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中國農業發展史

中國農業發展史

精選中國農業發展史

  中國農業發展史-農業起源

  摘要:農業起源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影響著從古至今的人們。隨著學術的繁榮,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學者對農業起源的研究有了卓越的成果,本文透過研究這些成果,討論從世界農業起源來看中國的農業起源的問題。 關鍵詞:農業起源理論起源中心起源條件

  1 農業起源概論

  1.1農業起源的概念

  農業起源是早期人類在距今一萬年左右發明的。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因此在研究農業如何起源時, 必須回答如下六個問題:

  1) 農業產生的原因,即為什麼要發明農業;

  2) 農業產生的地點,即什麼地方最先發明農業;

  3) 農業產生的時間;

  4) 農業最初是由什麼人產生的, 發明於何人之手;

  5) 農業產生的方式;

  6) 農業的物件, 即最初的農業是以什麼植物為種植物件的。

  長期以來,有關農業起源的文章很多,對上述六個問題都有所觸及。不過,許多文章僅僅回答了其中一部分問題,不夠全面。

  1.2農業起源與栽培植物起源的不同

  農業起源必須有栽培植物的產生,即,農業起源必定伴隨著栽培植物的起源。但是農業起源並不等於栽培植物起源的概念。農業起源主要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探討人類在採集狩獵的生活中,何以要發明農耕,走向種植,以及相關的問題,而栽培植物的起源,主要探討某一馴化植物,是如何被馴化而來的,是由於一種野生植物馴化而成的,還是由幾種野生植物在馴化中逐漸雜交選育而成的。嚴格的說,栽培植物起源概念也可以分為和農業起源類似的幾要素,但是,農業起源不等同於栽培植物的起源。某些栽培植物的起源過程,與農業起源有關,而另一些栽培植物的起源過程,可能就沒有多大關係,僅與農業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絡。

  在人類開始嘗試種植之時,只能種植有限的植物,這些植物的種植過程,可能就構成農業起源的過程,如西亞地區農耕起源時,可能伴隨著大麥、小麥的馴化發生。假如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農業沒有外來影響,那麼這裡栽培的粟和水稻的起源過程,就是農業起源的過程。有些栽培植物,是農耕起源後很久才逐漸被人類馴化種植的,那麼這些栽培植物的起源,就與農耕起源關係不大了。例如在畜牧起源時,可能伴隨著馴化的動物有豬、狗類,而畜牧起源後很久,鴿、金魚才被馴化,因而研究金魚、鴿的馴化過程不能代表研究畜牧業的起源過程。因此,農業起源和栽培植物起源的內涵,雖然有許多聯絡,但是,它們的區別,卻是顯而易見的。

  2關於農業起源的理論

  從世界範圍來看,農業的起源有如下理論:

  2.1人口壓力說

  博塞洛普(Boserup E.)1965年提出。他認為:由於冰後期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生存環境擴大),人口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對動植物的過度捕獵(殺)導致其數量下降,出現了食物的短缺,人類就不得不轉向新的食物來源,以滿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在新食物來源中就有一部分植物的種子,於是出現了馴化植物的農業。

  2.2宴享說

  海登(B.Hayden)認為在農業的起源階段,由於其生產量不大,在人類食物結構中不可能佔很大的比重。所以,早期人類馴化植物不是為了解決食物不足,而是為了擴大食物的品種結構,增加美食的種類。正因此,人類開始了馴化農業。比如馴化一些植物可以用做香料、調味品;一些穀物可以用於釀酒;葫蘆科植物可用做宴飲的.器皿等。完全是為了增加食物的品種。

  2.3 其他理論

  2.3.1“氣候”說

  由於古氣候變遷,造成大片森林毀滅,原始人無法再依靠採集、狩獵為生,不得不轉而依靠農業。

  2.3.2“宗教”說

  原始人祭天用的野生動物並不是剛剛捕獲的,因為祭天活動和捕獵常常不在同一時間舉行,於是就需要飼養,這樣就有了畜牧業,為了解決飼料問題,又相應地產生了種植業。

  2.3.3“垃圾堆”說

  原始人經常看到汙泥堆上長滿野生植物,於是逐漸地從單純採集轉向有意識的栽培。 3 農業起源的地點

  農業的起源是具有多箇中心的,在世界範圍內。對於這種現象,在經典著作《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61頁)中有這樣的解釋:“當交往只限於毗鄰地區的時候,每一種發明在每一個地方都必須重新開始??在歷史發展的最初階段,每天都在重新發明,而且每個地方都是單獨進行的。”由於適宜於農業生產的自然環境不是個別的,而是比較廣泛的,且遠古人類又極大地受到了自然地理環境的限制,交往所能涉及到的範圍十分狹窄。大部分專家都認為農業的起源在世界上存在著三個中心,即西亞、北非、南歐中心,東亞、南亞中心和新大陸中心。

  3.1. 三大農業起源中心

  3.1.1西亞、北非、南歐中心

  當歐洲還處在中石器時代時,西亞就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的萌芽,逐步轉向種植和飼養。農業開始產生於西亞的丘陵地區,後期向兩河流域的衝擊平原轉移,繼而擴充套件到愛琴海周圍地區,在三大洲的交界地方形成了該農業起源中心。

  3.1.2東亞、南亞中心

  東亞、南亞中心包含中國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以及南亞的恆河流域和東南亞地區,該地區的農業起源與西亞、北非、南歐中心是各自獨立發展的。中國的青藏高原,包括其南邊的喜馬拉雅山,把西亞和東亞隔開了,古代人們很難越過這個天然屏障。南亞和西亞之間在青銅器時代以前也是相互隔離的。具體地說,印度河流域屬於西亞農業區,恆河流域則屬於東亞、南亞農業區,在早期這兩個流域沒有交往。

  3.1.3新大陸中心

  新大陸美洲的農業是在與舊大陸隔絕的情況下獨立發展起來的。據推測,約在兩萬年前,亞洲人從白令海峽進入美洲的阿拉斯加。有一部分人向南移到中美洲和南美洲。

  3.2 三大農業起源中心的對比

  3.2.1相同點

  三大農業起源中心相同的方面主要表現在:

  1) 在生產工具方面,三者都是由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由銅器時代進入鐵器時代。只

  是美洲發展較慢,中美洲沒有進入銅器時代,南美洲沒有進入鐵器時代。

  2) 都是由採獵向農耕過渡,馴化動植物和開闢農田。

  3) 居民點由丘陵、山地逐漸向河川轉移,農業由利用天然降雨到人工灌溉。

  3.2.2不同點

  1) 在主要作物上,西亞馴化、種植的作物是小麥、大麥,東亞南亞馴化、種植的作物是穀子、水稻,美洲馴化、種植的是玉米、馬鈴薯。

  2) 西亞很早就使用了犁,東亞使用犁較晚,而美洲根本沒有使用犁,也沒有耕牛,所以發展緩慢。

  3) 西亞很早就食用奶製品,東亞和美洲則沒有食用奶製品的習慣。後來農業在東亞發展為

  以種植業為主,可能與此有關。

  4) 西亞農業出現早,進步快,東亞稍次,美洲的農業起源最晚,發展最慢。

  3.3 關於農業起源地的推論和證據

  3.3.1 C.O.索爾的推論

  美國人文地理學家索爾在《農業起源與傳播》中對農業馴化最早的地區和最先從事馴化的人群作了推測:

【中國農業發展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