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體育心理學的畢業論文簡述

體育心理學的畢業論文簡述

關於體育心理學的畢業論文簡述

  有關體育心理學的論文篇一:《體育心理學教學改革的理性思考》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結合個人教學實踐經驗,對《體育心理學》教學改革進行探索,進一步深化《體育心理學》課程改革,進一步在實踐教學中提高《體育心理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育心理學;教學改革;理性思考

  體育心理學是研究體育運動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為的科學,具體而言,它是研究體育運動情境中認知、情感和行為的科學〔1〕。《體育心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求學生必須具有理論聯絡實際的觀點,明確學習體育心理學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在學習過程中,理解體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並指導當前的運動學習;同時運用體育心理學的原理、規律觀察和指導運動實踐,並靈活運用;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後的再學習、就業儲備知識與能力。

  目前,傳統的體育心理學教學存在以下問題:教材知識容量大,但教學時數少;實驗教學比重偏低,實驗過程過於老套僵化,無法真正做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教學活動多以講授為主,過於單調,而既能培養動手能力、學生又感興趣的實驗教學比重較小,且效果不明顯;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扼殺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學習的能力;評價體系單一,使學生養成了考前死記硬背,考過後知識基本全忘或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指導自身和他人的訓練和比賽的現象。因此,如何結合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深化《體育心理學》課程改革,更新教學內容與教育方法,提高實驗教學效果,這需要在實踐教學中進行探索。

  1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注重教學內容的最佳化與更新

  體育心理學是在修完《普通心理學》的基礎上,面向體育教育專業開設的必修課,但在學時設定要求方面,各院校存在著不同的設定要求。目前,根據體育教育專業對體育心理學課程的學時設定為36學時或48學時〔2〕,多數院校為36學時,2學分。以華東師大季瀏教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體育心理學》(2006)為例,全教材共20章,內容詳盡充實,並且包含許多本學科近些年的最新研究成果,若在教學過程中做到面面俱到將很難保證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突出本課程的重點內容,是提高《體育心理學》課程教學效果的首要任務。

  馬啟偉先生指出:“社會需要永遠是體育心理學發展的最基本、最強大的動力。”〔3〕而社會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要求將是我們《體育心理學》講授的重點。為此,我們教師在重點內容的選取方面就應該做到“結合體育教育的實際,反映社會對體育教育的需要”。學者顏軍也指出:“體育心理學教材的特色應當主要體現在它的實用價值上,即兼顧學科、學生髮展和社會需求三者和諧統一,注重於‘為人’和‘為師’,能真正富有成效地培養學生教書育人能力和提高體育教師職業心理素養。”〔4〕同時也有專家認為:“體育教育本科生應重點掌握體育活動中人的心理活動的基本規律、有關運動技能學習基本過程的知識和體育教學心理的基礎知識。”〔5〕可見,《體育心理學》的教學重點應放在體育活動中動機、興趣、態度、習慣的培養,體育鍛煉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運動技能的學習,提高運動技能的心理訓練方法以及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心理學方法等章節,在此基礎上,給學生推薦和介紹相關的書籍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學生既能學到基礎知識,又能把握本學科的最新研究動態。

  2 加大實驗教學比重,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心理實驗是《體育心理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在現行的《體育心理學》教材中,各個專家學者並沒有對體育心理實驗做過多的安排,甚至根本沒有實驗內容,即使任課教師認識到了實驗課的重要性,但由於課時的原因或者儀器的原因,對於實驗也只是簡要介紹、一述而過。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遵照教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最終寫出實驗報告,而對實驗的應用並沒有仔細理性的思考,導致實驗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或僅僅流於形式。因此,應使學生在充分認識體育心理實驗的意義和明確實驗課的重要價值的基礎上,改革和最佳化體育心理實驗教學過於老套的實驗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大膽探索和設計體育心理學實驗,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透過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研究態度。

  此外,一本權威性的體育運動心理實驗指導教材的出版也迫在眉睫,除了經典的體育心理實驗外,教材還應加大設計型、綜合型和創造型的實驗比重,正如我國學者周君華所提出的那樣“教材只指出實驗目的、實驗結果的要求,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具體實驗方案,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實驗技能的本領。任何一個實驗的設計,無論是心理現象的演示,還是規律的驗證,都應有助於對心理學基本理論和概念的學習,有助於學生以後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教育工作能力的提高”〔6〕。

  3 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強調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教學常常是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而學生則是被動的學習者。而如今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

