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淺析多媒體對初中課堂教學效果影響的實證研究

淺析多媒體對初中課堂教學效果影響的實證研究

淺析多媒體對初中課堂教學效果影響的實證研究

  隨著現代化教學裝置的普及,多媒體教學裝置在學校得到了廣泛應用,給教學帶來了諸多方便,但不加選擇地濫用多媒體所達到的課堂效果,相對於傳統教學不僅不能提高,反而適得其反。如何使用多媒體,什麼樣的教學內容適合使用多媒體,什麼樣的適合使用傳統教學,這是教師需要了解的。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將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為六個方面:知識、理解、運用、分析、綜合、評價。這一分類方法眾所周知,很多中小學的課程設定也都是以此為依據,具有很強的權威性。本研究認為,不同教學目標所需求的認知資源不同,適合的教學方式也不同,如果單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或者用傳統教學對待所有的教學內容,並不能很好地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本研究以布魯姆的這一理論為基礎,將課堂教學內容按照教學目標進行分類,分別研究不同的教學方式在不同類別的學習內容上的作用,以此來對多媒體教學方法的適用範圍進行探索。

  一、物件與方法

  1.物件。在河南某中學選取選初二年級3班(64人)、4班(65人)兩個平行班作為實驗物件,該兩個班級入學成績相當,配備的所有任課老師完全相同。

  2.教學材料。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上,由本研究人員和各任課老師一起完成,所有課件經過我們的不斷稽核和修改,內容上均能夠充分反映教學內容,涵括課本中的知識點和配套的習題,形式上課件含有形象的圖片、生動的音效、清晰的影片,另外所有文字的清晰度高,均能夠達到實驗要求。

  3.評價維度。評價分為兩個維度,一是實驗員的課堂記錄,從課堂氣氛、學生的專注度、學生看黑板的次數和時間,學生和老師的互動次數等方面進行記錄。二是在三個月的實驗結束之後,給學生下發經我們和任課老師共同編制的標準化測試卷,對各門課程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

  代課老師根據其教學經驗,參照初中課程標準及教材的教學目標要求,並和本研究人員進行討論分析,將每門課程的隨堂測試卷題目(物理11題,語文6題,地理14題)按照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最終分類結果見下表1:

  4.實驗程式。

  (1)實驗假設。①在對運用類知識的掌握上,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能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多媒體課件呈現豐富多彩的生活圖片、聲音和影片等,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立體化,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活學活用。②在對分析類、理解類和綜合類知識的掌握上,用傳統教學的教學效果可能更好。伴隨著老師的講解和一步一步的板書,加上和學生的互動,能夠讓學生切實學會分析問題,一味地用多媒體則會分散學生的思維。③在知識類的掌握上,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效果可能更好。因為多媒體帶來的豐富的刺激可以充分作用於學生的感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形象的輔助更有助於學生記憶。

  (2)實驗設計。採用單因素實驗設計。①自變數:課堂中是否使用多媒體課件。實驗組班級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對照組班級使用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工具進行教學。最終實驗課程次數:語文91節,物理52節,地理39節。②因變數:學生的測驗成績。③無關變數的控制:採取雙盲法,老師和學生均對實驗內容沒有任何瞭解;控制兩個班上課所學內容一致,教師相同,測驗試題相同,施測時間相同,評分人員相同,試卷評分標準相同;為消除學生的學習方式慣性,本研究採取兩個班輪流作為實驗組的方式,平衡多媒體教學帶來的影響,即在地理學科的實驗中選擇3班為實驗組,4班為對照組,在物理和語文學科的實驗中選擇4班為實驗組,3班為對照組。

  5.統計分析。採用SPSS19.0進行統計,將兩個班學生的各科隨堂測試題目按照所分成的組,分別計算兩個班各組的平均分,再將兩個班各組成績的均分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描述其差異顯著性。

  二、資料處理及結果

  1.物理。

  (1)前測成績的差異性檢驗。選用兩個班上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作為實驗的前測成績進行差異性的檢驗,經檢驗,兩組被試的上學期期末成績t=0.117,p=0.907>0.05,差異不顯著,因此,可以證明兩組被試在實驗前物理學業成績和知識掌握水平差異不大。

  (2)11道題目及四類教學內容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差異性。詳細得分見下表2:

  運用類:實驗組的平均分顯著高於對照組;分析類:實驗組的平均分顯著高於對照組;理解類: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綜合類: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總體:實驗組的得分顯著高於對照組。

  (3)課堂記錄情況。

  實驗組:播放多媒體課件時,除了極少數學生外都會認真注視。當課件的內容由圖片變為純文字,開始進行知識理論的講授時,不看黑板的學生增多,或低頭看書,或與同學交談。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到多媒體課件又開始播放圖片。

  對照組:教師會採用教具或表演等在課堂中做教學演示,教具的運用會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全班同學認真關注,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較好。教師運用粉筆板書,學生的活躍度和集中度有所降低,開始出現注意不集中的現象。

  總體感覺:對於實驗組,教師關注學生較少,操作電腦較多,學生自由度較高,總體上課氣氛較為安靜。對於對照組,教師關注學生的程度更高,投入更多,對班級的控制更多,但是學生的興奮度不高。

  2.地理。

  (1)實驗前期末成績的差異性檢驗。選用兩個班上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作為實驗的前測成績進行差異性的檢驗,兩組被試的上學期期末成績t=1.347,p=0.181>0.05,差異不顯著,因此,可以證明兩組被試在實驗前地理學業成績和知識掌握水平差異不大。

  (2)14道題目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差異性。詳細得分見下表3:

  知識類:實驗組的平均分顯著低於對照組;理解類:實驗組的平均分顯著低於對照組;運用類: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總體:實驗組的得分顯著低於對照組。

  (3)課堂記錄情況.

