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多媒體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多媒體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多媒體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一:數學多媒體教學反思(1456字)

  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數學教學與它們密切整合時,它們能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建立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它們能為數學課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小學數學與資訊科技的有效整合,是從數學教學的需要出發,確定哪些環節,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現代資訊科技,並選用合適的軟體,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推進現代資訊科技在數學中的輔助教學,達到最佳化數學教學的作用。

  1、建立清晰表象之時。表象是思維想象的依據,能否在學生的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接關係到教學的成敗。在幾何形體知識教學中,往往要求學生掌握一些作圖的方法,常規教學中,教師常用三角板、圓規等教具在黑板上的板演,但由於受到教師的手、粉筆或視角的不同而形成視覺阻礙。我們在製作課件時,將這部分內容均用計算機模擬演示,使模擬作圖過程或其它知識點的講授,既不受視覺阻礙,又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易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深刻的感性認識,為教學過程的進一步深入埋下伏筆。

  2、滲透數學思想及方法之時。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要求“在教學中要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及其方法”,在幾何形體知識的教學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導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學才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只可讓學生意會,不可言傳,這在常規教學中往往是令教師頭痛的一件事,而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往往化難為易。課件《圓的周長》中,周長公式C=2πr的推導涉及到不完全歸納法,我在課件中是這樣設計的:先出示直徑分別為8cm、12cm、14cm的圓,然後令其依次在一線段上滾動,在滾動直徑的1倍、2倍、3倍距離時依次出現記號,滾完後顯示其滾過路程的距離。演示完後,老師讓學生觀察圓滾過的路程既周長與圓的直徑關係,學生有這三個圓環滾動的動畫作為依據,很容易歸納出圓的周長是圓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的結論。

  3、概念闡明之時。在小數幾何體知識教學中,涉及周長、面積、體積、高、稜等概念,由於這些概念帶有一定的抽象性,對於以接觸感性知識為主的小學生來說,往往易混淆圓的周長及面積的概念,弄不清體積與表面積的區別,不能正確理解高與底的對應關係等,而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後,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在課件《圓的面積》的複習模組中,為了幫助學生分清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我設計了兩幅動畫,第一幅是一隻小狗繞圓一圈,跑過的地方同步改變顏色;第二幅是將圓的平面部分從上到下塗上黃顏色。配合師生的問答,學生很快理清了周長與面積的關係。

  4、培養學生空間觀念之時。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學習“體”部分知識的困難性,而採取常規教學手段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情況,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軟體中,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三維動畫的功能。如圓柱體的表面積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在該課件中,我運用了三維動畫的變形功能,將圓柱體的側面展開變為一個長方形。學生看了動畫後就很容易明白圓柱體的表面積是二個圓形面積加上以圓的周長為長、圓柱體高度為寬的長方形面積之和。這裡三維動畫軟體中所製作的動畫,為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弄清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的特點及其表面積公式的由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知識向技能轉化之時。掌握知識是為能應用於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形成技能。我們在課件製作中也注意到這一點。在圓的認識課件中,我製作了三幅動畫:輪胎分別正方形、橢圓形、圓形有摩托車在路上行駛;學生觀察後要求其運用所學的知識說明原因。學生在計算機的進一步提示下(出示放大的摩托車輪胎,半徑及圓的閃爍),能說出由於圓形輪胎的軸心到地面的距離不變,所以摩托車行駛比較平穩的道理。

  篇二: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反思(2751字)

  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新的媒體模式,它迅速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了一種視聽說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重要的作用。它以特有的聲像同步、三維動畫演示以及集圖形、動畫、聲音、文字等資訊功能於一體的特點,直觀展示著知識的形成過程。然而,近年來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部分教師對多媒輔助教學的作用和意義的認識仍然存在一些誤區,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過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忽略了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

