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學教育方案案例

教育學教育方案案例

教育學教育方案案例

  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一起來看看教育的案例,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教育學教育方案案例1

  [案例1]

  一位熱情而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及提供一個更有情趣的學習環境。新學年開始了,他對教室進行了一番精心的佈置,教室內周圍的牆上張貼了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畫,窗臺上還擺上了花草、植物,使課室充滿了生機。請你判斷,它將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為什麼?

  [分析] 這位熱情的教師出發點雖然很好,但事與願違,反而產生分散學生注意,影響學生集中學習的效果。根據無意注意的規律,有趣的圖畫,室內的花草、植物這些新異的刺激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尤其對低年級學生,他們容易把注意轉移到欣賞圖畫、花草植物上,而影響了專心聽課。

  [案例2]

  教師在板書生字時,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與相異部分分別用白色和紅色的粉筆寫出來,目的是什麼?符合什麼規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區別,使學生易於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覺選擇性規律:知覺物件與知覺背景差別越大,物件越容易被人知覺。

  (2)符合感覺的相互作用中同時性對比規律:紅白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學生容易區別形近字。

  [案例3]

  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買賣”兩個字時說:“多了就賣,少了就買。”學生很快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的學生把“乾燥”寫成“乾躁”,把“急躁”寫成“急燥”,老師就教學生記住:“乾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從此以後,學生對這兩個字再也不混淆了。這些教法有何心理學依據?

  [分析] 這些教法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和借鑑作用。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凡是有意義的材料,必須讓學生學會積極開動腦筋,找出材料之間的聯絡;對無意義的材料,應儘量賦予其人為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記憶效果就好。簡言之,教師應教學生進行意義識記。

  [案例4]

  教師在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時,其試卷為什麼不單純用選擇和判斷題,而常常求助於填空、問答題?

  [分析] 選擇和判斷主要透過再認解答;填空、問答主要透過重現來解答。由於再認和重現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認記憶優於重現記憶,而且能再認的不一定重現。因此僅靠判斷、選擇難以說明記憶已達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藉助於問答、填空等題型。

  [案例5]

  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作業採用“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你怎樣看待這一現象?請運用記憶的有關規律加以分析。

  [分析] 這種做法違背記憶規律,也是行之無效的。學生識記的效果和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量有關,在一定的時間不宜過多,否則,易引起學生過度的疲勞,降低記憶的效果,同時,“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記憶的'信心和主動性,對進一步學習製造一些心理障礙。

  [案例6]

  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列舉磚頭的用處”時,學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倉庫,造學校,鋪路”;學生小明的回答是:“蓋房子,蓋花壇,打狗,敲釘”,請問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賞哪種回答?為什麼?請根據思維的原理進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磚頭的用途都是沿著用作“建築材料”這一方向發散出來的,幾乎沒有變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僅想到了磚頭可作建築材料,還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這樣的發散思維變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教育學教育方案案例2

  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新生事物,腦子裡千奇百怪的東西很多。有時候,他們會在課堂上或課後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你在課堂上講太陽和月亮,有的孩子便會問:“老師,太陽為什麼白天出來?月亮為什麼晚上才出來?”對這樣的問題還能勉強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課後向我提的問題,真的讓我難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會冷不丁地問你:“老師,什麼叫‘酷斃了’?”“老師,怎樣才能當上還珠格格?”我一時啞然。有時我想,或許我真的是年紀大了,不再適合當小學老師了。問題:面對這位老師的困惑,你認為問題出在哪兒?請作教師素質現代化的要求來回答

  答:這位教師的困惑,主要在於他對當今時代社會的新生事物,新鮮詞的不理解,換句話說是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因為教育中的任何活動都要靠教師進行,教育的目標的實現,效果如何都取決於教師。

  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職業道德素質的現代化,能力素質的現代化。總之,教師素質的現代化是現代社會對現代人的總體要求在教師職業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基礎教育辦學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近免試入學,任何公辦、民辦和各類進行辦學體制改革的小學、初中不得以考試的方式擇優選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學階段各類學科競賽(如小學數學奧賽等)成績作為錄取新生的依據。”

  問題:你對成都市教育局的規定有什麼看法?請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出發對奧賽進行評價。

  答:我認為成都市教育局的規定除了進一步規範基礎教育的辦學,避免教育偏離它的軌道,成了變相教育。這個規定也促進了全面發展教育目的的實現。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發展教育由德、智、體、美、勞動技術教育等五育組成。在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前,注重智力發展是當代世界各國教育的共同趨向。奧賽正是發展學生的智力,用知識的精華去武裝學生,迎合教育的趨向。但許多人卻一味地為了奧賽。只注重去發展學生的智育,而忽視其它四育的發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廢。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知競賽,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3:

  讀者者薛女士反映,轉學還不到一學期的10歲兒子小雷(化名)跟過去比好像換了個人。以往由於喜歡做小動作,小雷沒少挨老師的罵,結果看到老師就害怕,不得不轉學。到新學校後不久,小雷在上課時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動作,被老師發現了。新老師什麼也沒說,只是微笑著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繼續上課了。以後,每次新老師走過小雷身邊,如果小雷沒做小動作,老師就會對他微笑並點頭表示讚許。很快,小雷改掉了壞習慣,還愛上了學習,自信心大增。

  問題:請從該案例分析,對待有問題的學生新老師的教育機智。請從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發展特點來分析。

  答:小學生身高體重處於兩次增長高峰期之間,是相對穩定發展時期。他們的有意注意已開始發展,但無意注意仍佔優勢,他們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性以及不善於控制的特點也很突出,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還是依據他人的要求評價自己。這些都是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的發展特點。

  上面這位新老師正是正確認識到了這點,並機智地運用這個特點來引導小雷,既糾正了他,又不傷害他的自尊心,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情感,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更為重要和緊迫。

  案例4:

  19世紀末,美國西部有個壞孩子,他把石頭扔向鄰居的窗戶,把死兔裝進桶裡放到學校的火爐裡燒烤,弄得到處臭氣熏天。9歲那年,他父親娶了繼母,父親對繼母說:“你要注意著孩子,他在我們這裡最壞,讓我防不勝防,關痛死了。”繼母好奇地走進孩子,對孩子進行了全面瞭解後,對丈夫說:“你錯了,親愛的,他不是最壞的孩子,而是最聰明的孩子,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發揮他聰明才智的地方罷了。”繼母很欣賞這個孩子,在她的正確引導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後來成為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和思想家,他說是戴爾卡耐基。

  問題:你怎樣理解“壞孩子”“差學生”?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麼啟發?  答:所謂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達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水平較差或發展不平衡的學生。學生都是可教育的,沒有哪個學生天生就是不想學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決沒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對待他們,尊重、理解、信任他們,使他們主動接受教育。2、一分為二地看待他們,找出教育的切入點。3、給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愛,轉變差等生並不難,使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

  當代有一位教育專家兼作家這樣嘆息中國的教育:“要想使中國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好前程,現在中國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幫助學校把他們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護好自己孩子的天賦別再受學校的侵害吧!”

  問題:這段話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請你從教育的根本目的出發對中國當前的教育進行反思。

  答:這段話指出了當前中國教育的弊端,當前中國教育趨向於分數教育(即應試教育),都是以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學生已經變成讀書機器,而失去了本身擁用的天賦,沒有自我了。

  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發展教育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部分組成要能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中國教育已經開始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

  2004年《中國教師》雜誌對兒童的生存狀態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833名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學生中,有4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童年不快樂。主要表現是:受考試折磨、沒有自由、壓抑、緊張、忙碌。期中考試時學生認為童年不快樂的主要原因。學生的年齡越高越覺得自己的童年不快樂。

  一位每逢考試就會犯“間歇性精神錯亂“的學生,高考後卻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了。後來是他給中學班主任的信揭了謎。原來,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試排名和在排名中總位居30多名時所遭受到的同學鄙夷目光、父母的數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設計了騙局,瞞過老師、同學和父母。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學校允許他僅把考卷作為作業來完成,也不參加成績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績,轉而開始擔心他會因學習而熬壞身體。父母丟掉了過重的幻想和期望後,生活也開始變得輕鬆。自己也沒有了來自家庭和排名的壓力,心情變得舒展、學習也感到了輕鬆,學習效果也變得更好。

  問題:從調查資料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答:從調查資料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們的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就是以發展人的單方面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動或以幫助學生透過學生選拔考試為根本目的。這就是所謂的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因其把單純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作為學校的唯一追求而成為片面教育。而且是學生各方面素質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案例7:

  對學生來說,由於知識基礎的差異和個性品質的不同,對課程也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新課程提倡的研究性學習,就有很多學生不知所措。一個班少則有四五十人,多則六七十人,要進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難度很大。椐上課教師分析,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有哪些主動性強的學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學生是跟著走或跟不上。在眾多的課堂實踐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只能做旁觀者。這種善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兩極分化。

  問題:對於新課程改革者遇到這個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採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學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對於新課程改革遇到這個問題,應該重視智力開發與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中,重視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還應重視個別差異。加強個別指導,每個學生已有的經驗及其天資、稟賦、興趣、性格等心理品質差別很大,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案例8:

  課堂上有位學生指出老師對某個問題的解釋有錯誤,老師當時就惱怒起來:“某某同學,算你厲害,老師不如你,以後老師的課就由你來上好了!”全班同學隨老師一起嘲笑這位學生,該生從此在課堂步能發現問題,不能主動回答問題了。

  問題:請你從該例項,評價該老師的做法有哪些不當之處,這種行為違反了哪條教學原則?

【教育學教育方案案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