  實驗組:剛上課時看老師和課件的較多,氣氛較為活躍,師生之間互動較多。上課到中後段,不聽講不參與的學生增多,參與課堂的學生均很活躍。

  對照組:大部分學生自己看書,課堂氣氛低沉、嚴肅,互動較少。隨時間增加,開始有人交談、不聽講,與3班相比,學習同樣的內容時,學生注意的集中量極小,極少數人抬頭看老師或與老師互動。有些學生低頭看書成慣性姿勢,一直沒有抬頭看老師。

  總體感覺:對照組看書的較多。

  3.語文。

  (1)實驗前期末成績的差異性檢驗。選用兩個班上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作為實驗的前測成績進行差異性的檢驗,兩組被試的上學期期末成績t=0.182,p=0.856>0.05,差異不顯著,因此可以證明兩組被試在實驗前語文水平無差異。

  (2)6道題目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差異性。詳細得分見表4:

  知識類:實驗組的平均分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理解類: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運用類:實驗組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總體: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

  (3)課堂記錄情況。

  實驗組:隨著課件上放映的文字的增多,說話的同學開始增多。課件給老師帶來方便,有些知識點不用口述直接讓學生看。如果在上課時,多媒體功能出現了差錯,學生便會立即出現混亂,開始起鬨。

  對照組:學生更專注於老師,班級凝聚力好像更好一些,很多人參與互動。當班級開始師生互動、或者分組進行討論等時,學生很積極、認真。沒有課件的課堂,學生似乎思考得更多了。

  總體感覺:實驗組的課堂紀律差些,很鬧。課件並不影響學生的想象,同時也看出學生的思維並不是十分的發散。另外課件中的動畫等能吸引學生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對照組的紀律稍好一些,課堂能在教師的掌控下很好地進行。在沒有課件的情況下,教師能夠發揮得更好。

  三、討論

  1.三門學科的對比分析。物理學科無論是測驗結果還是課堂觀察,實驗組都比對照組的表現好。該學科內容較為抽象,利用多媒體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防止其產生“聽天書”的現象。地理學科對照組的表現更出色,地理為文科,需要識記的內容較多,學生了解該學科的性質,因此,在上課的時候便提前自行記憶學習,看書自學的時間更多,而實驗組學生被課件豐富的資訊所吸引,氣氛雖活躍,但實際上課件中的內容多為擴充套件延伸,考試真正考察的東西都在書本上,所以測驗成績略遜一籌。語文學科兩個組沒有差異,主要因為語文是一門較為綜合的學科,初二的學生已有七年的語文學科學習的經驗和基礎,在三個月的實驗之後沒有表現出顯著差異也是符合正常的規律。

  2.知識類。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直觀,變枯燥的文字為生動鮮活的畫面,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使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留下了較深刻的印象。因此,使用多媒體技術理論上應該有助於學生增進記憶和提高學習效率。但在實際教學中,在識記類知識的學習上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反而不好,學生看課件的時間多,注意被豐富的圖片所吸引,著重於“看熱鬧”,而真正要識記掌握的知識卻沒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在用傳統教學的控制組則不然,學生看書的時間多,耳聽老師講解,眼看書中的.文字,加上書中少量但精緻的圖片,學生用心記了,識記的效果反而大大增加。

  3.運用類。在運用類知識的學習上用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效果要優於傳統教學。多媒體課件便於將所學知識的背景材料、知識在生活中的適用範圍和例子呈現給學生,甚至能夠以超連結的方式直接與網際網路相連,讓學生感受知識在生活中的“活學活用”,建構新知識和經驗的內在聯絡,有效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 從而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本研究認為,當教學目標指向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時,建議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4.分析類、理解類、綜合類。對分析類知識的學習,多媒體教學方法要顯著優於傳統教學。教、學和多媒體技術這三者可以有效地協同促進知識的傳遞,幫助教師很好地將所教知識前後聯絡起來 ,同時其呈現的資訊具有很強的形象和生動性,能夠非常直觀的使學生對知識材料充分學習,從而增強學生在分析類知識上的學習效果。

  在理解類的知識上,在三門學科的實驗中,多媒體的優勢均沒有體現,因此,本研究認為,在學習理解類知識時,多媒體的使用需適度,過多使用並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反倒會喧賓奪主,很容易打斷或干擾學生的思維。特別是在文科類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時,可以考慮多使用傳統教學,被多媒體圖片、影片等所佔用的時間少了,學生能夠開動腦筋對知識進行梳理,同時透過即時的板書演繹,也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連貫起來,提高理解能力。

  綜合類,物理學科的實驗結果顯示兩個組並沒有顯著的差異,即教學手段並沒有影響綜合類知識的學習。本研究認為,知識綜合能力屬於相對高階、複雜的能力,不論老師用哪種方式進行啟發,學生都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將所學知識進行主動內化。同時,透過對物理學科的分析、運用以及理解類的教學效果的比較結果來進行推斷,理論上可推斷出在綜合類上實驗班得分應該顯著高於控制班,但結果並非如此。或許是因為多媒體講解過度,畫面充盈使得學生的認知資源大量損耗,對學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干擾,於是導致教學形式衝擊了教學內容,學習效果並不理想。

  參考文獻:

  董麗娜.淺談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利與弊.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2013,(10).

  丘萍,彭玲.淺談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教育與職業,2008,(3).

  Wiske,M.S.,Franz,K.R.,&Breit,L.(2005).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with technology.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淺談多媒體與數學課堂的有機結合多媒體教室設計方案初中英語多媒體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析多媒體對初中課堂教學效果影響的實證研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