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哲學> 探析代世界的中國哲學

探析代世界的中國哲學

探析代世界的中國哲學

  當代的中國哲學,特別是戰爭時期的中國哲學,是什麼樣子呢?中國哲學對於未來世界的哲學,將有什麼貢獻呢?

  從歷史學家的觀點看,應用這種方法有其限度,因為古代哲學家的觀念,其原有形式,不可能像現代解釋者所表述的那樣清楚。哲學史的作用是告訴我們,哲學家的字句,這些人自己在過去實際上是意指什麼,而不是我們現在認為應當意指什麼。

  從純哲學家的觀點看,弄清楚過去哲學家的觀念,把他們的理論推到邏輯的結論,以便看出這些理論正確還是謬誤,這確實比僅僅尋出他們自己認為這些觀念和理論的意思是什麼,要有趣得多,重要得多。這樣做就有一個從舊到新的發展過程,這個發展是上述時代精神的另一個階段。可是這樣的工作,就再也不是一個歷史學家的陳述性工作,而是一個哲學家的創造性工作了。

  北京大學哲學系、清華大學哲學系,各有自己的傳統和重點。北大哲學系的傳統和重點是歷史研究,其哲學傾向是觀念論,用西方哲學的名詞說是康德派、黑格爾派,用中國哲學的名詞說是陸王。相反,清華哲學系的傳統和重點是用邏輯分析方法研究哲學問題,其哲學傾向是實在論,用西方哲學的名詞說是柏拉圖派,用中國哲學的名詞說是程朱。

  哲學的推理,更精確地說,形上學的推理,其出發點是經驗中有某事物存在。這某事物,也許是一種感覺、一種感情,或別的什麼。從“某種事物存在”這句話演繹出《新理學》的全部觀念或概念,它們或是程朱的,或是道家的。這些觀念或概念,全部被這樣地看做僅僅是“某種事物存在”這句話的邏輯蘊涵。不難看出,“理”和“氣”的觀念是怎樣從“某種事物存在”演繹出來的,其他的觀念也都是這樣處理的。

  程朱理學中,如我們在前一章看到的.,是有一定的權威主義、保守主義成分,但是在《新理學》中把這些都避開了。按我的意見,形上學只能知道有“理”,而不知道每個“理”的內容。發現每個“理”的內容,那是科學的事,科學要用科學的實驗的方法。“理”自身是絕對的、永恆的,但是我們所知道的“理”,作為科學的定律和理論,則是相對的、可變的。

  “理”的實現,要有物質基礎。各種型別的社會都是實現社會結構的各種“理”,實現每個“理”所需要的物質基礎,就是一定型別的社會的經濟基礎。所以在歷史領域,我相信經濟的解釋。在《新事論》中,我應用這種解釋於中國的文化和歷史。我也應用於本書的第二章。

  人們不需要相信對實際做很多肯定的任何形上學學說。它若做這樣的肯定,它就是壞的形上學,也同樣是壞的科學。這並不意味著,好的形上學是不可信的。這隻意味著,好的形上學是明明白白的,不需要說相信它,就像不需要說相信數學一樣。形上學與數學、邏輯的區別,在於後二者不需要以“某事物存在”為出發點。“某事物存在”是對實際的一個肯定,也是形上學需要做的唯一的肯定。

【探析代世界的中國哲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