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 建築美觀設計論文

建築美觀設計論文

關於建築美觀設計論文

  摘要: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路途中一直伴隨著各色建築的同步發展,可以說建築本身也凝結著人類文明和科學技術的結晶,是人類智慧的體現。當今的建築學經過了近三十五年的飛速發展和技術積累,已經擺脫了曾經的理論貧乏的窘迫局面,轉而進入了各種觀點與形式百花爭鳴的時代,不再缺乏各失的理論和複雜的形式,而是要回歸建築的本真,將建築的美觀這一重要命題再度體現出來,創造出更豐富、更新穎、更美觀的建築形象。

  關鍵詞:建築;美觀;設計

  1,美學的整體認識

  我們日常所說建築的美觀主要是在探討建築的內外部結構的“藝術性”體現這一問題。但是通常人們都把建築的美觀放在建築的功能後面,成為一種“儘可能實現的美觀”或者說“條件允許下的美觀”。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藝術審美要求的提升,建築的美觀需求變得更加迫切,而且美觀本身就是一個因人而異的抽象概念,不同的人對於建築美觀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和認識,不同時代也有著不同的審美觀點。正如60年代的人們喜歡古樸的木質裝飾,而80年代的更喜歡現代感更強的建築風格。因此建築的風格必然要豐富多樣。而要真正地做到這一點,不光是建築師本身藝術修養的提高,能更加準確地把握設計美學觀,形成自己獨特的建築設計風格,提升自己建築設計的質量,自然以上都是必要的前提,但是更多的要依賴全民素質的提高,對於相關歷史、文化、藝術的認知度的提高。否則,再美觀的建築也成為無人欣賞的廢墟。建築的另一大特點是具有大眾的觀賞性,這一點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建築只要完成,那麼其外觀、內景的佈局就自然而然的以固定的形象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建築設計者的水平有限,一味的按照自己獨斷的理解去設計建築,使得該建築成為了個人設計,無人欣賞的擺設。這就是違背了建築要滿足大眾口味的要求而造成的。日常的建築設計中也存在著多種風格和各式美學主義t如:解構主義、現代主義、古典主義等等,大部分都存在著對建築美觀的考慮,有著廣泛的哲學、倫理學等的學術理論基礎。而建築師作為建築的締造者,應該擺脫各種主義的條條框框帶來的限制,更多的從自身專業技術角度出發去解決這一問題。構建更多貼近現實,能體現藝術魅力,彰顯建築風格的優秀作品。

  2,建築美觀的具體操作

  有人曾經對建築的美感做了一個解釋,“建築美就是要達成心靈的寧靜與享受。”這是從人自身的欣賞角度去說的,而對建築本體而言,要強調其美感,就是要有構建良好的空間、造型和居住環境。建築美感是與實用性、經濟性相關聯的,與人的心理慰籍、精神愉悅以及安全感等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僅僅把美觀作為建築藝術創作的唯一要求,反而會變成一種束縛。而要實現建築美觀包涵的眾多內容,我們不得不憑藉高速發展的科技力量,科技是建築發展的動力,是實現建築各項功能主要驅動。

  2,1科技與美觀兼顧

  科技的發展讓新時期的各個行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建築業的變化則體現得更加深刻,特別是電腦技術的成熟發展,工業材料的進步,以及各種高科技設計軟體系統給建築設計帶來了質的飛躍。在高質量的大型建築施工過程中,再也看不到傳統的萬人施工場面,看到不傳統笨重而難看的格式建築材料。當技術已經變得成熟之後,藝術的光芒則更加閃耀,設計中藝術的成分會越來越重,建築的美感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我們可以放眼全世界,百層高樓已經在世界各地拔地而起,2008年的北京奧運上的鳥巢和水立方也讓我們的眼球得到了充分地享受,這樣的建築既美觀實用,其中包含的藝術、人文理念也讓人折服。這一切的實現,無不依託著強大的科技支撐。

