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端午節> 端午節的教學反思

端午節的教學反思

端午節的教學反思範文

  篇一:端午節教學反思

  端午節教學反思

  (課件展示)本課新語言知識點的教學,讓學生直觀的瞭解新單詞。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語言;便於學生的學習和掌握,並在一定基礎上綜合運用語言,表演課文。拓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學生的學習延伸至課堂之外。在整個設計中做到以下幾點:

  1、在教學理念上

  ①、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即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的教學任務,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②、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結合教材重點、難點及英語學科特點,利用各種手段輔助教學,

  從視、聽、說等方面使學生得到鍛鍊,在愉快、輕鬆的氛圍參與學習,達到初步運用

  英語交際的能力。

  ③、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根據學生自身特點,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演課文。

  2、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落實三個注重:

  透過遊戲,注重學生的參與,學生的學習興趣;

  透過比賽,注重培養學生競爭意識,享受競爭的樂趣;

  採用小組合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篇二:《端午日》公開課反思

  《端午日》公開課反思

  授課人:符曉靜

  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年輕教師,《端午日》這一課是我教學生涯中的第一節公開課,透過這次的公開課我認識到自身存在的諸多不足之處,藉此機會,進行總結,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取得進步。

  一、課堂環節設定過於平淡,無亮點

  《端午日》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對“賽龍舟精彩場面描寫”的分析,但在講課過程中,由於教材處理不當,時間安排不合理,所以在這節課的授課中,並沒有凸出重難點,並且在重難點的講解過程中由於對學情分析錯誤,重難點的切入點沒有找準,導致了整節課的失敗,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思維也顯得十分混亂,甚至出現了學生誤解老師的問題的情況。在公開課後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正,在這一環節的設定上,採用朗讀法進行教學,分為集體朗讀,小組讀,再到個人朗誦。讓學生對這一段精彩的場面描寫多讀,在讀中感受比賽的氣氛,在讀的過程中發現人物動作的生動描寫。

  二、選題失敗

  《端午日》是一篇自讀課文,不適合進行課堂精講。

  三、時間安排不合理,本末倒置

  《端午日》這篇課文的重點是分析“賽龍舟精彩的場面描寫”,在時間的安排上,應該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分析場面描寫上,前面的匯入和作者簡介應該以簡練為主,不可在這方面花費太多的時間。一篇課文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重難點的講解,前面花費了太多時間,導致

  無法深入挖掘重難點,問題分析得也不到位,略顯倉促和匆忙。 四:學會“不會”進行小組討論

  篇三:端午節的由來 教學反思

  《端午節的由來》教學反思:

  介紹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讓學生透過對端午節由來及其民間風俗的瞭解,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熱愛,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端午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刻的內涵。教學本課時,課前我佈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訪問家長,瞭解端午節的習俗和屈原這個歷史人物。教學時聯絡生活,激發讀書興趣,師生共同交流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以及家鄉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對於這樣的問題學生很感興趣,也較投入,暢所欲言,從而形成了一種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為以下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同樣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例,學生透過對“忠誠愛國,很有才幹”,“在他的輔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語句的感悟,從而也使學生受到愛國的情感教育。達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

  篇四:《端午的鴨蛋》的教學反思

  《端午的鴨蛋》教學反思

  城關中學二分校 蔡鵬高 2013年6月

  我上了一節展示課。現在把上課的設計和教學反思整理如下:在上課前,我和廖老師就這一課的設計進行了交流。廖老師鼓勵我進一步開放一些,上得有挑戰性一些。並對教學設計談了幾點看法:讀出問題這個環節可以適當地提前,減少教學設計中的預設,讓學生思維充分地展現,在點撥和引導和評價中展現教師的功夫。少表演、展示甚至賣弄。課堂進行完畢後,自己感覺沒有完全領會和理解廖老師的思想。在教學中出現很多不到位和不和諧的地方,總結如下:

  1、學生參與面小,並且不夠興奮活躍,主動性不強。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教師本身的原因是很值得深思的。課堂一開始,學生回答還是比較積極主動的,尤其是我匯入後和同學們談節日和吃的關係的時候,由於有點幽默的語言和學生交流是很融洽的,我問同學們從文中讀出什麼以後,幾個同學談的都不錯。我還趁機讓幾個同學勾勒梳理出文章的輪廓。但是到了我談“汪曾祺是一個嘴饞的人”這個問題時,同學們顯然不感冒,一度出現冷場,幾個同學分析也沒有圍繞這個點展開,教師比較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讀出問題上來,浪費了很多的時間。上完課後,我和李老師交流才得知,桓臺本地特產就是馬踏湖的鴨蛋,感到非常的惋惜,自己錯失了一個很好的切入和拓展的資源!所以說教學設計沒有觸發學生的興奮點,對學情估計不夠充分,是應該吸取的一個教訓。另一個教訓是教學中應變能力欠缺。如果當時冷場時,我組織同學們結合這一點討論交流,並且結合文字說明理由的時候,可能會是另外一種情況。

