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城市公共空間歷史文化

城市公共空間歷史文化

城市公共空間歷史文化

  一、科學定位城市文化主題,明確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方向

  文化主題是區域文化發展的主格調,是區域環境建設的靈魂,不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需要有確定的主題或人為提煉、設計的主題,如北京的主題文化為“千年古韻”、上海主題文化為“世界博覽”,西安主題文化為“東方神韻”等。根據城市特色資源形成的特質文化來構建城市主題空間形態,並圍繞這一主題空間形態建設城市文化氛圍,是城市文化主題定位的一般策略。城市歷史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礎條件,承傳歷史文脈、反映地方特色的城市主題文化設計更具有不可模仿性和難以替代性特點,因此,國內外許多城市注重在充分挖掘和深刻分析地域背景,發現和提取地方性元素基礎上選擇和確定城市文化主題,奠定文化發展和環境建設的基調。福州,別稱榕城、三山、左海、冶城、閩都,簡稱“榕”,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東部、閩江下游沿岸,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作為一座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

  從福州的文化土壤看,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山水文化等都可以為培育福州文化個性和特色找到文化根基,究竟確定什麼樣的文化主題才能更好地概括福州歷史文化資源的最大優勢和特色?這需要我們深入地進行研究。閩都文化是福州最具地域特色的歷史傳統文化,因此,福州文化主題定位應充分體現閩都區域特有的文脈精神、地方意識、地方認同感和歸屬感,必須根據閩都文化屬性和審美價值進行福州主題文化定位,進而規劃確定城市發展的文化主格調和文化資源開發方向。憑藉福州地處中國東南,瀕臨東海,靠山向海,山清水秀,又有“州西北有福山”史志記載和壽山石原產地稱號等自然與人文的特點,結合中國人對福壽的期許和中國文化中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詩話,我們可以在“福”主題上做更多文章。福州文化形象曾經以“福山福水福州城”、“福天福地福州遊”等口號進行定位和宣傳,主打“福”文化牌,有一定的根據。但是,實踐中我們還缺乏與“福文化”主題相關的理念一致的設計,“福”文化概念尚未進一步具象化到福州的文化環境中,在城市空間範圍內還沒能使眾多、分散的人工符號和閩都文化符號形成錯落有致、疏密相間的統一整體。建議更多按照廣告學和美學的要求,對福州文化形象定位思路進行歸納、提煉,確保福州文化形象定位的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議組織專家學者對福州文化主題和文化形象問題進行深入研討,除對城市文化形象焦點、視點、重點進行討論外,特別是要對城市文化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功能定位等進行深入研究,弄清主要目標形象,然後對症下藥提出城市文化主題和文化形象的定位思路。

  二、重視城市風格設計,培育城市文化個性

  文化主題是對區域文化景觀的全面概括和提煉,它是一個整體性概念,是從一種宏觀的角度指導全域性的發展,文化主題一旦確立,就要努力將文化主題貫穿城市文化形象建設全過程。城市文化個性體現在對歷史街道建築的保護與更新,對周邊建築與空間文化內涵的豐富,以及城市雕塑、文化場館與城市公共空間的有機結合等。長期以來,從福州城市的發展戰略來看,主要是對城市反覆進行了經濟意義上的功能定位,對城市的風格設計定位重視不足。近年來,這種狀況有了較大的改變,《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更多考慮到了福州城市建設從城市功能向城市美學發展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該規劃在最佳化總體同時,著力加強了對一些重點地段的規劃建設,例如,馬尾新城建設中提出了“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山水資源,顯山露水,打造天馬山公園、東江濱公園、馬尾船政文化長廊等公共休閒空間,建設大型文化休閒旅遊區。”《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0—2020)》將福州古城保護區劃為23處歷史地段,並劃分為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風貌區、歷史建築群三種類型。2013年,福州相繼出臺了部分歷史街區的保護規劃,包括《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修編)》、《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草案等。