  而在日常的建築業中,一方面,建築師要更多地利用藝術表現形式和建築形式的競爭來打動業主以便獲得專案施工;另一方面,廣大的受眾則根據自身的需求而更加註重建築形式以及藝術表現形式來滿足自己個性化的要求和審美趣味。要實現這兩者的兼顧從而達到技術與藝術並重,實用與美觀兼顧則需要依靠成熟的技術條件,這些條件也是建築美的本源。建築藝術是一門多領域交叉的學科,其中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結合顯得更為突出,我可以開啟歷史的篇章,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重大突進,都會引發設計觀念的大變革,推動設計文化的不斷髮展,而歷史上的每個重要時期也都會湧現一大批具有代表意義的象徵性建築。例如中國長城、埃及金字塔、羅馬鬥獸場等等,它們都是一個時期的象徵,也體現了一個時期的藝術特點和科技水平。科技發展到了當代,自然科學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思想重新興起,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又必須要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即如何將建築與人們的生活機密結合,滿足人們的各式需求,包括美學感受。技術和藝術是統一辨證的'關係,孤立的技術毫無使用價值,而獨立的藝術有沒有載體來得以充分體現,只有將它們緊密的結合起來,技術則具備了藝術的價值體現,而藝術則因技術的力量更加出彩。兩者缺一不可,互為依託。

  2,2建築要符合美的要求。

  我們不難發現歷史長河中乃至當今的建築中不泛極具藝術表現力的建築,但是卻並不“美”,例如:戰場上破舊的建築,可能他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彰顯戰爭的殘酷,但是它並不美,相信大家都認同這一點。因為建築藝術要表達是建築的某種隱藏涵義,或者想要傾訴什麼內涵,而建築的美則是表現在形體的整體和諧和佈局精緻。實際上早就有人將建築的美歸納為“恰當、勻稱、表達、優美”,這幾個方面基本表達了人們對建築美的認識,也是對建築美的要求標準。那麼,要讓一座建築獲得人們需要的美感,首先要從整體著手,要具備完整性,不僅在功能和結構的角度去考慮這一點,而且要從建築物所能表現出的視覺效果上去體現整體的和諧。當代建築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審美觀也在隨之發生變化,除了傳統的基本美學元素之外,已更注重建築空間的佈局和建築藝術的象徵意義,並強調主觀的審美見解和建築構圖規律的結合,而不同的結合方式會帶來迥然不同的建築風格,這也就促成了當今建築藝術領域裡出現各式的流派風格。人的審美取向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尤其當代人強調個性的發揮,這就不可避免地促使建築審美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建築藝術風格的多元化,也與經濟形態、社會意識形態的多元化一樣,是時代的需要。為藝術思潮對於流派高低的評估制定標準,往往取決於人們不同的審美趣味。只要建築具有強烈的表現力,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心理需求就能夠達到建築藝術所要追求的意義,就具備了審美的價值。

  我國當代的美學構想要體現和諧社會的要求;建設部重申了建築方針,並賦予其新的內涵,其中關於“適用、經濟、美觀”中的“美觀”是如下闡述的:“美觀”是建築藝術的美。應當將外觀和內在空間相結合,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應當體現地域特點和民族文化,要處理好傳統風貌和外來文化的關係,處理好開放型社會和民族精神的關係;要考慮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以及新觀念的綜合,突出時代精神。美觀並不是豪華,而是以適用、經濟為前提。特別要強調,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較大,環境和資源壓力較大,經濟並不富裕,就是富裕了,也絕不能不顧環境和資源條件追求豪華。特別是在當前一些地方不顧財力盲目建設,追求高標準建築,建築領域奢侈浪費和急功近利有滋長蔓延之勢的情況下,有必要重申在“在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

  安藤忠雄曾說過:建築空間應注重人的“使用”,給人情感、心理留有必要的位置。人們喜歡怎樣去生活,就會怎樣的建築空間。建築功能是根據不同人群的年齡、工作動、生活方式、愛好等做出的各種空間延伸,從而產生了種多樣的建築形式。從以上的話中我們不難理解,建築是以服務於人為根本的,人們只會選擇適合自己生活的建築,而人對建築的需求是建築存在並發展的根源。正因為人的生活豐富多彩,建築空間就出現了無的變化,具有其存在的意義,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這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建築美觀設計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