  2、學生對文章讀得不夠。這一課語言是很有特點的,平淡而有味的語言,尤其是那種淡淡的情思如涓涓細流娓娓道出。但在課堂上,只注重了分析,朗讀的感情和語氣語調很少涉及,致使對文章的味道和意蘊沒有充分挖掘出來。本節課上對“筷子頭一紮下去……”一句的讀和品是下了功夫的,但其它地方,尤其是學生回答問題引用文字語言的時候,自己喪失了很多指導他們朗讀和體會作者感情的機會,一想到這一點,自己就不能原諒自己。

  3、自己不夠大氣和從容。以前上這一節課可以說是得心應手的,學生表現精彩,教師調控課堂從容,感覺很舒服、愜意。但在這一節課,自己感覺自己心態沒有擺好,在教學設計和課堂駕馭上暴露出很多問題:一是總想重複類似的課堂場景,當課堂情況變化時,缺少必要的引導和點撥。李老師談的對,課堂教學中沒有意外就沒有驚喜,意外出現的時候就是看教師的素質和功夫的時候!自己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變化,教學中缺少一種循循善誘和自然從容的氣質。

  4、對文字的挖掘不夠細緻深入。上完課後,廖老師也給自己指點了幾個課堂中幾個有缺憾的地方,讓自己感觸很深。原先自己認為對“筷子頭一紮下去……”一句的讀和品是比較成功的,但廖老師認為還可以做得更好,學生兩次讀成了筷子一紮下去,如果此時比較辨析一下筷子和筷子頭,就能進一步體會到油多的特點,並且在此處質細的特點也有所體現。我也想到,“一……就……”這個關聯詞語也非常值得品味。對這篇課文的總體把握上,也還有值得深究的東西。黃老師談到,作者寫鴨蛋,不光是因為好吃,還有好玩。在這兩者上面寫出作者的生活情趣,教學中自己只把重點放在前者上了,這顯然是不全面的。總之,由於自己對文章的鑽研不夠深入和透徹,使課堂失去了很多生成的精彩。

  把這些問題擺出以後,我認為最關鍵最緊要的問題還是教師自己對教材的感悟理解。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課堂的深度和廣度。學生的個性來源於教師的個性。黃老師提出教師對文字要有自己的心得與體會。我認為這是很難的,既要保證這種解讀不是誤讀,又要把教參和其它資料中的解讀了然於胸,對教師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作為深得學生喜愛的教學能手,我認為自己應該具有自己的教學個性,必須在這上面下功夫,做文章。從現在開始,作為新的起點,在個性化教學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附《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

  一、談話匯入,引出課題。

  我們很多傳統節日都與吃有關,比如八月十五團圓之夜吃月餅,春節喜迎春天的到來吃水餃,元宵節吃湯圓,大家還知道那些節日與吃有關係?讓幾個同學談完教師小結:這印證了我們中國一句俗語“民以食為天”。今天,讓我們再隨著汪曾祺走回農曆五月初五的江南,去端午節品嚐鴨蛋的香醇。介紹作者,認識字詞。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上課時調整為:由於本文的篇幅較長,請大家默讀或瀏覽)

  設計兩個主問題:從文中讀出了什麼? 讀懂了嗎?(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重點研讀:

  主問題:汪增祺是一個嘴饞的人嗎?(端午節那麼多的風俗,他為什麼單單對鴨蛋念念不忘?)究竟是什麼吸引他的?

  抓住鴨蛋的特點:有名、質細而油多

  探究是怎樣寫出來的?(小組討論,結合具體語句來分析,突出語言特點。)

  請你為高郵鴨蛋擬一則廣告詞

  四、品味語言:我們除了欣賞這篇文章,還要研究它,請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句談談這篇文章和我們學過的其它文章相比,語言有什麼特點?

  五、讀出問題:在讀文章的過程中有什麼疑惑?(實際教學中把此環節提前至品味語言前) 提示:詞語、語句含義或文章結構、寫法等方面均可以提。

  五、拓展延伸:請你談談你喜歡的節日風俗,為什麼你會喜歡它?

  教師小結:傳統節日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體現,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靈魂上。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家鄉、對自己的民族沒有熱情;如果,我們一味的匆忙、冷漠、麻木地活著,終有一天,我們的烙印會淡去,直至消失不見,那時的我們,“根”在何處呢?同學們,請把“根”留住,把我們的傳統文化留住。願中華民族的文明之花開滿星球。

  播放歌曲《把根留住》(實際上課時將這個環節略去)

  六、推薦作業

  1、請同學們聯絡自身的經驗,介紹自己童年時代最難忘的有關過節的一件物品(如:年糕、月餅、湯圓、粽子等)或一件玩具(如:燈籠、炮仗等)。說出自己難忘的原因、感受、啟發。

  2、建議:課外閱讀汪曾祺的《故鄉的食物》教學設計思想:充分尊重學生,落實以學為主的教學思想。教師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參與者、服務者,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的促進者。教學遵循文章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的思路設計,力圖使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和理解走向深入,展現個性。

【端午節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