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的課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展現於我們面前,新的教育理論對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下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有效課堂,是從課堂教學目標任務的完成度來評價教學行為,重點關注的是課堂目標的達成、學生獲得的發展。課堂教學中常見有如“放羊式”、“灌輸式”、“表演式”等多種“低效”現象,牽制了課程改革的推進,影響力教學質量的提高。要改變這些低效課堂,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和領會課標要求,確定好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預設好主要的教法學法;需要教師積極創設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努力做到精講、善導,努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還要懂得讓學生即及時練習鞏固,保證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謂課堂教學“有效”,是從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度來評價或診斷教學行為。過去常對課堂教學採用“合格”、“優質”等綜合性、概述性的評價,雖然也包括目標任務的達標度——“結果”評價,但評價視角的著眼點卻更多的關注師生教學活動——“過程”,因此,許多公開課才變成了“表演課”。為了“演好”一堂課,有時師生還要“排練”好幾次。“有效課堂”從“結果”的角度,關注教學預設目標的達成、關注學生獲得的生成與發展,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有效教學。新課程要求 “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應是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是動態生成教學智慧的教學,是關注師生雙方生命健康發展的教學。

  一、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幾種“低效”現象。

  1、放羊式課堂。片面理解課堂教學的自主性與開放性,教師放棄對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放手自主變成了放任自流,非教學活動過多、教學秩序混亂,教學目標形同虛設,導致教學的低效。有效的課堂教學首先是目標明確的教學,教師必須按照課程要求和學生髮展需要提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當好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並不斷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潛能,努力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

  2、灌輸式課堂。滿堂灌的講解、傳統的講授。在教學中,還有一部分教師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習慣於“講課”,試圖努力把書中的知識交給學生,教師始終主宰著整個課堂,忽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參與,忽略學生思維的啟迪,忽略學生能力的生成與發展。有的課堂表面上體現了學生的參與,但“問題”不具備啟發性、“活動”不具備主動性、“討論”不具備探究性,到最後,還是由教師將知識生硬地灌給學生。而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有效教學應當是:學生不僅學到了教師傳授的大部分學科知識,而且學到許多其他知識;上課結束很久以後,學生還在繼續研究和探討上課內容;不是強迫學生學習,而是學生渴望學習。

  3、表演式課堂。這種課堂因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表現而脫離於“常態課堂”,常見於教學公開課,由於整個過程都是導演的,課堂中看不到學生髮展性思維火花的迸發,其有效性不言而喻。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常態課來實現,對有效課堂的研究應建立在常態課的基礎上,我們應當讓常態課去除表演課的刻意雕琢、華而不實,同時既充分預設,又動態生成,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使課堂煥發出教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準確把握教材和領會課標要求,是課堂教學“有效”的前提。

  在實施課堂教學前,教師要先備課,確定好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預設好主要的教法學法、準備好適當的課堂練習,因此,認真專研教材,準確把握課標要求,才能提出科學優質的教學設計,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可能。準確把握教材和領會課標要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充分研讀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綱”,有的放矢。

  常見有些教師因為沒有深入研讀教材和課標,出現教學目標要求把握不準(如瞭解、理解、掌握、體會、運用等不同的層次要求)、課堂教學容量不當(過輕或偏重)、甚至一堂課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組織散亂。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有效的必要條件。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包括認知掌握目標、技能達成目標、心理發展目標。認知掌握目標就是學生在規定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內,認知上所達到的.“懂”和“會用”的範圍和水平;技能達成目標是指學生在完成規定的課業後,相應技能所能達到的標準;心理發展目標是指學生在一定階段,情感、意志、思維等完善的程度和水平,其中又以思維品質的養成作為心理發展的主要目標。

  2、有效利用教學資源,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

  實施課堂教學前的備課過程,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教學方法的預設。“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選擇應當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目標要求、學生學情、環境條件等因素靈活選擇,但要注意幾個原則:一是“興趣”原則,既課堂教學應當不斷調節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堅持“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二是“激勵”原則,首先,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特意設定一些激勵環節、提出激勵性問題,同時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與肯定。三是“自主”原則,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講授”法,努力創設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教學中以問題引路,學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發思維、或組織討論、或實踐操作,再輔之以教師的精講導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發展。

  三、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是課堂教學“有效”的關鍵。

  主體性教學是以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讓學生在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中,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應當怎樣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呢?

  1、構建民主的課堂氣氛。教學中,教師要有平等意識,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相信每一個孩子、善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會有民主的課堂氣氛,才能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及和諧的教學秩序,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2、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改革單純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的教學模式,提供給兒童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因此,教師應當根據教材的基本要求,創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儘量讓學生自己查詢學習資料,堅持聯絡生活實際組織教學,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組織教學。

  3、積極創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情境,提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當透過一定的課堂組織形式,不斷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透過讀讀寫寫、問題質疑、合作探究、動手操作、鞏固練習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活動。

  四、講、學、練相結合,是課堂教學“有效”的保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努力做到精講、善導,努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還要懂得讓學生即及時練習鞏固,保證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給與了教師們很大的啟示,很多學校也在積極地推廣洋思經驗,我認為,講、學、練有機結合,應當是洋思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的教學方法正在不斷地更新,新的教學理念在不斷的內化,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越來越成熟。但我們也發現,不少的課堂顧了“講”“學”環節的精湛,卻常常失去了讓學生及時“練”的時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以下幾點值得大家注意:

  1、儘量精簡教學環節,最佳化教學流程。如過長的課堂引入、不必要的課堂討論、不起作用的媒體課件、形式化的課堂拓展等均應當讓位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鞏固練習。

  2、不斷錘鍊教學語言,使課堂簡潔清晰。如複雜的提問語言、習慣性的重複語言、慢節奏語速、離題了的故事等。教學語言往往具有習慣性,因此,只有教師刻意改變,才能使自己的課堂語言越來越精煉。

  3、當堂訓練、及時鞏固、關注發展。課堂是師生完成教學目標的主陣地,課堂上,有教師的正確引導,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在知識與能力的生成過程中,也必須有合理、充分的練習鞏固環節,以有效促進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鞏固。課堂練習的形式應是多樣化的,內容與要求應當是有層次性的。很多教師非常重視課堂中的教師怎樣講、學生如何學等教學活動過程,練習與鞏固環節的時間往往別擠佔,甚至有不少教師習慣於將課堂練習安排學生在課外去完成。試想,課堂在精彩的師生教學活動的後面,及時安排學生進行合理的、有層次的練習與鞏固,教師及時地把握反饋資訊,不是能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嗎?

  有效課堂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反思。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