  在體育心理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運動技能的學習引導學生把心理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避免枯燥抽象的從理論到理論,摒棄羅傑斯所說的“在頸部以上”發生的學習,把邏輯與直覺、理智與情感、概念與經驗、經驗與意義等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自覺地去尋找知識對個人的意義。另外,教師還應注意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地、積極地探索問題,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發展為“主動探求”,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努力把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變成主動構建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維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4 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變抽象為鮮明、具體、直觀,創設教學佳境

  心理學、傳播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形象思維優於抽象思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視覺媒體和聽覺媒體結合有助於資訊的攝入和吸收。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

  眾所周知,心理學的名詞、概念、理論較為抽象。因此,在體育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抽象概念具體具體化、複雜心理過程形象化、不易觀察的心理活動直觀化,並把抽象的心理訓練方法與實際運動技能相結合,並輔助以動畫、影片,創設一種新穎、和諧、活潑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多感官接受刺激,發展思維能力,這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學生的認識難度,變難為易,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順利地過渡到抽象思維,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雖然給傳統的教學方式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它畢竟是輔助性的教學手段,這一點廣大教師都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國學者曾提出體育心理學運用多媒體教學切勿“追求大資訊量,忽視學生的承受能力”〔7〕,在這一點筆者深有同感。由於多媒體的輔助,教師不用板書,大大提高了授課的效率,課堂節奏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明顯加快,這樣無疑課堂容量加大,而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所接受的知識量可能遠遠超過其接受能力,或者必須每時每刻全神貫注地聽講,稍加分心,就跟不上教師的節奏,加之體育院校學生多數文化課底子薄弱,更是影響了體育心理學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不應容量過大,在講授重點和難點時,應將課堂時間適當留給學生,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

  5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學評價手段主要還是考試,針對於專業必修課程,通常採用閉卷考試的方法,而閉卷考試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機械的考前死記硬背,考試結束便一問三不知;考試作弊成風;閉卷考試一般都是較簡單的試題,而且答案都較為簡單,甚至是老師考試之前特地提醒的問題。因此,在對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育心理學課程進行評價時,應儘可能地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把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終結性價和過程性評價、現實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提升非智力因素在體育心理學評價體系中的作用,並且應利用考試這個平臺促進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6 結語

  教育追求遷移價值,而教師更應樹立“為遷移而教”的理念。體育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更是如此,不僅要使學生對體育運動中的某個問題的心理調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對其它情境中的其它問題的應付能力也得到提高,不但使其在自己在運動技能的學習中受益,而且要使其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心理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2?鄄5.

  〔2〕楊鋒,潛沉香.體育心理學教材內容改革與課程體系的構建〔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9(5):17?鄄19.

  〔3〕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3.

  〔4〕顏軍.體育教育專業體育心理學教材建設的思考〔J〕. 體育與科學,2004,25(4):72?鄄74.

  〔5〕周君華,李巖.《體育心理學》教學改革的探討與思考〔J〕.體育科學研究,2007,11(2):82?鄄84.

  〔6〕周君華.《體育心理學》實驗課程改革與探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6(7):12?鄄13,24.

  〔7〕 周君華,原麗英.對《體育心理學》多媒體教學的理性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4:145?鄄146.

  有關體育心理學的論文篇二:《高校體育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

  [摘要]體育心理學課程是基礎性學科,其理論性較強,因此導致學生厭學和畏學現象較重。文章從教學改革入手,結合體育院系學生的特點,以體育心理學教學實踐為例,證明在教學中,學生透過教學改革的過程,提高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和評價水平。以期透過實踐,尋找到體育心理學教學的最佳方式,為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院校 體育心理學 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全海英(1975- ),女,黑龍江肇源人,遼寧師範大學,副教授,在讀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體育心理學。(遼寧 大連 116029)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06-0145-02

  在普通高校體育院系的專業課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聯絡,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理論課教學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已達成一種共識。體育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是一門研究人們從事體育活動(包括體育教學活動、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活動)的專門條件下的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目前,體育心理學的教學過程存在諸多不足,如,教學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極其欠缺,教學方法又過於單調,基本上是長期維持課堂講授滿堂灌的局面,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實踐指導,多數體育心理學教師在課堂上過分偏重知識的傳授,忽略理論與實際的聯絡,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之本課程理論性較強,體育院系的學生,又有自身的特點,他們大多活潑好動、性格比較開朗,但理論課學習興趣不高,因此,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組織安排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改革,揚長避短,以發揮學生的優勢。在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個性特徵外,還應充分考慮理論教學的基本規律,注重學生在知識掌握過程中的循序漸進,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意識,使學生從“被動學習”階段逐步轉化到“主動學習”階段,從而達到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突破。

