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是具體實施教育的人,大到教育方針,小到教材的一章一節,都需要透過教師來影響學生。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水平,歡迎檢視。

  教師教學方法

  一、“空堂”現象

  即牧羊式教學。假“素質教育”之名,真正“還課堂給學生”。號召自主學習,就成了讓學生自學;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就絕不強迫他們,讓他們隨意討論,學到哪裡是哪裡,收穫多少算多少……無論學什麼課文,形式是一樣的:先用一大半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看書、讀書,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再問老師。

  這種教學方式,把“自主”學習,完全變成了學生“自己”學習。教學秩序鬆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練堂”現象

  本著“多講不如多練,多練不如多考”的原則,教師用很短時間突擊完本節課的授課任務,然後就是發試題,做試題,評試題。有人戲曰:“課堂還剩十分鐘時,插入廣告(即分發試卷),剩餘內容且聽下回分解”。

  這種教學方式,教師的有無,對學生來說,是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教師照本宣科式的所謂講解答案,純屬浪費學生時間,因為教師講的,和學生手中資料上有的,並無二樣,何況學生把課文內容都沒吃透,測試的作用何在。

  三、“秀堂”現象

  即作秀式教學。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各種現代化手段一齊上陣,各種教學環節不論需要不需要的,依次僵硬地秀出;聽課者“大開眼界”、“大飽耳福”,如置身舞臺劇場中。但課程本身如何,卻又如墜五里霧中,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種形式大於內容的教學,與其說是老師在上課,不如說是老師在作才藝表演!

  四、“假堂”現象

  即造假式教學。多表現在一些“成果展示課”、“公開課”或“示範課”上。有的請別人為自己設計教案、製作課件、編串臺詞;有的挑選優秀學生,提前多天進行預演排練;有的邀請行家裡手對自己的教學環節一一精雕細琢,全方位包裝打造;有的甚至變成全教研組或全校性“任務”……於是,公開展示時,教師綜合素質之高令人瞠目,學生反應之快令人乍舌,教學過程之“完美”令人叫絕。

  這種師生共同作假的現象,不僅於教學毫無增益,而且,負面效應極大。上過這種課的老師,面對學生的不誠信,可能再也不敢理直氣壯的批評教育了!

  五、“模堂”現象

  即今天學東家,明天學西家;不是學精髓,而是學形式。搞得教師不用探究學生需要怎樣教,不用研究和創新教學法,只知到牢記領導要求怎樣教就行了。不論遇到怎樣的課文,都得生搬硬套進入規定模式,如:前幾分鐘做什麼,然後做什麼,再然後……下課前十分鐘必須測試。

  這種現象不利於教師的進步和成長,久而久之,必須成為沒頭沒腦的教書匠了。

  六、“同堂”現象

  即要求同級同科教師,必須統一備課(教案),統一作業,甚至統一課件,統一作文題目。什麼教無定法、什麼因材施教,什麼以學生為主體都不需要,只需要教條地按照集體備好的程式來進行,即可達到備教一致了。

  集體備課本來是可以群策群力,並且有助於傳、幫、帶,幫助教師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但這種教條的做法,其結果只能是:教師離開了集體備課還真就不會備課了。

  七、“亂堂”現象

  即隨意式教學。有不少教師課前不認真備課,不精心設計教學,課堂上毫無思路,要麼支支吾吾,不知所云,要麼眉毛鬍子一把抓,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亂講一氣。上課隨心所欲,跟著感覺走。既不考慮一節課完成了多少教學目標,也不考慮一個教學任務需要多長時間完成。

  這樣一節課下來,教師暈暈乎乎,身疲力竭,累得夠嗆,學生則如霧裡看花,苦不堪言!

  八、“滿堂”現象

  即“滿堂灌”式教學。披著教學改革的外衣,喊著素質教育的口號,用著多媒體手段,卻走著“注入式”“填鴨式”的老路。比如先用投影顯示“作者介紹”,然後用錄音機播放課文示範朗讀,接下來便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完全是新瓶裝舊酒,換湯未換藥。

  這種教學方式,師生錯位,反映了有的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沒有真正領悟新課改的理念!

  九、“冷堂”現象

  即媒體堆積、喧賓奪主式教學。在課堂上圍繞教學內容頻繁地轉換媒體、展示案例,可學生卻如走馬觀花,並沒有留下深刻印象。因為眾多鮮活的畫面撲面而來,喧賓奪主,學生應接不暇,來不及記憶、思考和歸納,只是機械地跟著畫面轉動眼球,呆若木偶!

  這種教學方式,表面熱鬧非常,又很“現代”,實則是一種嚴重的“冷堂”現象,反映了課堂教學中主導和主體之間不能產生聯動或互動的僵持狀態!