  目前,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思路是比較明確的,但城市文化形象定位以及風格設計還是比較模糊的,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閩都文化內涵的體現還不夠充分。例如,已有的規劃並沒有對新興的房地產開發進行有效的規範;在推進城鎮化發展和城市建設中,從省城、縣城、到城鎮也尚未明確各自的文化定位、文化個性和文化特色。培育福州文化個性和特色,建議分三步走:第一步要從各類本土文化中深入發掘和正確認知文化特徵,在做出準確可靠解讀基礎上,對文化個性給予明確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這種原有文化特徵,維護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風貌以及空間特徵、整體環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個性;第三步要努力傳承和弘揚這種文化特色,把文化個性忠實地反映在城市建設上,以固化城市特色。城市文化形象往往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才能形成,因此,城市文化形象建設要考慮過去和將來的有機融合。福州範圍內本土的、特色的、原汁原味的各種文化,無論是古街道、古建築,還是無形的歷史文化遺產,意即歷史的人、歷史的物、歷史的事等等,都是福州不可多得的財富,我們需要積極地、慎重地聚集所轄範圍內的最精髓的歷史文化,在提取歷史精髓基礎上,理清特色文化,明確主題文化,突出整體發展觀,實施特色共建,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城市文化形象建設,精心打扮自己的“文化面孔”。

  三、加強公共審美載體建設,塑造城市文化視覺系統

  “城市文化的哲學本質,是一種密集空間裡的心理共享。城市的密集空間,在政治上促成了市民民主,在經濟上促成了都市金融,而在文化上,則促成了公共審美。”[2]79“作為一種公共審美,城市文化的主要方面應該是可視的。”81城市的文化、風格與印象是透過一些公共審美載體傳達的,城市廣場、標誌性建築、雕塑、綠地公園、商家招牌以及街道上的路燈、長椅、花壇、欄杆、垃圾桶等等,全都是公共審美的載體,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城市主題和城市風格確定後,要著力使城市主題視覺化。加強公共審美載體建設,是塑造城市歷史文化氛圍的重要工程。

  1.提升廣場景觀的歷史性和文化性城市廣場對於城市來說具有聚集性與疏散性、文化活動平臺、資訊交流平臺、公共活動展示、城市環境藝術體現等作用。城市廣場被稱為“城市客廳”,客廳景觀是一座城市歷史、文化、藝術特色和城市市民精神氣質和生活方式的集體呈現。歐洲許多城市非常注重對城市廣場空間的塑造,城市的歷史及雕塑、噴泉、繪畫藝術在廣場建築空間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例如,巴黎的主要廣場有協和廣場、旺道姆廣場、盧浮宮及德方斯門前廣場等;羅馬以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市政廣場、威尼斯廣場、波波羅廣場及古羅馬共和廣場、帝國廣場遺蹟而著名;佛羅倫薩則以西格諾利亞廣場群而著稱;威尼斯最有名的廣場有聖馬可廣場,等等,獨特的歷史文化氛圍是這些廣場具有的明顯特點。五一廣場是福州標誌性廣場,歷史悠久,遺蹟眾多,傳說動人。位於五一廣場北側的于山是福州著名的“三山”之一,山上有攬鰲亭、應鰲石、接鰲門、步鰲坡、聳鰲峰、平遠臺等許多名勝古蹟,于山南麓留存有一段明代古城牆,被列為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相傳遠古時有六鰲從閩江口移山於此,故稱于山。漢時有何氏九仙在此煉丹的故事,因此,也稱九仙山。清郭雍《九日登于山》詩寫:“聊復登高去,仙台一放歌。夕煙天外淡,疏雨鳥邊多。秋色老如此,流年傷若何。蓬山不可接,江水落松蘿。”每年九月九日,福州人多在於山登高,所以又稱“九日山”。站在於山上,五一廣場盡收眼底。在五一廣場的中軸線上有三座建築,一是不鏽鋼的大型城雕《三山高聳,一水長流》,總高23.8米,為福州的市標。二是一座漢白玉的大型城雕《八閩茶女》,周圍是大型的噴水池。三是一座漢白玉的旗壇,有二層平臺,平臺四周圍著精雕細鑿漢白玉的柵欄,類似北京的天壇。廣場歷史文化內涵的形成是一個連續的歷史過程,挖掘與延續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對塑造城市公共空間的歷史文化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把五一廣場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進一步表現出來,這是我們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可以藉助六鰲故事和攬鰲亭、應鰲石、接鰲門、步鰲坡、聳鰲峰等勝蹟,創意建構“獨佔鰲頭”概念;藉助何氏九仙煉丹的故事創意建構“仙台一放歌,人生多如意”概念,藉以吸引市民和遊客眼球;建議在五一廣場適當位置建造廣場歷史文化碑文,增強廣場景觀歷史厚重感。