  根據本學科的發展特點及其面對的教育物件特性,本文對體育心理學的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實踐,教師在理論課堂教學要講清理論用於實踐的方法,組織學生觀看優秀教師的教學實踐,提出相應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此外,還要組織學生進行教學實踐的理論講授,讓學生在理論指導下增加實踐感,逐步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組織學生觀看教師的實際授課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分析、評議實踐中看到的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的情況,並要求結合專題內容寫出書面評價。透過這一過程,提高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以期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參考。

  一、利用分組,控制課堂紀律

  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是課程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體育院系的學生天生性格開朗,活潑好動,這也是理論課的課堂秩序不好維持和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好的教學效果,依賴於好的課堂秩序和課堂心理氣氛,在教學中如何創造有利於體育教學效果的課堂心理氣氛,十分重要。在教學之初,把任課班級的學生分成四組,每一組設有組長、理論課講授人和評分員。組長任務,主導全組工作,安排好各項任務;理論課講授人的任務是,完成一次10~15分鐘的理論課講授;評分員的任務是,給理論課講授人打分,作評價。教師考勤,實行公開制,每次課前把學生上一次課的考勤公佈出來,按組打分。

  有研究表明,當一個個體以歸屬組的方式呈現的時候,其表現最好。因為,作為組的成員時,考慮到自己的表現對整組成績的影響,其責任心就會增強。公開考勤,在每次的考勤時間的框格內,用符號標識這一節課學生的出勤和表現情況,例如:√——遲到,×——曠課,Jh——交頭接耳聊天,△——事假,○——病假,Sh——玩手機,考勤分數,每課一更新。透過按組進行的公開考勤,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教師可以有效地控制課堂紀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利用實踐,培養學生能力

  傳統的體育心理學教學方法過於單調,長期維持課堂講授滿堂灌的局面,教學過程是教師演繹知識的過程,而非學生理解、認知知識的過程,更忽略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絡。教學方法改革的關鍵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強調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因此,教學中,在組長的引領下,每組學生完成兩個實踐任務:看課分析和理論講授。看課分析指的是,看其他教師的實踐課,要求有記錄有評價;理論講授是指本組的理論課講授人,利用多媒體課件,完成一次理論講授課。

  (一)看課分析

  1.學生進行看課分析的程式。教師教學過程中,在恰當的時間分階段安排學生進行看課分析。比如,講過“體育興趣”和“體育動機”的章節後,安排任務,讓學生選擇任意教師的課程,進行看課分析,主要分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用了哪些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動機。學生應用所學的體育心理學知識,以體育心理學的視角,進行實踐課的看課分析。讓學生明白,學到的東西應該學有所用,也就是說學了有用。

  2.學生進行看課分析的要求。要求學生按組進行看課,組長統一管理,安排任務,每人做課的過程記錄。為了實施管理與監督,要求學生所做的看課記錄,必須有任課教師的簽字。個人形成看課記錄和評價分析後,由組長組織,全組成員最後進行綜合評價討論,形成本組完整的書面看課報告。透過這一過程的實踐,讓學生學以致用,即讓學生明白,學到的東西如何用。

  (二)理論講授

  1.學生進行理論講授的程式。教師全面介紹理論講授的意義,安排理論課講授的內容,佈置任務,並給出理論課講授的評分標準,標準共分為6部分,總分100分:(1)舉止儀表。主要看舉止儀表是否大方得體,能否做到身教,佔20分。(2)語言表達。是否流暢自如,能否做到言傳,佔25分。(3)列舉例項。是否恰當貼切,是否充實內容,佔25分。(4)學生反應。是否認真投入,能否達到效果,佔20分。(5)教學課件。是否內容豐富,是否科學易懂,佔5分。(6)教學時間。是否安排合理,是否恰到好處,佔5分。各組的評分員,根據理論課講授人的實際講授情況,進行打分。打分時,要標明講授的章節(內容),按項給分,以便分析各項得分的百分含量,最後計算出總分。

  2.學生進行理論講授的要求。全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共同協助理論課講授人準備理論課的課件、講稿,並進行試聽試講,幫助理論課講授人查詢不足,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利用評價,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水平

  (一)看課分析評價

  教師根據學生個人和組總評的情況,帶領全體學生,共同進行分析評價,可以指導學生,按照教師的“哪一種方法”培養了學生“哪方面的興趣”。例如,教師的遊戲法,激發了學生的上課激情。同時,發現教師還存在哪些不足,例如,教師上課過程中的語言表達不當,影響了學生的情緒等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理論講授評價