  十、“鬨堂”現象

  討論教學法是目前課堂教學中用得比較多的方法。如果組織得好,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討論中積極思考問題、相互啟發、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但如果組織不嚴、誘導和調控不恰當,就會導致課堂上學生說話聲此起彼伏,難以平靜。現在很多學校班大人多,這種現象更易發生。這種現象的發生,既反映了一個班的班風問題,同時,也反映了老師的組織和管理能力、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教學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提高教學水平”是每一個教師所向往,所奮鬥的目標,也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他們擠時間備課,批改作業,盡心盡力地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希望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都能提高;學生也是盡力學習,希望自己有個好成績;家長更是把希望都寄託在老師身上,希望老師把自己的孩子教好。可教師常常分身乏術,能真正撲在教學上,能用上四成精力就算隔河作揖了。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提高教學水平的方法很多,但“條條大道通羅馬”,只要你的出發點是學生的成長和自己的成長,其落腳點都會殊途同歸。提高教學水平,首先要專心致志地備課。備課的時候,不僅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教法、備過程、備自己。只有做到五備,才不會在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才不會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感到味同嚼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節課的準備,都應該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

  努力在每一節課開始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其次,一定要在授課中把控自如,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整個課堂教學最好做到活而不亂。授課時,切忌照本宣科——教案是死的,但學生和課堂都是活的,在上課的時候,要根據需要對已經預設好的教案進行靈活變通地處理,讓教學設計富有“彈性”。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學中不能自己像鞭炮似的在課堂教學時滔滔不絕,把課堂教學當成自己的一言堂。

  如果這樣,你的口才再好,整節課都是劣質的。故此,教師要發揮出學生的主導作用,這就好比某位作者在頭條平臺釋出文章,他的文章能夠引發其他讀者的共鳴,讓大家有一種很想去評論的衝動,那麼,這無疑是一篇很成功的文章。同樣的,你在課堂上教學的時候,也要創造這種讓學生“評頭論足”的契機,這樣,學生參與進來了,回答積極性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就上來了。

  第三,教師要堅持每天都給自己“充電”,練好自己的三筆一畫一話:毛筆、鋼筆、粉筆、簡筆畫和普通話。這三筆一畫一畫有什麼作用?敬其師,信其道。這些本領如果過硬,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有比較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整潔美觀的板書水平,學生就會對我們產生敬佩之心,這對我們教育教學的助力無疑是非常大的。同時,還要堅持寫教學反思。備課中我們確定一份教案,課堂教學中我們用調整好的“第二份教案”。

  我們要在這兩份教案中反思理論與實踐的落差點,反省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閃光點分別在哪裡,今後面對同類的現象應該怎麼處理?考試太頻繁。除了中考和期末考試外,近十幾年,不知道學校到哪學的經驗,規定了周清、月考制。弄得主課教師手忙腳亂,既要趕進度,還要應付周清、月考。小學科目少,還可以過得去,初中就困難了。譬如說初中語文,每週最多六節課,除去兩節作文,還有四節,再去一節周清,還有三節課。

  三節課,按進度至少要講兩篇課文,可有的課文長,一節課學生連課文都讀不完,你說這課該怎麼上?學生不吃夾生飯行嗎?繁雜的'事務性工作所形成的紙質檔案材料太多。如教研組會議記錄、年級會議記錄、學校例會記錄、聽課記錄;政治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業務學習筆記、評課說課筆記、做學生工作筆記;教學計劃,是班主任或教研組長的還有教研組工作計劃、班主任工作計劃……瀚如牛毛。

  這些有的是必須有的,如各項工作計劃是不能少的,古人說有預則立,就是這個道理。但其它明目,多數是不產糧食的,可你沒有就不行。因為學校或上面要檢查,檔案不健全是要扣分的。期終或年終都要與年終工作考核或績效工資掛鉤的。所以手忙腳亂時就找同事們抄抄來應付。校本研修、課題論文、業務培訓。這些人按上級主管部門的意圖,是想透過它來提高教師的素質,藉以提高教學水平,其實是事與願違的。無休止的惡性迴圈,大量擠佔了精心備課和批改作業時間,使老師常常處在疲於奔命狀態,還不說來自其他方面的干擾,你想他有多少精力投在本職工作上?

  總結語:

  說實在的,要想真正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一,尊重教育規律,把教師從繁雜的事務堆裡解放出來,把教學時間和主動權還給教師。二,學校和教導處領導可檢查學生的作業、教師的教案,可聽課、評課,在實踐中幫助教師提高素質。三,職稱評定,公平合理。表揚鼓勵,一視同仁。

  要多關心教師的生活,瞭解教師的思想動態,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才是提高教學水平之道。這些寶貴的經驗,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記錄下來,並持之以恆地做好記錄。就這樣,你在不斷“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教學水平會拾級而上、換擋提速。

【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水平】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