  多媒體課件能夠把聲音、圖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體化的教材,這是傳統教材所無法比擬的。但是作為輔助數學教學這一特定的學科教學的電腦軟體,尤其是輔助課堂教學的軟體,如果過多地追求多媒體,就會適得其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知識傳授的密度,把“人灌”轉變成了“機灌”。這不僅不能增強教學效果,反而干擾了學生的思考,干擾了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活動呈現流水線式的程式化模式。教師只是實現這一模式的“機械操作工”;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件的畫面和聲音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這間的互動被一個冷冰冰的機器隔開;學生的思路處於被動和僵化的狀態;教學活動不斷被打斷。造成的後果是整個課堂的主體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學生,而是多媒體課件。這種方式違背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輔助性原則,也違背了現代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一個多變的變數,教師在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充分體現教案的靈活性,考慮各種應變的措施。學生的學習只能依靠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學好。

  與之相對的另一種現象則是在教學中出現了放手讓學生跟著課件自學而不臨控,在討論中自由發言而不圍繞主題的現象。這樣在多媒體環境下學習的優勢不但沒有發揮出來,而且連傳統教學的任務也沒有完成。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並不等於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側重點發生了變化。

  在課堂上真正唱主角的還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多媒體只是起到一種輔助課堂教學的功能。因為課件的製作同備課一樣,往往是根據教師的課堂教學需要先期進行的,而課堂教學是難以預測的。因而就有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稍有“越軌”都不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也就凸顯不出來了。比如說:在進行“十幾減9、8”這一內容教學時,教學軟體是按書本上提供的方法順次設計的,但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問老師“用13-8,3減8不夠減,我倒著減。先用8減3得5,再用十減5得5,這樣做可以嗎?”這種令人尷尬的境況多媒體又怎麼奈何得了。當然,如果課件製作者設計的是互動式結構,可隨意選擇任一種方法去教,也許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我認為,現代技術的應用不能離開學生髮展這一基本原則。應當成為學生學習及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目的在於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學活動的探索中。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系統考慮教學活動諸要素和環節的相互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最佳化教學,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主動學習的同時,不斷將資訊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地對教學過程實施隨機調控,達到和諧共振的狀態。整個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雙向交流互動、不斷迴圈、不斷調控的過程。

  二、過分追求華麗形式而忽視內在作用。

  多媒體技術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模擬現實環境,利用聽覺、視覺和多種感官的綜合作用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刺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卻片面地利用這一優勢,在設計課件時過分運用影片技術、音訊技術甚至網路技術,過分注重課件的動畫、色彩和音響等效果,而忽視了其為教學服務,為學生學好知識服務的宗旨。結果給學生學習新知形成干擾,產生負面影響。我聽過這樣一堂數學課,教師前後共設計有七個動畫片斷,結果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目標難以達成。其實在一節課中動畫的使用一般根據需要,不宜過多。而且一定要有利於解決教學的重難點,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多媒體課件與數學學科整合的主題應該是語言的學習,主體是學生,媒體只是輔助。在製作課件時應該考慮的是設計的內容和設計的物件。如果設計課件只是為了讓學生感到好玩、有趣,這樣的多媒體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就沒有價值了。

  三、過分依賴課件資源而忽視其它教學資源。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唯一的教學媒體,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學習資源,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影視廣播、圖書館、幻燈片、學具等。這些傳統的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課件不是唯一的資源和最好的資源,電腦使用也不是唯一的手段,不能片面追求一節課使用電腦的次數,更應該注意實效性。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把多媒體當作傳統教學的改進,設計的課件主要為了直觀地呈現自己講授的內容,一堂課下來不用黑板和粉筆,應該板書的內容全部顯示在大螢幕上。表面上,這樣可以提高課堂的節奏,實際上減少了學生的思考時間,使學生失去了大量技能訓練的機會。發展現代教學技術並不是要拋棄一切傳統的教學手段,而是要把現代教學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的結合起來,努力挖掘所有的教學手段之間的協同互補,從而促進教學技術體系的協調和整體發展。

  四、過分偏重於“人機交流”而忽視“情感交流”。

  把整節課的所有內容都搬上螢幕,以計算機完全代替教師。這種缺少師生情感交流的`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比如說:對長方體頂點、稜面的認識用多媒體就遠不如教師學生動手切蘿蔔來得自然。

