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 文言文課後作業設計的優勢初探

文言文課後作業設計的優勢初探

文言文課後作業設計的優勢初探

  課後作業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內化知識的重要載體。作業設計得當與否,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格品質的形成,同時也影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程度和語文學科的成績。

  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後文簡稱“教材”)1~5冊的文言文選文課後作業設計到底有哪些優勢呢?經統計分析,發現這類作業集中分佈在必修二、必修四和必修五三本教材。習題數量分別為22、23、24。我將教材中69道文言文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分佈統計如下:

  經統計分析,我認為,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作業設計有以下優勢值得學習並推廣。

  一、適應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

  從單篇選文的作業量上看,每一篇選文的作業量都控制在4道題目以內。一般一篇文言文安排兩到四個教學課時,所以我認為這個題目數量不超過高中生語文學習心理預期。從三冊教材的作業量來看,作業數量也相對較為均衡。按高中語文教學的常規進度,一個學期完成兩本教材的教學任務。文言文模組作業集中在必修二、必修四和必修五三冊。從教學進度來看,相當於一個學期安排一個單元的文言文教學。三冊教材文言文作業數量分別為22、23、24,題量設計較為均衡平穩,符合教學循序漸進的規律。

  從作業難易程度來看,文言文作業設計以理解性作業為重點,符合高中生心理期待。若以記憶性作業為主,難度太小,學生學習興趣不濃。而以拓展應用性練習為主,則難度太大,可能導致部分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失去了課後練習本應有的意義和價值。

  由此可見,教材中文言文課後作業設計不管是題量設計還是題目難易程度設計,都符合高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二、題型多樣,覆蓋面廣

  文言文課後作業題型較為豐富。記憶性練習、理解性練習以及拓展性練習在文言文作業中都有涉及。這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也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

  我且以理解性練習中的段落理解作業為例:

  《諫太宗十思疏》第一題:“魏徵提出的‘十思’都集中在第三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的作用是什麼?去掉好不好?為什麼?”

  《季氏將伐顓臾》第一題:“背誦《季氏將伐顓臾》第五、六自然段,然後思考孔子為什麼不贊成對顓臾動武,在背誦的這兩段裡找出原話來回答。”

  《赤壁賦》第四題:“翻譯第一自然段。”

  《與妻書》第二題:“第四自然段中‘窗外疏梅篩月影’至‘故唯日日呼酒買醉’,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我們可以看到,與段落相關的一共只有八道題目,而上文四個例子就有四種不同的作業型別,包括文意理解、結構作用、翻譯和情感把握等四個方面。可見文言文作業題型多樣。這樣的題型設計,豐富而靈動,知識覆蓋面廣,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針對教科書編寫提出的“符合語文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規律”的要求,同時可以滿足學生對作業的'心理期待,不至於顯得枯燥乏味。

  三、作業考點設計與高考契合度高

  經統計可知,文言文模組記憶性練習、理解性練習和拓展性練習比例分別為14.5﹪、76.9﹪、8.6﹪。可見理解性練習是文言文作業考點設計的重中之重,其次是名篇名段的背誦和默寫,最後才是拓展性練習。

  在理解性作業中,字詞意義和用法佔了31.9﹪,這一項作業比例比記憶性練習和拓展性練習兩個大模組的總和還要多。可見,教材編者注重考查的是學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我搜集了2012—2015連續四年的廣東省語文高考考卷,這四年高考卷在文言文模組設定的分值均為22分。經分析可知,高考考查文言文知識的側重點在文意理解。這與教材作業考點設計保持高度一致。可見教材作業設計的知識點與高考考綱高度契合,這符合師生教學的需求,值得推廣。

  綜上所述,我認為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文言文課後作業設計適應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題型多樣,且與高考的要求契合度高,值得被教師和學生廣泛關注,進而高效利用。若教師和學生能在日常教學中,予以合理高效利用,必定可以增強教學效果,開創教師、學生、教材三贏的局面。

【文言文課後作業設計的優勢初探】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