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邯鄲的成語典故參考

邯鄲的成語典故參考

邯鄲的成語典故參考

  邯鄲地處巍巍太行山麓,東望一馬平川,西枕千山萬壑,京廣鐵路、京珠高速、青蘭高速從她的腹地穿過,交通發達,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悠悠三千年歷史中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積累了深厚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在三千年的長河中,這片土地上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經過三千年的提煉和沉澱,形成了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據不完全統計與邯鄲歷史有關的成語有1500條之多,2005年邯鄲被命名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邯鄲成語典故的形成與邯鄲的歷史文化分不開。春秋戰國時邯鄲就是趙國的都城,從戰國到東漢中期興盛達五百年之久,是戰國七雄之一;漢代末期鄴城的興起;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相繼在此建都,是當時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在這裡上演,才呈現出成語典故集聚的現象。邯鄲成語中每個成語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或者有一個至理名言,如反映皇家政治生活的“胡服騎射”、“完璧歸趙”、“趙氏孤兒”等;反映軍事鬥爭的“圍魏救趙”、“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等;反映大臣忠心報國和操守品德的“完璧歸趙”,“毛遂自薦”,“奉公守法”,“竊符救趙”,“負荊請罪”等;表現神話和民間傳說的“女媧補天”、“黃粱美夢”、“梅開二度”等;鞭撻社會不良現象的“盛氣凌人”、“利令智昏”、“飛揚跋扈”、“南轅北轍”等;反映人生哲理的“偏聽則暗,兼聽則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等。“胡服騎射”是一場偉大的政治軍事改革;“負荊請罪”是一段動人的“將相合”故事;“完璧歸趙”是藺相如與秦始皇鬥智鬥勇,捍衛趙國的利益故事;“毛遂自薦“是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自告奮勇,體現了抓住機遇,積極進取的精神和趙武陵王的用人之道;“開源節流”反映了當時的`富民強國政策;“奉公守法”反映了趙奢為國收稅不畏權貴的情操。

  邯鄲成語典故來源極為豐富,主要有四類,其一是散見於歷史典籍中,如《東周列國志》、《左傳》、《史記》、《戰國策》等記載了春秋戰國時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其二是古代趙國文人學者的文獻,如戰國時荀況的《荀子》,漢代的戴德、戴聖叔侄倆的《禮記》及三國、兩晉、唐代文人的著作。其三是歷代文人的傳奇、筆記、小說、劇本等,如莊周的《莊子》,湯顯祖的《邯鄲記》,紀君祥的《趙氏孤兒》,馬志遠的《黃粱夢》等。其四是流傳於民間戲曲舞臺的歷代帝王將相文工武治才子和佳人的愛情故事,如《二度梅》等。這些從歷史典籍和史實中提煉出的成語典故,是濃縮歷史的碎片,是文化的活化石,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它傳諸後世,為古老的邯鄲文化正加了豐厚的底蘊,也為中國文化抹上了濃濃的一筆。

【邯鄲的成語典故參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