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繪畫/書法> 繪畫色彩之感受

繪畫色彩之感受

繪畫色彩之感受

  從史料得知,我國從周朝解答研究色彩,以朱、赤稱深紅色。把黑白玄(沒有光澤的黑色)稱為色,把青、黃、赤稱為彩,合起來叫色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繪畫色彩之感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色彩應該密切結合實際,增強繪畫的自覺性,自我修養的反映就是控制畫面。“只有光的出現,才能見到色彩”。正式研究色彩是從公元1616年開始,那時有人用三稜鏡觀察的光由七色光構成。解釋了人的色彩感覺是由光產生的。十九世紀英奈提出:(1)色是光之子,光是色之母。(2)陰影並不缺乏色彩。(3)光線的反射是產生色彩和諧的基因。

  以上論點的提出,對現在的繪畫有極大的現實意義,下面就色彩做以下歸納總結。

  一、色彩的變化——對比、漸變、重複

  A、對比:色彩對比是色與色之間的相互關係,,特別是研究兩種顏色並列對比所產生的變化及其特殊的效果,講色彩對比,就是講色彩的矛盾、色彩的對立統一、畫面的色彩,它既統一在一個色調裡,又有紅綠、冷暖、明暗、濃淡、輕重、鮮明與混濁、響亮與低沉等對比因素。這種對比差異越大,對比也越強烈。對比越小,越趨於調和。正因為有了這些對比畫面色彩才有生氣,在作畫過程要正確的觀察物體的色彩必須透過不斷的比較,因為畫幅中的人物景的色彩是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比如穿灰衣服的學生,走到黑板前,灰衣服就顯得亮而偏暖,走到白牆前,灰衣服驟然變得深了起來,這都是色與色的對比作用,在不同的環境對比下而產生的不同效果。

  小結:物體的顏色不僅與光源照射的條件有關,而且在周圍環境顏色的對比影響下,將對物體的色彩在色相,明度,純度方面起著一定的變化。

  現將色相、明度、純度三方面的對比分別敘述:

  色相對比:色相對比在繪畫上一般是指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的對比,也包含色彩冷暖的對比,當兩色並列時,凡是屬於對比色關係(補色關係),則兩色各增加其鮮明度,補色以外的並列。同上面一樣,也是傾向於相對色的補色,而受另一色的影響而變色相。如黃與紅並列,黃就傾向於黃綠,紅就傾向於紅紫。使原來很響亮的兩塊顏色相互抵消。灰與紅並列,灰就便冷,有灰綠的感覺,紅的更紅,以對比色為主組成的畫面或圖案,如純度較高,色彩感覺是極其活躍,熱烈的,但要使用恰當,不能亂套。

  明度對比:即素描上的暗度的對比。包括同一種色彩不同明度對比和不同色彩不同明度對比。當黑白並列,黑者更黑,白的更白,如把這規律引伸開去,色彩的明度對比也不例外。當黃與蘭並列,就明者更明,暗者更暗。如果檸黃與中黃並列,對比效果就極差,古人配色有“青紫不併列,黃白不肩隨”的說法,也是此理。這說明,不同顏色放在一起時,在明暗層次上距離越遠,對比越強烈,距離近對比越弱,也越調和。所以把黃放在普藍上面,黃色顯得淺而明亮,放在白紙上卻濃而無味,這就是明度對比所產生的效果。

  純度對比:即鮮明色彩(純度高的)與灰調色彩(純度低)的對比,也包括純與純、灰與灰的色彩對比。繪畫色彩以標準色的純度為最高,互為補色的兩色混合,純度極低。當純色與複色並列是,純色顯得更純,複色顯得更灰,純色與純色並列時,如色相鄰的就互相傾向於相對色的補色,隨之純度有所降低。如純橙與純黃相比,橙傾向於紅,黃傾向於綠。其結果不是亮了,而是暗了。

  純色彩是鮮明的,實的,重的,跳躍的。灰的色彩是不鮮明的,虛的,輕的,隱隱約約的,一般規律如此。鮮明的純度較的顏色是依靠灰調的,不純的顏色對比襯托出來。對比色的配合要注意純度的變化,務必使其一個強一個弱,一個豔一個灰,一個明一個暗。

  B、漸變:色彩漸變是一種色彩逐漸變到另一種色彩的過程。漸變來源於生活,如一年四季的更迭,在一天之中,早晨、中午、傍晚光源色的逐漸轉換,由遠到近色彩有規律的變化等都是色彩漸變的過程。色彩漸變在繪畫上應用廣泛,尤其表現在風景畫的天空,地面的色彩變化,景物之的感,距離感等,如成排的建築,近扥亮,遠的灰,逐漸變化等。

