來說明)

  無家;無聲;.無知;無人;無盡;無助;父親的精神缺席。

  生3:我選取了文中的幾個詞語,重新組合,改寫成一首小詩。

  陌生的天空

  陌生的水面

  船上飄起惟一的炊煙

  沒有其他聲音

  鴨的叫聲尤顯寂寞

  前方有多遠

  未來是什麼

  茫茫的天

  茫茫的水

  茫茫的蘆蕩裹著

  一顆茫茫的心

  生慢慢地讀,學生分明感受到了杜小康的茫然、無助和深刻的恐慌。

  師:漸行漸遠的家,空曠陌生的環境,前途莫測的迷茫,年僅十三四歲的杜小康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慌。

  B組:孤獨中成長

  生1:我能從這些字詞句中讀出杜小康的孤獨。如: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

  師:重讀哪幾個詞更能感受孤獨?

  生:十多天,一個人。

  師:數字上的反差帶來強烈孤獨。

  生2:我們透過話劇表演來表現他的孤獨。

  學生表演:(心理獨白)天哪!救救我吧!剛失學我把自己關在家裡還認為無法忍受,可現在呢,一個人影都見不著。媽媽,媽媽,我好想你!

  (突然大喊一聲)“我要回家……”

  (全班爆笑,鼓掌)

  師:文中還說,父子二人的對話變得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原著在選入課文時,刪掉了父子二人的一段對話,是這樣的:

  “飽了嗎?”

  “飽了。你飽了嗎?”

  “我也飽了。”

  “就在河裡洗碗?”

  “就在河裡洗碗。”

  “困嗎?”

  “不困。”

  同位合作,讀對話。

  師:為什麼會這樣?

  生:因為他們的生活太單調。

  師:是啊。人是社會化的動物,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如果沒有了交際,語言也就成了多餘的了。

  師:這剪不斷,理還亂的孤獨注滿了杜小康的世界,這孤獨就像那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孤獨,像一張巨大的網,網住了杜小康。於是,杜小康渴望逃離。同學們,如果是你,你該怎麼辦呢?

  生:我就乾脆回家。

  師:俺不幹了,回家!(生笑)

  生2:我會自殺。(生大笑)

  師:呵呵,連自殺的勇氣都有了,還不能活下去?

  生3:我會選擇面對,認清現實,好好放鴨。(生笑)

  師: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這是誰說的?

  生:魯迅。

  師:杜小康有沒有像一個猛士一樣?哪個段落首先告訴我們的?

  生:第33段。

  齊讀。

  師小結:現在,杜小康接受了、甚至開始享受孤獨了,但另一場磨難接踵而至。

  (二)精讀品味

  研讀文章暴風雨來臨後的段落,說說作者怎樣來表現杜小康的?在課本上做批註。(人物描寫手法、環境、情節、寫作手法等等。也可以對照著杜小康前文中的表現來談。)

  學生從以下幾方面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1.動作:對比:父親“幾乎暈倒在地上”,而杜小康卻“忘記了父親,朝一股鴨子追去。……”

  2.語言:“還是分頭去找吧。”(從“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到“我要回家”再到現在的“還是分頭去找吧”,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杜小康從逃離孤獨轉變成了直面孤獨。

  3.細節:“杜小康的一隻腳板底,還在一滴一滴地流血……”照應前文,再現其堅強與成長。

  4.環境:風雨,是小康成長的舞臺。

  暴風雨就是展示杜小康成長的舞臺。

  師:暴風雨驅散了他的鴨群,也驅散了他對孤獨的恐慌。同學們,曹文軒在《前方》中還說:“前方充滿了艱辛,充滿了危險,然而,它又能夠壯大和發展自己。”是的,暴風雨中,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壯大發展的杜小康,他勇敢、堅強、冷靜、有責任心。

  後來啊,我在《草房子》後面讀到了這樣一句話:“他坐在那裡,咀嚼著油麻地的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會去咀嚼的由大蘆蕩所給予他的美麗而殘酷的題目。”同學們,什麼是杜小康“美麗而殘酷的題目”啊?

  生:放鴨過程中的孤獨與苦難。

  師:這道美麗而殘酷的題目讓杜小康長大了,長大了的.不僅僅只有杜小康,還有他的——

  生:鴨們也長大了。

  師:要重讀哪個字?

