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以新方式運營的傳統文化傳習所

以新方式運營的傳統文化傳習所

以新方式運營的傳統文化傳習所

  在淮海中路宋慶齡故居旁,有一棟黑黃兩色勾勒的洋房,黑底黃字的匾額上書:“幽篁裡”。走進去,滿眼山茶花正在一池碧水邊怒放。在洋房裡開辦的這一傳習琴棋書畫的場所,正是古琴的上海市“非遺”傳承點:“幽篁古韻文化會所”。與眾不同的是,這是一群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基金會方式運營的傳統文化傳習所。

  琴棋書畫俱全

  “幽篁裡”這個名字,取自王維的《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據這裡的主人楊致儉介紹,“幽篁”的本意為“幽靜的竹林”,把它作為傳統文化傳習所的名稱,是“詩意的借代”。這幢三層洋房裡匯聚了傳統文化中的“四藝”——琴棋書畫,一樓為兩間古琴教室、二樓是圍(象)棋和書法、繪畫教室。三樓為小型聚會、表演場所。洞簫因與“竹”和傳統文人氣質契合,也被納入了課程。摩納哥王妃夏琳前兩天剛來此地聆聽古琴、觀摩書法。雖然她在中國逗留的時間僅為27小時,但是執意前來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滿牆的照片則透露了“幕後高人”的真容:古琴演奏家李祥霆、京劇學者翁思再等。據介紹,為了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益面,有興趣者可以免費“租”琴,支付古琴押金約三五千元后,拿琴回家彈奏。

  推廣形式多樣

  “幽篁裡”只是一個“據點”。早在2008年掛牌之前,這個團隊就透過舉辦古琴新年音樂會、送課程到中小學幼兒園等方式,推廣傳統文化。

  今年的古琴新年音樂會在東方藝術中心舉行,邀請了國內頂級古琴大師前來演奏。平時,他們還主動上門,把古琴課送到南洋模範中學和烏南幼兒園。全國優秀青少年古箏音樂會也是他們資助的.專案。此外,他們還花20萬元,為市群藝館捐贈了一個古琴教室,並開辦講座活動,讓社群居民免費獲得古琴知識。目前,僅登記在冊的古琴愛好者就有三五千人。

  基金運作助推

  能夠有此大手筆的投入、非一般的視野,是因為推進此事的團隊,多由30歲左右、具有海外留學背景又熱愛傳統文化的各行業精英構成。去年底這支團隊又“升格”為“七絃古琴文化發展基金會”。會長楊致儉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系,本業是房地產。秘書長曹怡玲則是同濟大學德語系的高材生,留學德國獲得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後,回國承擔了“幽篁裡”的具體管理工作。他們坦言,正由於團隊中有各行各業的青年精英參與,才不會讓古琴教學停留在“私塾式的古琴館”這一層面,而是“以法律形式,走專業道路,真正保護古琴等文化遺產”。

【以新方式運營的傳統文化傳習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