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計算機軟體> 計算機軟體基礎教學的改革

計算機軟體基礎教學的改革

關於計算機軟體基礎教學的改革

  多年的一線教學曾經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學生的,老師的,課程的,每一個環節筆者都去認真思考過,這麼多年下來,不能說完全瞭解了,但似乎真有一些頓悟在其中。

  教學不是簡單的上課,我們說教學首先存在兩個大的方面教與學。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研究教還要研究學,這樣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不僅分析自己還要分析學生。最重要的我想應該是在分析了學生之後,還要把自己換位,反覆地對換角色才會真正地解決教與學中的問題。C語言程式設計這門課我主講過多年,就這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了一些探討和研究。

  一、計算機軟體基礎課程的特點

  先來分析一下這門課的設定。在全日制本科學校,這門課通常是大學一年級的必修課程,這充分顯示出它作為基礎科目的重要性。它是一門公共基礎課,是為今後進一步的學習打基礎的。那麼計算機軟體基礎課程中的語言程式設計對於學生來說呢?它又是一門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科目。這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固有的思維方式,以往的學習都是在自然語言引導的基礎上進行的,那麼面對這樣一種機器語言,它的學習無疑是存在一定的難度。雖然課堂上我常會告訴學生,把它看作一門外語,例如英語。我們借鑑英語的學習方式,但英語也是自然語言,它符合外國人的說話方式。也是先說話,後總結出規律的。以計算機軟體基礎中的C語言為例:是先制定規則,後使用的。那麼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就是一個很大的障礙。舉個在c語言程式設計中常見的問題,有這麼一個描述輸入一個正實數eps,計算並輸出已知公式的值,直到最後一項的絕對值小於eps。這是在講解迴圈時候的一個題目描述,那麼先不看式子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在這樣的描述中有一個迴圈結束的條件最後一項的絕對值小於eps,那麼,在寫迴圈條件表示式的時候,該怎麼寫呢?要寫成絕對值大於等於eps,程式才能正確完成。這種思維的逆向方式,對剛接觸c語言的學生來說就是難度。即便是接受了這種逆向的思維方式,課程本身還有它進一步的特點。機器語言是寫給機器用的,你得站在機器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機器是不能夠思考問題的,那麼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就必須是單向的、序列的,這種特點對於學習的人也是一個考驗。對於人來講,都習慣了並行性思考問題,換句話說是智慧的。這就要求我們考慮問題的時候要有一個高度,要把問題和機器放在一起,要站在它們之上去分析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二、計算機軟體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

  在研究了所講授的課程之後,才要針對這種情況去探討教與學。

  教的目的是讓學的人能夠很好的掌握。有句古語是這樣說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這句話中可以進一步去領會教的含義,教不僅要使學的人學會,還要使學的人能夠持續的學習。如何要做到會,還要做到持續的學習呢?喜歡、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教的學問引導我們去設計我們的教學。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是老師也是學生,帶著這樣的雙重身份去設計教學,我們的教學才會更有效。在教學過程中,常會聽到前輩們對新的教師這樣說你想給學生一碗水,你需要有一桶水。也就是我們首先要知識豐富,要研究得很透徹,才可以講給別人聽。知識豐富本身是我們從師的必要條件,那麼現在的問題不是我們知識是否豐富,是在知識豐富的基礎上如何設計教學,就是你有一桶水,你如何給學生一碗水的問題。那麼,如何選擇碗?你的碗要能夠被學生接受,要符合學生使用的能力。碗太小了學生拿不上手,碗太大了學生又端不動。碗的樣式也要考慮,那是時代、是社會,要符合我們當代的要求。碗選好了,接下來是水,要放多少水在碗裡面?水的多少非常重要,碗裡的水合適了,學生才會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要求繼續學習。水少了,不解渴,人會厭煩,產生懈怠的情緒;水多了,喝不了,那是負擔,負擔重了人是要退縮的。好,就算是解決了碗和水的問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把這碗水端給我們的學生?教學物件需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才能夠接受我們所給予的知識?人的態度有多少種,效果就有多少種;也不是最謙虛謹慎的態度就有最好的效果;如何在這眾多的搭配當中設計出我們需要的最好的效果呢?我們的學生能端得動多大的碗?他們能夠喝多少水?他們需要怎樣的給予?

  有效的教學設計當中不能沒有對學生這個主體的分析,瞭解了學生,瞭解了教學的物件,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三、學生主體的特點

  學生是的教學主體,而這種主體每年都在變換,每一屆又都帶著他們特有的時代特點。七、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慾,他們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想知道,不用太多的約束就能主動要求學習,對他們來說天時、地利、人和。那時社會發展蒸蒸日上,每個領域都急需大量的人才,在學子心中都有一個具體能看得到的目標,那是真實的可以透過努力得到的。為此他們需要知識,無論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只要是無私的,科學地把知識傳授給他們,他們都會努力的去學習、去研究。那時常會見到下課的老師身邊圍滿了刨根問底的學生,那時的老師必須不停為自己充電、加油,學生們就像嗷嗷待哺的小鳥,要不斷地用知識餵養。那個時代,資訊遠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學生的主要資訊來源仍然是老師,他們會集中自己全部的精力去挖掘老師那裡的`資訊;那時的經濟條件和娛樂環境沒有給學生太大的空間。學生除了內在的學習要求以外,還有外在環境的條件的限制,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鑽研知識,暢想未來。

