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報告範文> 教育探源分析報告

教育探源分析報告

教育探源分析報告

  從方法而言,是強制灌輸,即理解的要接受,不理解的也要接受。“教”字的右邊是一隻手拿著鞭子,表示教育者強行施壓,要受教育者接受。後來演變成模仿。《春秋·元命苞》:“天垂文像,人行其事,謂之教。”清代文字學家桂馥《說文解字義證》釋“教,效也。上為下效,道之始也。”又引《釋名》“教,效也,下所法效也。”均是指效法、照著做。

  “育”字為上下結構,上是一象形字,《說文解字》:“不順忽出也,從倒子。”現代醫學叫難產,表明孩子先天具有叛逆性,不好教育。下是“肉”字,以示對孩子的撫養。清代文字學家桂馥《說文解字義證》釋“育,養子使作善也。”

  最早出現“教育”一詞是在《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辭源》解釋“教育”為“教誨培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5月出版的《教育學》也指出:“我國封建社會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儒家經典著作……在教育方法上是崇尚書本,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對學生實行棍棒紀律教育。”這一解釋是同古文字相吻合的。

  英語的教育,動詞是educate名詞是education,該詞源出拉丁語的educat,其意為引導、導引。

  從文字學和詞源學的角度可以看出中國教育與歐美教育的差別。

  教育是為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服務的,教育內容的選擇必定受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所制約。中國古代社會之所以選儒家經典著作作為教育的主體內容,是因為儒家經典是統治階級的理論基礎,統治階級要求人們忠於君王,拼命鼓吹孝道,提出“以孝治天下”,反映在教育的內容上就是崇尚書本,崇尚儒家經典。歐美教育在內容上要寬泛得多,古希臘社會和古羅馬社會崇尚自然,自然科學技術很早就成了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教育方法上,中國古代社會崇尚皮鞭加棍棒,向學生強制灌輸三墳五典。這樣的教育方式現在依然盛行,俗語中的“黃荊棍下出好人”、“打是親,罵是愛”是也。現代學校課堂教學還是滿堂灌、填鴨式,還是時間加汗水,都是古代傳統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所致。歐美教育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心智,不搞強制教育。學生接受教育是愉快的,他們從學習中獲得樂趣,所以創造力得到極大發展。東西方社會對世界文明,特別是三大科學領域(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貢獻因此而有巨大的不同。

  現在的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比較一下東西方教育發展史,肯定會從中獲益。

【教育探源分析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