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股票> 任性買便宜股票必有風險

任性買便宜股票必有風險

任性買便宜股票必有風險

  任性買便宜股票有風險?為何不能買便宜股票?買便宜股票可能導致破產 別太任性。

  你有沒有注意到,不少人生性喜歡逛商場,尋找便宜貨。從旅行包到化妝品,從毛衣到皮鞋,只要有大減價,他們每場必到。他們每次買回一大堆東西,但不一定是真正有用的東西。時過境遷,那些便宜貨沒有用,發黴變質,主人又不忍心丟掉它們,於是乎,只好搞一個大甩賣。買股票也是如此。有些人看這隻股票便宜,那隻也不錯。突然,一陣大風颳過,股票的一半價格跌沒了。強忍了許久,主人才撫摸著傷口,斬倉。而斬倉又正好錯過了下一輪投機的升浪。主人悔恨不已,卻不斷地重複。這樣的人掉進了“價值陷阱”(value trap)裡面,且不能自拔。多數人認為,巴菲特是個價值投資者,可是有一本書卻對這種看法提出了有力的挑戰。 美國喬治敦大學的一位教授普萊姆?詹恩(Prem Jain)在其大作《價值投資之外的巴菲特》(Buffett Beyond Value)中認為,巴菲特實際上既是一個增長型的投資者,又是一個價值投資者,而且更是前者。要看過去多年的銷售和利潤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家公司能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15%的複合利潤增長時,那麼在理論上它的股價應該是天高。”我對這話的理解是,年復一年15%的利潤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成就;而且,增長率對於股票的價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巴菲特成功的秘訣好像在於把重心放在公司的增長率上,並且是可持續的增長率,然後再看股票的價格是否足夠便宜。g》普萊姆找了很多的例子證明,對於低質量(以及前景一般)的公司不管多麼便宜,巴菲特都是不買的。

  對巴菲特的兩大投資原則,大家已經很熟悉了:1.不能只看某一年的市盈率,要看過去多年的市盈率。這個原則很有意思,因為它可以幫你避開那個可笑的、關於究竟用哪年的市盈率的問題;2.所投資的公司必須足夠大,在行業內必須佔據領導地位,而且負債率不高。巴菲特告誡大家要避開“價格低,但價值更低”的股票。當然,市盈率高的股票或者昂貴的股票不見得都是具有增長型的股票。要看一個公司的歷史業績,最好看10年以上。我在1994年加入投資銀行的時候,書上就這麼說,我也聽說過類似的話,但我一直沒把這話聽進去。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公司的歷史短,二是情況變化太快。如果你一定要堅持巴菲特對歷史業績的要求,你會錯過很多快速變化的、轉型中的好公司。當然,巴菲特也錯過了太多的好公司和好股票。但這沒關係,他依然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巴菲特認為,只有在非常極端的情況下才可以投資初次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即IPO)。每一家初次上市的公司都被吹噓成高增長型公司,可大多數的'結果是令人失望的。為什麼?過度的包裝是罪魁禍首。美國的兩個教授,傑伊?裡特(Jay Ritter)和伊沃?韋爾奇(Ivo Welch),曾經作過一個研究,發現在1980~2005年,世界上7000個初次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在IPO之後的3年裡表現比大市差20%.從1994年以來,我在投資方面碰壁很多次,終於明白了看長期的歷史業績的重要性。一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壞的管理層就是壞的管理層,很難突然變好—也許永遠不能變好。放棄前半場,只賺取後半場的暴利人們把投資者分成截然不同的兩大派別:價值派和增長派。這是很錯誤的。詹恩教授認為,巴菲特既是增長派又是價值派,但首先是增長派。他還認為,當你發現一家公司的管理層很進取(並且正派),而且認為公司(和行業)的前景很好,公司的利潤會高速增長好些年的話,你千萬不要用傳統的估值方法去捆住你的手腳。今天看起來很貴的股票,過兩年就顯得很便宜,而且你似乎永遠買不到它,因為它的股價不斷創新高,似乎永遠很貴。

【任性買便宜股票必有風險】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