  將四組評分員所給打的分數彙總,計算單項得分、單項得分的百分含量。例如,某同學的得分情況:若四組評委分別給“舉止儀表”一項打分19分、19分、19分、20分,則該同學這一項單項總分得分為77分,平均分數為(評委1+評委2+評委3+評委4)/4=19.25分,該項最高分為20分,該項得分的百分含量為19.25/20=96.25%;“語言表達”一項打分23.5分、23分、25分、24分,則該同學這一項單項總分為95.5分,平均分數為(評委1+評委2+評委3+評委4)/4=23.88分,該項最高分為25分,該項得分的百分含量為23.88/25=95.50%;“列舉例項”一項打分24.3分、24分、24分、23分,則該同學這一項單項總分為95.25分,平均分數為(評委1+評委2+評委3+評委4)/4=23.81分,該項最高為25分,該項得分的百分含量為23.81/25=95.25%;“學生反應”一項打分19分、19分、20分、19分,則該同學這一項單項總分為95.25分,平均分數為(評委1+評委2+評委3+評委4)/4=19.25分,該項最高分為20分,該項得分的百分含量為19.25/20=96.25%;“教學課件”一項打分4分、4分、5分、5分,則該同學這一項單項總分為18分,平均分數為(評委1+評委2+評委3+評委4)/4=4.5分,該項最高分為5分,該項得分的百分含量為4.5/5=90.00%;“教學時間”一項打分3.5分、4分、3分、4分,則該同學這一項單項總分為14.5分,平均分數為(評委1+評委2+評委3+評委4)/4=3.63分,該項最高分為5分,該項得分的百分含量為3.63/5=72.50%;該同學最後得分為19.25分+23.88分+23.81分+19.25分+4.5分+3.63分=94.31分。此分數為個人的總得分情況,同時也是理論講授人這一組的總分。此同學的評語是:舉止儀表、語言表達、列舉例項、學生反應四項都在95分以上,很好。教學課件稍需加強。教學時間得分較低,注意講課中的時間控制。

  在對學生講授進行評價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做好引領工作,幫助學生進行分析。例如,在分析有缺點的時候,教師讓每一個學生指出理論講授人在講課過程中的“一個優點和一個缺點”,要有具體例項作支撐。例如,他的“舉止儀表”不好,是因為“他總是摸自己的頭”;他的“語言表達”欠佳,因為他講課中有太多“口頭禪”;學生反應較好,因為他有提問等等。也可以讓講授人自己做評價,根據大家提的意見,總結評價自己的講課過程。這樣,就增強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能力。

  教師在學生評價後給予總評,教會學生評價的核心和價值,給理論講授人及時恰當的反饋,使學生進步。總評要根據學生講課的總體情況進行評價,而且採用公開評價的方式,使全體同學瞭解評價的機理,總評價反饋應該教會學生:在分析得分時,不能只看得分多少,要看該專案的百分含量,百分含量越高,說明該項越好,查詢不足,發揚優點,再接再厲,取得更好成績。

  四、結束語

  體育心理學是體育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程,並且是一種指導性的學科,本身其應用性極強,而在實踐教學中,利用小團體的學習,剛好激起了學生歸屬的內驅力,使學生們透過自己的實踐經歷,提高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分組後的學生,在小組內部積極協同配合,交流合作,表現出良好的積極性行為,從“要我學”逐步轉變成“我要學”。而且在評價過程中,也發現學生的評價能力在逐漸增強,隨著評分次數的增加,評分員們的評分越來越接近,隨著講課次數的增加,學生們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少,因為學生下意識地克服著前面同學所犯的錯誤,對應查詢自己的不足,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學生的這一變化,剛好符合了理論知識學習循序漸進的規律,也充分說明了教學改革的合理性。

  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並且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這一體育心理學教學的改革效果,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學生從最初的“厭學”和“恐學”狀態達到最後的主動學習狀態,也是一個漫長的經歷。因此,在教學中,應考慮到體育院系學生的具體特點,根據學生情況,循序漸進,因勢利導,絕對不能操之過急,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地進行教學實踐的改革,必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蔡理.體育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瀋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4).

  [2]周君華,李巖.《體育心理學》教學改革的探討與思考[J].體育科學研究,2007(2).

  有關體育心理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1.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關於體育教育的研究論文

  3.心理健康有關教學的論文

  4.有關社會體育畢業論文

  5.關於體育鍛煉與健康的論文

  6.大學生體育與健康論文

【體育心理學的畢業論文簡述】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