  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前兩年我們常會聽到90後的說法。90後的學生身上帶有著十分濃郁的時代特點,在他們身上看到了社會發展後的變化。他們出生在改革取得顯著成績的時代,社會經濟變得十分充裕,人們不再只為了溫飽而工作和生活。孩子也從家中的從屬地位變成了核心,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90後前所未有地被家庭關注,他們的成長備受呵護,從出生到上學全程設計,有眼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各種學習班學習,透過各種途徑把各種資訊輸送給孩子。

  任何事都有它的兩面性,這種變化無疑有好的一面,我們的學生有主見,對事物理解快,資訊豐富;另一面呢?在家庭極度關注下長大的孩子缺乏責任心,不能主動學習,太多的資訊充斥在他們的大腦中,他們無法安心去學習、研究枯燥的基礎知識,優越的生活也使他們減少了追求,減少了對未來的暢想。在這一代孩子中,城鄉差別也進一步擴大,社會越發展這個差別越大,使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孩子完全不一樣。面對這樣的一代孩子,傳統的教學設計顯得十分無力,我們的教學需要的不是改進而是變革。不能再灌輸了,學生的知識很豐富,需要從主導的位置上下來,走到一個輔助的位置上去。我們不再以知識的講授為主,需要教授獲得知識、辨別知識的方法。雖然問題可以分析,但轉變並不容易,輔助的位置在哪裡?怎樣傳授方法?學生怎麼接受?

  常言道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我們傳統的教學是多少個百年積累起來的,我們如何改變?就在我們苦苦思索的同時,我們的教學主體仍在悄悄地改變著。

  四、教學現狀

  隨著新一屆的學生入學,帶給我們更多新的問題。如何設計我們的C語言程式設計課程的教學呢?課程方面就像小孩子學說話一樣,從實踐開始,所有的知識都從實踐中去總結,步子不能太大,雖然每門課程有學習的期限,但要儘可能地循序漸進。為了配合時代的發展,豐富資訊來源,我們安排多媒體教學,網路學習的平臺,使教學本身豐富多彩,使學生不覺得學習枯燥和單調。

  學生方面有一個萬變不離其中的原則因材施教。我們的學生是在這種個體教育的方式下長大的,每個學生都希望你是他的家庭教師,只給他一個人講課。本身一對一教學是因材施教的最好方法,但是我們現在的師生比例還沒有這個條件,一堂課要同時管理60個學生,為了適應這種情況,我們對學生採取了關注少數,樹立榜樣,指定小老師的方法。對自己的要求是嘴勤、手勤、腳勤,在這個原則的基礎上去組織教學。

  透過近三年的實踐證明,這樣可以穩定教學效果,可以達到傳授知識的作用,但是沒有達到愉快地教學,沒有達到使學生感興趣以至於形成可持續的學習。

  在學習C語言的學生中,學習的方法也在發生著悄然的變換。以前的學生上課都帶著課本和筆記本。上課前預習,課堂上認真記錄老師講授的知識;現在看來當時的方法比較有效,預習就可以帶著問題聽課,課堂上比較容易進入狀態,記筆記可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現在的學生通常不帶課本上課,應該已經沒有人記筆記了,因為多媒體教學,多數知識點都在電腦上顯示,學生會用可拍照的手機把一個個問題拍下來,或是把老師的講課錄下來;手段先進了,可是效果變差了。這不是說先進的手段不好,而是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使課堂上知識的含量大大增加,這就要求學生要更加地集中精神。現代化的資訊處理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汲取知識,但是再怎麼佔有知識都需要去消化,否則它永遠只是儲存在先進的裝置中。社會再怎麼進步,學習都需要大腦的配合,都需要去看、去想、去動手實踐。看到和理解是有距離的,理解了要拿來使用又是有距離的,忽略了這種學習上存在的距離,而這種距離是不能用現代化的電子裝置去縮短的。那麼這種狀態不能說誰做的對,或是誰做的錯。我們的學生從小到大都處在一種被大量資訊包圍的環境,看到和聽到的都是如何用現代化的裝置去獲得資訊,他們還沒有能力和精力去消化接受到的資訊。情況不僅如此,現代社會的業餘生活或者說娛樂五花八門,和枯燥的學習相比更吸引學生為之努力。

  玩物喪志;孟母三遷;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頭懸樑,錐刺股這樣諸多的故事,足見學習是需要和我們身上固有的缺點做鬥爭的,換句話,就是在面對學習的問題上是需要一點毅力的,否則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生活如何現代化,也是學不好、學不到的。

  問題似乎越來越多,而我們只能從我做起。首先,無論講過多少回,無論對講授的知識多熟練,都需要認真地準備;講課的過程中,在照顧大多數的情況下,特殊關注要掉隊的同學;對學生,要求每個人都要動手實踐,教師會盡所能地指導到每一個學生,透過不斷的反問,刺激學生去想。但這樣也不是總有效,有些學生在被反問中,產生牴觸情緒,認為老師在找他的麻煩,他不是正面接受,而是使學習變成了一種負擔。儘管在課堂上教師也常常會疏導他們的這種情緒,不過學生還是需要一種外來力量的幫助,例如,輔導員的正確引導,同學之間的正面鼓勵等。

  五、結束語

  教學是一種藝術,它的深奧,它的博大不是想一想就明白的。其中的問題也不是講講課就能夠看到和解決的。作為教師,我們需要不斷的探討,深入的研究,去為我們的角色鑽研,在教學藝術的領域做出一點貢獻。或許有時我們只是驗證了一個方法不是十分的有效,但那也是為從事這個事業的人少走一些彎路所做的貢獻吧。

【計算機軟體基礎教學的改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