  處理好計算機使用過程中演示與學生動手操作的關係,演示不能代替學習。處理好計算機理性展示與學生情感體驗和關係。教師的情感、語言對激發學生的學習態度很重要。在演示中要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要對學生生成的新問題進行研討,單純人機互動式學習將導致學生社會交際能力的下降與社會責任感的降低,在這種學習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係、同學之間的關係都僅限於知識交流的層面,對於情感與語言的溝通功能則幾乎不再存在,同時在對現實社會參與減少的情況下,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也會相應的降低。

  教學中,機器播放的語言固然標準,但是與教師的那些富有人情味的親切的話語是不可以等同的。忽視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恰當地誇大多媒體的作用就必然把輔助教學的作用引向反面。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簡單的動作在提高教學效果方面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教師個人魅力的一種體現。有些內容用其他的形式進行教學並不比多媒體差,能透過黑板以及自己的語言講明白的就不必用電腦,課件中影片技術的使用國適當適量,裝飾用的圖片不宜多,背景音樂儘量少用,教師應該從一開始就把握這一指導思想

  以上的四個問題反映出數學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認識上的誤區。如何根據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來更有效地把多媒體應用於小學數學教學之中,使之為教學服務,還有待廣大教師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篇三:初中數學多媒體教學反思(3083字)

  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課程對利用多媒體教學要求較高,為了使老師們的教學水平不斷進步,我校極力推行45歲以下教師每週必須要在多媒體教室上1-2節多媒體課,同時,還利用每週的校本培訓時間,集中對45歲以下教師進行課件製作學習培訓,使他們致力於“創設多媒體教學情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活動中,讓我感到最難備課的是複習課,相對於新課來說,其內容含量大,知識難度、深度的掌握要求比較高。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的第五章整章都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應用題一向是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因為它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定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一章涉及的內容很多,有體積等量關係、打折銷售、教育儲蓄、行程問題(相遇、追擊)一題存在兩個等量關係等,含量很大。如果每個知識點出一兩個題練習來達到複習的目的話,學生也能勉強接受,但是這樣的課堂呆板無味。柏拉圖說過:“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儲存在心裡的”。然而,複習課就是讓學生把知識串連起來並且儲存在頭腦中,所以,一定要改變這種人們一向認為的數學就是乾巴巴的講練,讓學生主動、熱情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那麼,如何設計一堂有趣的複習課呢?這確實讓我經過了好一番的動腦。

  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激發學生興趣,使課堂教學鮮活生動,我決定恰當運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促進學生多元智慧均衡發展。記得我在其他學校聽過一節公開課,內容是“你能追上小明嗎”的行程問題的應用題課。當時,課堂創設的教學情景是利用學生喜愛的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一個片斷:貓追趕老鼠來引出這堂課的主題內容,即行程問題。並利用畫面提出問題,讓學生找出這節課重要的三個量: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係。我觀察到學生們從剛上課時的散漫到坐直了身子,睜大了眼睛,思路隨著畫面前進。由於注意力全部都吸引過來了,所以很快學生就思考出了由畫面設定的問題,並且充滿興趣的進入了接下來的問題研究。雖然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但是這堂課的良好的、真實的教學效果讓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的理論。既然好的教學情景創設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突破口,那麼,我還是得在這方面下功夫。

  從學生的學情和年齡段喜愛出發,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重視發展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自主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七年級學生年齡還小,都對故事性強的內容和比較直觀的事物感興趣。在一次和學生的聊天中我得到一個資訊:學生們很喜歡動畫片“蠟筆小新”,一提起蠟筆小新,學生們便神采奕奕,侃侃而談。我趕緊從網路上了解蠟筆小新的相關內容,發現其主要是講一些小新在生活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我突然靈光一閃:我能不能把這堂課編成一個關於小新的故事呢?

  把這一章看似互不相關的應用題聯絡起來呢?於是我開始構思編一個描述小新一天生活的故事,在故事中把這一章內容巧妙的容進去。我設計了7個生活場景,每個場景引出一道應用題。首先給出小新和媽媽的年齡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計算媽媽的年齡,然後小新去銀行取錢引出教育儲蓄,再去商場購物引出打折銷售和零用錢支配的內容,和朋友相約出遊引出相遇、追擊兩個內容,最後野餐時喝飲料引出等量關係為體積相等的應用題。這樣,第五章的知識點就可以都涵蓋進去了。有了構思我便開始利用PowerPoint製作幻燈片,先用簡單語言把小新活動的場景描述出來,形成故事情節,每張幻燈片一個場景、一道相關應用題。