  色彩漸變不同於對比那麼強烈,它是一種多次序,多層次的色彩變化,不知不覺的較為和諧的聯絡著,變動著。在運用漸變的色彩方法時和運用對比一樣,應該注意如何加以協調統一的問題。

  C、重複:色彩重複是指一種顏色在前後不同空間層次上有規律的再三出現。由於某一種顏色在畫面的近景、中景、遠景,在三重複出現,使畫面的色彩取得聯絡,前後呼應。但也要有規律,有選擇的去重複,不能亂用。如果無規律無目的的去重複,就會使畫面色彩變為雷同,千篇一律,單調枯燥。

  二、色彩的透視:

  形成透視的原因:(1)角度、縱深距離。(2)視平線的高低。

  色彩透視呈現的原因:(1)縱深距離的大小。(2)天氣的影響。

  如:一排同樣同時代的建築,因角度距離不同存在不同的變化。在繪畫中,溼畫法和幹畫法的運用與透視有關,近幹遠溼,近豔遠灰,近實遠虛。

  三、色彩的協調統一(色調、調和、均衡、呼應)

  色調:亦稱調子,是畫面統一的色彩傾向。每一幅都有自己獨到的`表現形式和色彩調子,它是繪畫、色彩統一的重要因素,畫面缺乏色調或調子不明確,也就無從談起色彩和諧統一。

  調子是怎樣產生的呢?自然界由於光源、氣候、時令、環境的變遷,本來就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色調,在一定明度,色的光源照射下,各種物體表面都籠罩著統一的色彩傾向,這種統一的色彩就是色調,可是形成色調的關鍵是光源色的變換,我們在寫生時琢磨色調,就一定明確光源和色相明度。

  色彩變換眾多,究竟如何具體分析色彩的調子呢?早晨、中午、傍晚、還是晴天、雨天,光照強弱不同,使色調在明暗層次上變幻極多,不過在繪畫上大體分為明調、灰調、暗調三種,色調上有紅調、黃調、綠調、藍調等之分,色彩效能上冷調、暖調、中性調等區別。應該說,畫面的調子來自生活,高於生活。但又不是自然主義的消極反映,作者抓住了豐富多彩的生活,自然界中本質的,主要的,必要的東西,並對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一番改造加工以後才產生的,因此繪畫的色調比自然的色調更概括,更集中,更強烈。

  四、繪畫色彩之感受

  一幅畫面的色彩就如同一首交響曲,要有節奏感和韻律感。那麼,一幅畫面的節奏和韻律感是指什麼呢!我認為就是對整個畫面的把握,如從色相、明度、純度、冷暖、濃淡、輕重、響亮與低沉、鮮明與混濁,色彩的“個性”要服從於整幅畫面的調子等的把握。如果一幅畫面失去這些東西,畫將非畫也!只有這樣,才能使畫面有生機,有生命,才能夠吸引住別人的目光,才有斟酌的餘地,同時也可能給觀者留下回味無窮的遐想空間。

  拓展:關於繪畫色彩的對比技巧

  1、色彩對比

  兩種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關係相比較,能比較出明顯的差別,併產生比較作用,被稱為色彩對比。該想象分為兩大類:同時對比和連續對比。

  2、色相對比

  因色相之間的差別形成的對比。當主色相確定後,必須考慮其他色彩與主色相是什麼關係,要表現什麼內容及效果等,這樣才能增強其表現力。

  將相同的橙色,放在紅色或黃色上,我們將會發現,在紅色上的橙色會有偏黃的感覺,因為橙色是由紅色和黃色調成的,當他和紅色並列時,相同的成份被調和而相異部份被增強,所以看起來比單獨時偏黃,以其他色彩比較也會有這種現象,我們稱為色名對比。

  3、明度對比

  將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較色彩的感覺,會發現黑色上的色彩感覺比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覺比較暗,明暗的對比效果非常強烈明顯,對配色結果產生的影響,明度差異很大的對比,會讓人有不安的感覺。

  4、純度對比

  一種顏色與另一種更鮮豔的顏色相比時,會感覺不太鮮明,但與不鮮豔的顏色相比時,則顯得鮮明,這種色彩的對比便稱為純度對比。

  5、補色對比

  將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等具有補色關係的色彩彼此並置,使色彩感覺更為鮮明,純度增加,稱為補色對比。(視覺的殘像現象明顯)。

  6、冷暖對比

  由於色彩感覺的冷暖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稱為冷暖對比。(紅、橙、黃使人感覺溫暖;藍、藍綠、藍紫使人感覺寒冷;綠與紫介與其間),另外,色彩的冷暖對比還受明度與純度的影響,白光反射高而感覺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覺暖。

【繪畫色彩之感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