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文言文《涸轍之鮒》的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註釋翻譯

文言文《涸轍之鮒》的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註釋翻譯

關於文言文《涸轍之鮒》的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註釋翻譯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而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涸轍之鮒》的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註釋翻譯,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涸轍之鮒》原文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 、 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1)解釋下面加點詞。

  ①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 .

  ②莊周忿然作色曰( ) .

  ③有中道而呼( ) ..

  ④我且南遊吳、越之王 .

  (2)翻譯下面句子。

  ①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②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3)概括這則寓言的思想意義。

  二、參考答案

  (1)①是否;活,使動,使??活,救活 ②臉色 ③路中④將要

  (2)①引西江的水來迎接你,可以嗎?②你竟說這樣的話,還不如早早地到乾魚店裡把我撿走。

  (3)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真誠地去幫助,而不要只說毫無意義的大話和空話。

  三、解釋:

  ①與:向

  ②顧:回頭,回頭看

  ③子:你

  ④且:將,將要

  ⑤處:安身的地方

  ⑥乃:卻

  2、翻譯:

  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您可有一點點水救活我呢?

  3、莊周是怎樣譴責監河侯的?這樣表達的作用是什麼?

  莊周說了一個涸轍之鮒的寓言故事來譴責監河侯。這樣可以有力的譴責監河侯託詞的荒唐無理和見死不救的本質。

  四、註釋

  (1)莊周:莊子的姓名,戰國時宋國人。

  (2)故:因此,所以。

  (3)貸粟(sù):借糧。:穀子,去皮後稱為小米。這裡泛指糧食。貸:借。

  (4)監河侯:即魏文侯。也有人認為是作者假託的人物。

  (5)諾(nuò):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

  (6)邑金:封建統治者在自己的封地裡剝削得來的收入。邑:古代貴族受封的領地。

  (7)子:您,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

  (8)忿(fèn)然:生氣的樣子。

  (9)作色:臉上現出怒色。作:發作,發出。

  (10)中道:道中,半路上。

  (11)顧視:回頭看。顧:回頭。

  (12)轍(zhé):車輪在地上碾出的痕跡。

  (13)鮒(fù)魚:鯽魚。

  (14)焉:在那裡。

  (15)何為:做什麼。

  (16) 耶(音‘yé’):疑問語氣詞,相當幹現代漢語的“嗎”“呢”。

  (17)波臣:海神的臣子。

  (18)豈有:有沒有。

  (19)活:使……活。

  (20)且:將要。

  (21)遊:勸說,遊說。

  (22)吳越之王:吳:周代諸侯國,國都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越:周代諸侯國,國都在今浙江省紹興市。

  (23)激:引(水)。遏阻水勢,使它急流。

  (24)常與:老朋友。這裡指魚所賴以生存的水。

  (25)處:居住、存身的地方。

  (26)然:則,就。

  (27)曾(céng):還,簡直。

  (28)索:尋找。

  (29)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簡直不如早些到賣魚乾的鋪子裡找我!肆:店鋪。

  五、翻譯

  莊子家裡貧窮,所以往監河侯借糧米。監河侯說:“可以,我馬上要收到租金(統治者在自己的領地裡向老百姓收取稅賦、租金等收入),借給你三百兩金子,好嗎?”莊子變了臉色,說:“我昨天來,聽到呼喊的聲音,我環顧四周,看見乾涸的'車轍中有一條鯽魚。我問它,說,‘鯽魚啊,你是做什麼的呢?’鯽魚回答說:‘我原本是東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沒有一升半鬥水讓我活命呢?’我說,‘可以啊,我要去南方遊說吳、越的國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嗎?’鯽魚生氣地說:‘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沒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鬥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說這些,還不如及早到乾魚店裡去找我!’”

  1、道理

  莊周即莊子,他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於是就向富有的監河侯去借。作者用十分簡練的文筆,描繪出監河侯這個吝嗇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個道理: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絕不能只說大話,開空頭支票,大話和空話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要解決實際問題,必須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

  2、寓意

  這個故事源於莊周借糧,監河侯開出了一張空頭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錢之後。莊子‘忿然作色’,立刻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來反擊監河侯。莊子善於透過寓言故事來說理,這個故事是用來說明人做事要當機立斷。同時諷刺世人不從實際出發,做些無效的事。 鮒魚的回答可以用“遠水解不了近渴”概括。

  擴充套件資料:《涸轍之鮒》賞析

  “涸轍之鮒”寫了兩則故事:一是莊周向監河侯借粟度日,監河侯顆粒不給,卻許諾待收回封地的租稅後借給莊周價值“三百金”(“金”是古代貨幣單位, 即“鎰”。一鎰等於二十兩,另說為二十四兩或三十兩)的鉅款。二是“涸轍之鮒”(滯困在乾枯的車轍中的鮒魚)向莊周求水活命;莊周答應到南方去向吳王、越王遊說,請他們引長江水接鮒魚回東海。兩則故事緊密套扣,前者包容後者,後者說明前者,結構十分新穎。故事中的監河侯是個慳吝的偽善者形象,鮒魚是個敢怒敢言、很有骨氣者的形象;莊子的身份則頗有趣,在前一故事中是乞貸者,在後一故事中卻以監河侯的同類面孔出現,而讓鮒魚作為自己的代言人。構思極為奇特。

  作者如此別出心裁,精心構制這則寓言,在於闡明他的“無待”的主張。莊子嚮往逍遙遊,即在充滿矛盾和鬥爭的大千世界中,希望能無憂無慮、無拘無束、 自由自在地生活。他認為逍遙遊的基本條件之一便是無假於外物。倘要依賴任何外界條件,便要受到束縛,便不逍遙了。莊周亟須貸粟,鮒魚急切求水,都是有賴於人,結果都受了愚弄,受了窩囊氣,便是明證。但莊周既然“忿然作色”於監河侯,卻為何又把窩囊氣轉嫁給鮒魚輩呢?作者意在說明“外物不可必”,任何外界條件都靠不住,切不可強求。不論自覺不自覺,即使是同病者,也不會相憐,即使是同根者,也不會相助。在這一點上,故事中兼“乞貸者”與“監河侯”於一身的莊子是不憚於解剖自己的。

  這則寓言的客觀意義則在於揭露和諷刺。監河侯既為“侯”, 自有家財萬貫,“邑金”無數,但借斗升之米可以活人一命而不肯為,其慳吝無情可知。他卻偏要裝成慷慨姿態,許諾“將貸子三百金”!慳吝與慷慨,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氣質。監河侯想用慷慨大方的皮囊包裹住慳吝自私的內心,其偽善面目便更令人憎惡了。莊子出身於沒落貴族,對於剝削者的偽善嘴臉,看得較為分明,所以反戈一擊,便能將其偽裝揭露得異常徹底。莊周的本心是很真誠的, 自不同於監河侯。但他為涸轍之鮒設計的活命方案,卻是頗不高明的。正如鮒魚所說:“我失掉了水,沒有安身的地方,我快要乾死了。眼下,我只要得到一點兒水便可以活下去。先生卻許諾這樣的空話,還不如趁早到乾魚店裡去找我呢!”斥責之情,力透紙背。俗話說:“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孔子也曾說過:“君子周急不繼富。”(《論語·雍也》)意思是說君子只講雪中送炭,不作錦上添花。這則寓言對於拋開實際,醉心作不合時宜的許諾的迂腐論者,在客觀上也具有深刻的諷刺作用。

【文言文《涸轍之鮒》的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註釋翻譯】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