  在設計行程問題的內容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滿足不同的需要,便設計了動畫的線段示意圖來演示小新與朋友相遇和追擊問題。這樣,學生們不管學習程度的好壞都可以直觀、清楚的瞭解小新們的運動情況,能夠更準確的找到等量關係從而建立方程。同時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行程問題用線段示意圖輔助解題的好處。學校一向倡導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初步設計好課件後,利用集體備課時間,我和備課組的其他教師進行了交流。老教師們對我的複習課的新穎構思很贊同,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更寶貴的意見,那就是可不可以把小新的活動編得更有意義一些,讓這堂課不僅僅是一堂純粹的數學課,也是一堂有深意的教育課呢?

  聯想到我曾在學生的週記中瞭解到學生由於父母不記得她的生日而和父母發生矛盾的事,我決定將內容改為“小新為媽媽過生日”,以此教育學生理解父母的辛苦,關心父母,做一個和小新一樣的孝順孩子,把我們傳統的中華美德滲透到數學課中去。同時,老師們還提出將資料改簡單易算,降低解方程的難度,增強學生學數學的信心。在上這堂課時,我看到學生們和我預期的一樣,很有興趣的閱讀小新的活動情況,主動的投入學習,完全溶入故事中,就好像自己就是小新,正在愉快的度過這一天。整節課我的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都很流暢,全章知識點都串連了起來。

  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下課時,還有學生回味有餘的大聲說:“老師,小新這一天還沒過完呢”。在學生談學習這節課的收穫時,學生們除了總結涉及到的知識點外,也談到了自己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以後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等等。我設計的教學、育人的雙重目的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上完這堂課後,我詢問了學生們對這堂課的意見,由於個體差異,學生們認為,留給他們的獨立探究的時間略少了點,同時,希望在語言的組織上能更現代點,更貼近他們的生活用語。還有學生提出“小新不應該把教育儲蓄取出來給媽媽買禮物,因為那是爸爸媽媽存給他上學用的,應該取普通存款,解的時候只要把20﹪的利息稅算上就行了”等等。

  這些意見進一步拉進了我和學生的距離,體現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我從學生愉快、專著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們渴求知識的心,渴求擺脫舊的“學圍繞教轉”的“單邊教學活動”,渴求成為課堂的主人。我深深的體會到新課程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式的學生和學生式的教師”。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構建,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

  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這些體會讓我更明白每一堂數學課都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儘可能的利用多媒體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景,同時要重視主動與學生交流,及時瞭解每堂課的學生反饋,不斷改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引導學生學數學、做數學、想數學、用數學。

  我深深感受到我的課堂角色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單純的注重知識傳授轉為比較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面對新課程,我強烈的感受到作為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必要性。除了多讀理論知識外,還要珍惜學校提供的聽評課、學習多媒體知識的機會。全方位包裝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和學生共同成長。 我渴望在課堂上“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渴望“被難住”,渴望“常常有驚喜”……我會虛心和老教師們一起體味新課改,經常探討教學方法,為新課改注入新鮮的血液。

  篇四: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反思(2594字)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大教師推廣應用於課堂教學中。但在運用過程中一些教師不顧教學實際及學科特點,使多媒體與課堂教學整合產生錯位。因此,合理地利用好多媒體才能使之更好地服務於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下面本人根據我校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時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和探析,並提出自己的一些嘗試性的解決對策。

  傳統的數學課,枯燥無味,特別在過去,教法比較單一,教師講得多,學生參與少,既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援,又缺乏供學生髮現探索的良好環境。自從多媒體融進我們的數學課堂,頓時抽象枯燥的數學教學內容變得具體,清晰。現在多媒體正以生動形象,音形兼備,動靜結合,吸引著學生。教學中透過直觀形象、生動逼真的演示,創設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為教師順利實施教學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有效激活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所以我覺得運用多媒體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以下不可缺少的優勢:

  1、有利於創設教學情境,引入新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有利於抽象的知識直觀具體化,讓學生更加便於理解內容,從而降低學 生的學習難度

