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課文詠華山的教學過程

課文詠華山的教學過程

課文詠華山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讀課題。

  生:詠華山。

  師:上節課我們藉助拼音讀通、讀熟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大概意思,還學習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時候有個小孩名叫--(寇準),他跟著先生一起去登華山。哎呀!華山可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呀!你們想去看看嗎?

  生:想。

  師: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跟著小寇準和他的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

  二、學習第二段

  師:請小朋友們自己讀讀第2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讀完以後,老師要請小朋友說一說,你覺得華山怎麼樣?

  生:我覺得華山很高

  生:我覺得華山真高呀!

  師:看來你們都覺得華山很高!是啊!小寇準和先生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後,他們的感覺就和你們的一樣。

  (出示小黑板,啊!華山真高哇!)

  師:讀讀看,再讀一遍,讀出華山的高來。

  師:華山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一起跟小寇準和先生到山頂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是那麼近,山腰飄著朵朵白雲。

  師:小朋友們自己好好讀讀這兩句,一邊讀一邊想,你在山頂上看到些什麼?

  師:誰來說說?

  生:我在山頂上看到了藍天和太陽。

  生:我還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大山。

  師:你們讀了這兩句話能看到藍天、很多山、太陽和朵朵白雲。你們真會讀書。

  為什麼遠遠近近的山都到了我們腳下了呢?這是怎麼回事,你們知道嗎?

  生:因為華山很高很高。

  師:(出示投影)說得真好,你們看,登上了山頂,我們看到遠遠近近的山都在我們的腳下,只有藍天在頭頂上,這是因為華山太高了,也正是因為華山太高了,所以太陽才會顯得那麼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夠著似的,一朵朵白雲都飄在山腰間。

  我們在山頂上看到的這一切,都告訴了我們華山非常高,(板書:高)

  師:小朋友們再好好讀讀這兩句話,看哪些小朋友能讀得讓人一聽就覺得華山非常高。自己先試試。

  師:第一句誰想讀。

  生讀。

  師:聽他這麼讀,你們能感受到華山的高嗎?還有誰想來試試。

  師:聽你這麼一讀,我能感受到華山比較高了,誰能讀得讓人覺得華山非常非常高。

  生讀。

  師:聽了覺得怎麼樣。

  生:聽他這麼讀我覺得華山真高呀!

  師:對,像他這樣讀得輕一點,這讓人覺得華山非常高,一起像他這樣來讀。

  師:第二句誰願意來試試。

  生讀。

  師:讀得真棒,一下子就把華山的高給讀出來了,還有誰來。(指名讀)

  師:真不錯,我們一起來。

  生齊讀.

  師:這兩句話把華山寫得多高,多美呀!我們連起來讀。(看投影)讀了這兩句,我們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頂上,只有藍天在我們的頭頂上,遠遠近近所有的山都在我們的腳下,沒有哪座山能與華山一樣高一樣齊的,抬頭看去,看到太陽離我們那麼近,回過頭看,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華山多高多美呀!

  師:小朋友們站在山頂上,看到這幅美景,一定會跟小寇準一樣,會從心底發出驚歎:(出求小黑板。)

  生齊讀:啊!華山真高呀!

  師:看到這麼高的華山你們驚訝嗎?這驚訝的聲音是從心底發出的,怎麼讀?

  生讀。

  師:你這是從心底發出來的嗎?再輕點。

  生再讀。

  師:華山是這麼的高,具體寫華山高的這兩句話寫得多美,多好呀!我們把它們背下來,好嗎?

  生:好

  師:自己先練習背背。

  生練習背。

  師:誰試著背一背。

  生背。

  師:這麼短的時間你就能背得這麼好,真了不起。還有誰會背?都會背了,一起來背好嗎?

  生齊背。

  師:背得真棒,我們以後碰到像這樣的好詞好句就要把它背下來,好嗎?

  師:華山真高、真美啊!看到這麼高、這麼美的華山,小寇準的心裡非常激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誦起來:(出示黑板)

  生:(讀)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師:這首讀共四行,兩句話,這首詩的意思你知道嗎?小朋友們聯絡前面學過的課文,讀一讀,想一想,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讀懂。

  生自由讀

  師:讀懂了嗎?那“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就是--

  生:只有天高高在上,沒有其它山與它一樣齊。

  師:“舉頭”就是--

  生:抬頭。

  師:“回首”就是--

  生:回頭。

  師:“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就是--

  生:抬頭看,紅日是那麼近,回頭看,白雲是那麼低。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聯絡上面的課文自己就能讀懂這首讀。這首詩和前面的課文一樣讚美了華山的高大,因此,這篇課文的課題是--

  生:詠華山。

  師: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就要想象自己就是小寇準來把華山的高、美讀出來,自己先多練習幾遍。

  生自由讀。

  師:誰先來試一試。

  生讀。

  師:練習背一背,好嗎?