  生:也。鴨們也長大了。

  師:這種寫法就是借物寫人。找出鴨長大的相關句子。

  生回答。

  師:在“八月的一天早晨”,注意哦,不是等待中的“春天”,他發現鴨子下蛋了,杜小康驚喜地跑過去撿起,然後朝窩棚大叫:來,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滿懷驚喜地朗讀一下杜小康在文中的第四句話。

  生讀。

  師:大家覺得這句話,曹文軒寫得好不好呢?(他是透過怎樣的方式來表達驚喜之情的)

  生1:短句。表示聲音急促。

  生2:感嘆句。表達驚喜之情。

  生3:一般先叫“爸!蛋!”他先說“蛋!爸!”(生大笑)表明他急切盼望著的是鴨子下蛋。

  師:鴨子下蛋,為什麼能讓杜小康這麼驚喜呢?

  生1:父親的承諾:鴨子下蛋了便可以回家了,學費也有著落了

  生2:收穫的喜悅:鴨子下蛋了,表明他的這段日子的付出都有了回報了。

  師:下面,讓我們透過一個《草房子》的影片片斷再次感受杜小康撿起鴨蛋時的心情。

  放映電影《草房子》片段。

  師:當杜小康用雙手捧起這溫熱的鴨蛋時,我的眼裡泛起了淚花,依然唱著校園裡熟悉的歌謠,他雙膝跪地,痛哭失聲,虔誠地捧起鴨蛋。此時,我們看到的是磨難撕去了他幼稚的容顏,仔細地雕刻了他的靈魂,我們分明看到那個少年長大成熟的背影。杜小康,已然在我們的面前站成了一棵參天的樹!

  現在,大家知道這篇文章的題目為什麼取名為“孤獨之旅”,而不是“放鴨之旅”, “成長之旅”,更不是“無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驚喜之旅”了嗎?

  生:杜小康在孤獨中成長著,收穫著。

  五、拓展提升

  今天的孤獨之旅走完了,但明天,杜小康還有無數個未知的前方在等著他。後來,他所有的鴨子都沒了,鴨蛋也泡湯了,父親又病重了。但他卻變得越來越坦然,越來越堅強。把這些變化看在眼裡的油麻地小學校長桑喬說:“日後,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許就是杜小康了!”

  小康的成長故事讀完了,我們突然明白:有些孤獨是我們成長中無法迴避的元素。課下同學們可以讀讀曹文軒的系列成長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紅瓦黑瓦》等,他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少年成長的故事。

  成長,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體會,杜小康在孤獨中成長,小弗朗士在亡國的悲憤中成長,英子在喪父的痛苦中成長。現實中,拄著雙柺,唱著“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的歌手鄭智化,《隱形的翅膀》的作者也是被高壓線燒掉雙臂的孩子,成長不是輕鬆的話題,但請記住,成長是自己的事情,我們必須學著獨自長大。平時,同學們的日記中也有不少感悟到自己成長的句子。比如:

  極限的後面還有極限。——秦小榕

  沒有傘的孩子要學會努力奔跑!——張  芃

  成長不是教我們打倒一切,而是教我們不被一切打倒!——張  源

  過點“語文”的日子,用她反思自視、獲取快樂、豐富生活、浸潤生命。

  ——遲玉琨

  苦難,是化了妝的幸福。——孫    程

  將來,他們都會成為名人的,今天,我權且把這作為名人名言送給大家!下課!

  附:教學反思

  初三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內心少不了孤獨與苦悶。我想透過本文的學習,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孤獨,走出自我的狹小天地,體會到孤獨是成長中不可迴避的元素,每個人都要努力學著長大。

  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一個以成長為話題的單元,單元教學的目標就是體味成長,重點就是品味小說的語言。《孤獨之旅》是長篇小說節選,為讓學生完全瞭解了杜小康的成長軌跡,我引入了原著中“昨天的杜小康”和“明天的杜小康”,再結合課文閱讀,學生就理解到杜小康的發展不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成了一個變化著的線。其他少年的成長,生活中同學們的成長更是讓學生感受到了成長是身邊的事,是時時刻刻的事。在課上,成長的不僅是杜小康,也有我們的學生,他們透過閱讀感悟和表達,明確了成長的意義。

  曹文軒的作品始終貫穿著一個共同的思考:人是“被拋在路上”的,誰也無法擺脫“被拋”的命運。我就把曹文軒的其他作品引入了課堂,作為教學設計的切入點,也起到了深化教學內容的效果。

  學生的表現是本課的一大亮點:隨手連綴而成的小詩,信口拈來的名言名句,對文字語言的咀嚼品味細緻入微。另外,用同學自己的成長感悟作為教學拓展資源,極大增強了教學的親切感,教育效果更是鮮明;樹形的板書設計,杜小康經過磨礪,在學生心目中站成了一棵參天的樹,更是深化了本課成長的主題。

  恰如閻校長在評課時所言:這節課就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只是畫的有一點“滿”,缺少留白。課堂要讓學生自己學會走,少扶著學生走,這樣也許就能儘早實現自主、合作式的有效教學了。

【孤獨之旅優秀課堂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