  3、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知識形成過程,拓展思維深度,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4、有利於擴充資訊,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儘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時有著諸多的優點,但在運用過程中,部分教師在認識和實踐上還存在一些誤區。我認為存在的問題有:

  1.重結果,輕知識的產生過程。部分教師完全把電腦當作活動的黑板,把現成的結論投映到螢幕上,甚至把所有的內容都投影到螢幕上,沒有真正揭示知識產生的過程,使學生缺少感知、理解、記憶、訓練的過程。

  2.重機器,輕學生。部分教學內容,過分依賴多媒體,僵化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忽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使教師成為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和思考的觀眾,忘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3.重形式,輕實效。小學生容易對未知事物產生較強的興趣,但自控力不強,注意力較易分散,興趣難以持久。但圖部分教師一節課從頭到尾都在使用多媒體,以“教師為中心”,讓電腦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多媒體為了使用而使用,貪圖播放形式 ,因而大部分學生被螢幕上的精美影象、精彩動畫所吸引,師生之間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溝通,使教學效果甚微。

  鑑於以上問題,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1、處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係

  多媒體教學是在傳統教學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這一特殊工具的教學,它不可能拋棄所有的傳統教學手段。因此,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把握好多媒體的使用時機,正確處理好多媒體和粉筆、黑板、普通教具、語言表達等傳統教學手段之間的關係,特別要考慮時間因素,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時間與適時的課堂講解、板書、互動、反思時間的關係。例如把幾句話的結語板書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燈片效果差。在講複習課的時候,可利用多媒體的大容量特點提高教學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傳統教學手段,如中間的停頓,輔助解釋,讓學生把要點記下來,或者,事先把需要學生做筆記的知道打印出來,課後發給每一個學生等等,這樣做就更能提高複習課的效率。

  2、處理好多媒體與板書的關係

  多媒體課件和傳統板書兩者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在強調多媒體教學的同時,傳統的課堂教學板書是不能拋棄的,科學地板書能充分協調師生互動,使小學生的思維與教師的啟迪保持一致,深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使一節課的知識體系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在現在的教學中,不少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丟棄了粉筆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書被機械的螢幕畫面替代,且“板書”的內容在螢幕上一晃而過,學生頭腦中無深刻印象,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不會收到好效果的。例如一些數學符號的書寫、圖形影象的畫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範就不宜使用多媒體代替。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適當運用多媒體與板書,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達到和諧統一,追求最佳效果。

  3、處理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的關係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變輔教為輔學。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應著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體現學生的思維方式,而不是老師的思維方式。所以,編制課件必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水平,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出發,做到內容表達清楚準確,難易適當,趣味性強,問題的提出、回答及反饋易為學生接受,視覺、聽覺要合理搭配,聲音和畫面要精選,小學多媒體教學也不應理解為全堂多媒體演示,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互動。在課堂上教師應注重知識的反饋環節,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讓小學生在動中探索知識。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這一內容時,就可以設計一個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部分。可以在課的最後出示了16個蘋果,要求學生取出所有蘋果的1/2,學生踴躍舉手,可以多讓一些學生上臺在電腦上操作。再要求取出剩下蘋果的1/2。經過比較,學生髮現,雖然都是取出1/2,但是取出的個數不同,難點就解決了。因為這個操作是學生自己動手的,學生很容易形成單位“1”這個概念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燃起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時不愛學習的小學生,也喜歡上了數學。這樣把教學和多媒體緊密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現代化。

  4.處理好教學內容與與教學形式的關係

  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一種形式,只有教學內容才是教學的核心。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來決定要不要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用在什麼地方,達到什麼目的。只有這樣,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保持一致。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上,一方面,要考慮教學內容最佳化設計,另一方面,在表現形式上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只為多媒體而多媒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的形式上,結果是課堂上熱熱鬧鬧,而實效則平平。多媒體課件需要藉助一定的藝術形式,但不能單純地為藝術而藝術,僅僅停留於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實的內容與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機結合,才以真正達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積極性、改善教學環境的目的。

  總之,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巧用多媒體,並在實踐中認真地去研究、探討,從而真正理解和認識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內涵,真正感受到多媒體的神奇和巨大的魅力,使多媒體為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服務。

【多媒體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