  2.在公共設施建設中強化主題文化細節展示城市公共設施被稱為“城市傢俱”,主要包括交通設施,如公交停靠點等;資訊設施,即路標、導遊圖、電話亭等;衛生設施,如垃圾箱等;照明安全設施,如路燈等;娛樂服務設施,如坐椅、桌子、遊樂器械、售貨亭等;以及藝術景觀設施,如街頭雕塑、藝術小品等等。城市傢俱與市民生活關係密切,也是人們感受城市主題文化的細微場所。建議結合城市風貌整治工作,對城市交通幹線的“城市傢俱”進行統一整治包裝,融入主題文化要素,促使城市主題文化透過這些公共環境藝術景觀系統得以充分的展現。

  3.建設標誌性雕塑城市雕塑是城市美學中的關鍵元素,被稱為“城市的`眼睛”。一些經典雕塑可以成為城市的標記,如廣為人知的哥本哈根的美人魚、布魯塞爾的撒尿男孩造型等。歷史上福州市較為重視城市雕塑建設,例如,在城區通往外地的交通要道上分別立了四位福州歷史名人雕塑,東大門有嚴復塑像,南大門有林則徐塑像,北大門有王審知塑像,西大門有張伯玉塑像,俗稱“四老守四門”。在一些公園裡,也有部分名人雕塑,如倉前公園有林覺民塑像等。福州市曾在南江濱舉辦過國際城市雕塑藝術展,展品已形成雕塑主題公園。林軍等市人大代表曾就福州市名人雕塑的現狀,提出了《關於建設福州名人雕塑公園的建議》。針對該建議,福州市園林局表示認同,認為可把歷史科普(名人雕塑)公園的建設列入福州市園林綠化建設儲備專案;福州市規劃局也表示:名人雕塑公園的建設可結合目前的雕塑主題公園一併建設。目前福州還缺少審美意義上的城市雕塑,缺少具有優秀藝術品質以及內涵豐富的標誌性雕塑。因此,建議在雕塑主題公園中建設能將生活、藝術、科學、技術、時代精神和福州大眾情感融於一體的城市代表性雕塑,並進行宣傳,使之成為福州的新標誌。另外,隨著城市發展,福州市一些名人雕塑所在路段或公園面臨改造,這正好是提升雕塑符號化品質的重要契機。如在則徐廣場上的林則徐塑像因福州地鐵建設面臨拆建,可以結合地鐵站點周邊建設進行重新設計,聘請高級別的專業人員進行創意製作。伴隨城市擴充套件,福州四面八方的大門外移,也可以考慮建設能體現閩都文化元素的雕塑。標誌性雕塑不一定要宏大,但一定要獨具匠心,別出心裁,藝術的魅力是最好的標誌。

  4.推動標誌性建築符號化標誌性建築是城市風格最重要的視覺識別之一,是人們認知城市的最直接的載體,具有豐富的歷史與社會價值。古民居、古寨堡及倉山老洋房等都富有福州地域建築文化特色,三坊七巷建築群落被譽為明清建築博物館。建議研究設計閩都建築博覽一日遊專案;在這些建築中舉辦一些文化活動,重新引導群眾認識、欣賞經典之美;把這些建築實體轉化為對外宣傳的標識性符號,如圖片、郵票、畫冊等。

  5.神話傳說資源的古為今用神話傳說在民間生生不息,體現著文化傳承。推動神話傳說資源古為今用,也是我們在進行城市歷史文化氛圍建設中不可忽略的工作。福州是一個擁有眾多神話傳說資源的歷史文化名城,幾乎每一個著名的山水形勝都附著優美的神話傳說。此外,英雄傳說、民間風俗、巫術等也有著豐富和多樣的神話傳說資源,它們為山水增添了奇詭色彩的同時,也深刻地反映了閩都文化的物質和精神特質。在現代城市發展中這些重要的傳說資源被不同程度遮蔽了,對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節俗、城市神話資源等缺乏進行深度開發。例如,福州多山,“城在山之中,山在城之內”,是福州的地理特色,有“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民諺。福州三山除了作為風景區以及作為體育鍛煉運動場外,似乎沒有發揮其他的功能,神話傳說與人文景觀非常缺失。我們提出大力發掘神話傳說資源題材的兩條思路:一是對閩都神話資源類別、載體、文化象徵等進行深度研究,呈現神話傳說的美好故事,把福州的山山水水變成大大小小的“文化場”,同時梳理出根脈意識。二是把神話傳說轉化為各種風物的具象,提升為旅遊資源。城市視覺系統是一種有機體。因此,城市視覺系統的塑造不能忽略生命的元素與細節結構,城市的主題就透過這些公共環境藝術景觀系統形象顯現出來。有了這種主題公共藝術視覺系統,才能對人們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震撼力,讓人過目不忘。

  作者:吳碧英 單位:中共福州市委黨校

【城市公共空間歷史文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