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想北平課堂實錄

想北平課堂實錄

想北平課堂實錄

  北平是北京的舊稱,由於歷史悠久,發生在北平的故事和記憶也非常多,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想北平課堂實錄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想北平課堂實錄

  匯入:北平是個令許多人魂牽夢繞的帝王之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的《想北平》,看看令他如此掛念的北平是個什麼樣子。

  師:首先由我和一位同學一起來朗讀這篇文章。在欣賞完文章之後,請大家談談你們的初讀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結構。(電教手段:播放《小夜曲》,師生有感情地配樂朗誦。師讀1、2、3段 ,學生讀4—8段。)

  (讀完)師評:這位同學朗讀的很好,她特別注意到北京的兒化音,如:“空兒”、“差點事兒”、“白霜兒”等,還有“哼”這一字讀的也很到位,感受到北平對他根深蒂固的影響,滲透到文章德望每一個角落。

  好了,下面該由同學們暢所欲言了。

  (舉手)生:我感到了老舍對北平的真摯的愛。

  師:文中哪些詞句可以說明。

  生:“可是,我真愛北平”,“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

  師:你找的很準,還有誰來談談。

  生:作者透過北平與國外其他城市的對比來說明對北平的愛。

  師:也就是表現了北平的與眾不同,那麼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現了它的與眾不同?

  生:第四節到第六節

  第四節透過對比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的動中有靜。

  師:“動中有靜”!很好,這個詞被你找到了。

  生:第五節也透過對比突出了北平在佈置上的勻調。

  第六節到第七節講到了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師:花多菜多果子多,也就是說生活在北平有何感受,能用文中的語言概括嗎?

  生:“這就使人更接近自然了”

  師:對,就是接近自然。

  生:我覺得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的質樸自然,接近生活。比如:第六節中“雨後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

  師:講的很有道理

  (總結)經過幾位同學的發言,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文章的思路

  1---3段:我對北平的印象與感情。

  4—7段:從北平的建設、佈置、生活環境寫出北平的與眾不同

  8段:表達感受——想念北平。

  三,師:請大家再讀文章,讀完以後我還要請你們談感受。關於感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

  (1)你感到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得提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那麼請提出

  (2)請劃出文中能令你感動的句子,並說明原因。

  (3)請對文章的一些手法作出評註

  (學生大聲朗讀)

  師:同學們可以就任何一點談談你們的感受

  生:第四節中“面向著積水灘,背後是~~~也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裡。”我喜歡這句的描寫,他表現了北平的生活環境的快樂舒適,讓人很容易平靜下來享受這份寧靜。

  師:很好,那麼上一句話“自然,那裡也有空曠——不像北平那樣既———而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牆。”你們是如何理解的。

  生:摸著老城牆能讓人感覺到踏實安全。

  師:對,只有在踏實安靜的環境中,人才能享受到那份寧靜快樂,實現無慾無求。

  生:我覺得第二節的“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在我想一件事討他——,在我想到———近乎這個”

  首先,這段很令我感動;其次,這段文字採用類比的手法表現了我對北平的愛。這是一種用語言不夠表達但又難以割捨的刻骨銘心的感情。

  師:那麼同樣在第二節中“而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支支節節的一些什麼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這隻有說不出而已”對這段話是如何理解的`?

  (引導:想想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歷史反映在什麼上面)

  生:作者所愛的北平是那一段能觸動作者心靈的歷史,從風景名勝可以看出

  師:你的思維很活躍。這段歷史也就是能代表北平的底蘊和內涵的歷史。從能折射出北平歷史滄桑的那些名勝看出。所以,作者講到了什剎海、玉泉山

  生:我喜歡第三節中“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這句話。因為他把那種無法用語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的愛,形象化成像音樂一樣動聽,像圖畫一樣悅目,讓我們可以感知的。

  師:分析的很好,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嗎?

  生:同意

  生:剛才那位同學講到對愛的感受說明北平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無可取代。不過,我想再補充一點:同樣在第三節“它是在我的血裡,我的性格~~~所賜給的”。

  這段話說明北平是孕育老舍成長的地方,我的一切都是她所賜的,同樣也表達了作者對北平的刻骨銘心。

  師:大家談的都不錯,那麼有誰還能提出一些問題來嗎?

  生:老舍在文章的四五段將北平與巴黎、羅馬等國外城市進行對比,但是北平也有高樓大廈、風景名勝。為什麼作者只拿北平的“動中有靜”“環境佈置的勻調”“生活接近自然”與他們相比?難道國外的城市不好嗎?

  師:這位同學很有思想,她的問題提出來了,有哪位同學幫忙解答/

  生:我認為與國外城市相比的這些方面都是作者所親身經歷的事物與生活。他們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了‘

  師:對的。還有別的補充嗎?比如在第七節中講到了老舍的生活。

  生:第七節中講到老舍的生活是貧寒的。所以他關注的是和他一樣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環境。

  師:你一針見血。老舍以一個貧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那麼他看到的就是“自然”“佈置勻調”歸結到一點就是他的“平民意識”

  我還有一個問題:作者多次在前面提到過“我說不出”但後面又不絕如縷的說了出來,兩者矛盾嗎?

  生:不矛盾。說不出是因為愛到極致卻往往難以表達出來,說不出來是為了強調對北平愛之深,訴說很多還是為了表達對北平的愛,所以兩者殊途同歸。

  四 背景:(投影)本文寫於1936年,那個時候即將爆發抗日戰爭,由於國家的動盪不安,許多國人顛沛流離居無定所。老舍也再所難免。這時的他離開了生活十幾年的北平輾轉於青島、武漢、濟南等地。此篇文章就是他在青島所作。

  師:根據文章的背景,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此想念北平的老舍是個怎樣的人?(請從文章中找到依據)

  生:從第三段的最後一句“我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因為我心中有個北平”,

  作者強調“我的北平”,最後一句“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表現作者是個感情專致的人。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追求恬靜、平淡生活的人。

  文章的第7段“採菊東籬下,在這裡確是可以悠然見南山的~~~~~像我這樣一個貧寒的人,或者~~~~享受一點清福了。”說明他和陶淵明一樣雖然國家戰爭不斷,物質生活貧乏,但是無比熱愛自由崇尚自然

  生:我覺得他是一個不喜歡刺激,追求平和心態的人易於滿足的人。比如:第四段“在北平有溫和的香片茶就夠了”

  師:很好。香片茶代表北京那種溫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經過大家討論:我可以看出老舍是一個不愛戰爭,感情專一,淡泊無慾無求的學者。

  那麼在《老舍自傳》裡有一篇《望北平》的文章,其中有這麼一段:八年流浪到處為家,反正到哪裡我也還是寫作。幹嘛去擠車擠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鄉,這是當然的。可是我既沒錢去買黑票又沒有衣錦還鄉的光榮。那麼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寫了一首“鄉思”七律來結束這段八方之雨。《鄉思》:茫茫何處話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帶文章千古室,餘年心願半庭花!西風碧海珊瑚冷,北嶽霜天羚羊斜。無限鄉思秋日晚,夕陽白髮待歸鴨。

  師:從這段文字的字裡行間中,我們可以更深入的瞭解。北平就是老舍的家,也是他精神上永遠的家園。

  其實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也有很多思家的作品。例如:李白《靜夜思》 《渡荊門送別》杜甫《月夜》納蘭性德《長相思》

【想北平課堂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