  生練習背。

  三、學習第三段

  師:這首讀寫得太好了!小朋友們知道小寇準那年幾歲?

  生:七歲。

  師:才七歲就能一下子做出這麼好的詩,難怪先生聽了連連點頭稱讚。我們一起來當先生誇誇他。

  生:好詩!好詩!

  師:這首讀寫得多好呀,老師想,小寇準的語文一定學得很好,很認真,小朋友們都要向他學習呀!看看現在誰學得最認真。

  師:剛才我們一起去登了華山,欣賞了華山的高與美,收穫真不小。下面我們把課文連起來有感情朗讀一下,再來回憶一下華山的美景。

  生齊讀。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去登了華山,看到華山真高、真美呀!回去以後,你們可以把華山上看到的美景講給身邊的小朋友聽,好嗎?

  (下課)

  《詠華山》說課稿

  江蘇省淮安市新安小學孫浩娟

  一、說教材

  這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2冊第7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短文中,“詩”是“文”話題由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詩”與“文”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首先,《詠華山》一文以平實淺近的短文故事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濃厚興趣,學生讀了故事短文進而學習古詩,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很容易登堂入室,進入詩境,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難為易,為兒童學習古讀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其次,《詠華山》以一篇完整的'閱讀課文的形式出現,學生必須像閱讀其他課文一樣,首先認真讀好課文,藉助語言文字,讀懂課文內容,捕捉有效資訊,學習課文語言,提高閱讀能力,然後藉助短文研究古詩,領悟詩的豐富內涵,接受美的薰陶,一篇課文既讀文又學詩,可收到讀文、學詩一箭雙鵰的功效。

  再則,學生在讀文與詩的過程中,勢必要以文詩對照進而比較學習,尋找文與詩的內在聯絡,瞭解古詩寫作的來龍去脈,探索理解古詩的豐富內涵,體會古詩句法結構的特點,這就可以從多角度地鍛鍊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綜合效應。

  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和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習本課14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

  對課文第2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並且學得輕鬆愉快呢?在整個充滿靈性感悟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情為上,情愈濃,感悟愈深;讀為主,情、理、法盡在讀中悟出,在讀中體現。教師只需當一名導遊,引導學生遊歷於詩文的意境中,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之美妙。

  三、說教學程式

  在鑽研教材、研究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程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在教學中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一)談話揭趣,引入情境。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匯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匯入時我說:哎呀!華山可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們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幾句話就讓學生都做個局內人,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之感,使課堂上的氣氛輕鬆愉快。

  (二)學習第2段

  學習這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首先,整體感知。我們都知道這一程式設計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定的,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這裡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讓他們說說,你覺得華山怎麼樣?讓學生初步感知華山的高,並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華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華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詩意思的兩句話。

  然後循文明像,體情悟道。自然過渡華山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一起到山頂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你站在山頂上看到什麼?這樣就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是具體的形象,將遠在天邊的華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眼前,再用生活實際與在華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較,藉助圖文質疑,學生就自然地領悟出這些都是因為華山是太高太高了。

  再精讀品味。人類的學習一般都經過形象一-抽象--形象,具體--概括--具體,語言--思維--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引導學生感悟華山的高後,這時再引導學生讀出感覺。這個過程的設計就要學生在已有經驗參與下,對語言文字描寫的具體事物進行理解、加工,當他想象出畫面又把自己體會出的情感抒發出來時,這時的形象是高層次,而此時學生抒發的感情也就與課文表達的感情融為一體了。

  接著背誦積累。如果說培養語感是學習語言的前提和關鍵,那麼積累語言則是學習語言、積累語感的基礎和目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在學生入情入境之時,我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把這幾句話背下來,真正達到讓學生話記樂背。在指導背誦時,則是按照提供柺杖(看圖)到去掉柺杖讓學生練習熟讀成誦,積攢語言。

  最後詩文對照,讀懂詩句。本課的文意即詩意,沒有必要將詩剖開分析。我便將前文的兩句話與古詩放在一起,提醒他們這首詩有兩句話,這裡也有兩句話,聯絡起來,讀讀想想,看誰能自己讀懂這首詩,充分地相信學生,讓他們在讀中自悟,再一齊說說詩句的意思。

  在指導朗讀背誦時,我引導學生移情入境,將自己想象成小寇準,練習吟誦古詩,並且讓他們自己做動作讀,增加了情趣,更調動了氣氛。

  (三)學習第3、4段

  3、4兩段通俗易懂,我同樣引導學生換位來讀,讓學生一起來當先生誇誇他,同時自然地悟出小寇準語文學得認真又好,我們都要向他學習的道理。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本課時安排學習古詩中的三個生字,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書寫上。

  四、說板書設計

  本文重點段第2自然段無論是寫景寫詩都緊扣一個“高”字,針對課文特點與學生年齡特點,我只板書了一個“高”字,突出重點,一目瞭然。

【課文詠華山的教學過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