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北大普通心理學筆記整理之智力

北大普通心理學筆記整理之智力

北大普通心理學筆記整理之智力

  01. 智力,是在學習、問題解決以及實現個人或文化認為有價值目標中的應用。智力可分為多個層面,智力總是有一定功能,智力的定義在不同文化有些差別。有些智力方面,諸如心理快捷性,是普遍而統一的,其它一些方面則有賴於特定社會的適應任務。

  02. 智力,可以分為實際能力和潛在能力兩種,又稱為成就和性向。相應就有成就測驗和性向測驗。

  03. 智力測驗,是經過專門設計的一種心理測量工具,用來評估一個個體相對於人群中其他人而言認知能力的高低。現代IQ測驗的鼻祖是Binet,他為了確認遲鈍兒童這一特定任務而開創了智力測驗。Binet提出了心理年齡(MA)的概念,即兒童達到某個特定分數預期的平均年齡。

  04. 智商(IQ),是表示一個人智力能力的分數,它允許與其他人進行比較。智商的計算,最早是用心理年齡除以生理年齡再乘以100。

  05. Wechsler放棄了心理年齡的概念,用機率分佈,計算個體相對於同齡夥伴的位置來表示智商(離差智商)。Wechsler量表(WAIS-R以及兒童用的WISC-R)包括六個言語測驗和五個非言語操作測驗。

  06. 智力測驗能很好第預測學術成就,它們也能預測職業上的成功。批評者認為,智力測驗缺乏理論基礎,存在文化偏見,不能包容其他型別的智力。

  07. 智力理論大致可分為三類:心理測量觀點、多重智力觀點、認知發展觀點。

  08. 心理測量觀點,以心理測量統計分析的經驗發現為出發點,提出智力的成分和結構。心理測量主要工具是因素分析,這種統計技術用來從大量不同測量中找到共同因素。Spearman的雙因素理論區分出一般因素(或一般能力)和特殊因素(或特殊能力)。心理測量觀點對於預測學校或工作中的成就非常有用,但是不能解釋人們是如何進行智力性思維的。

  09. 資訊加工觀點試圖智力行為背後的具體認知過程。人與人智力行為差別有三個最重要的變數:加工速度、知識基礎、學習應用心理策略的能力。與心理測量觀點不同,資訊加工觀點是理論驅動的,儘管它仍然與IQ測驗的智力有關。

  10. Gardner的多重智力理論,區分出七種智力:語文、數字、空間知覺、音樂、體能、社交、自知能力。它們相對獨立,神經機理不同,有不同的發展階段。Gardner的理論立足於神經的和文化的背景之上,但可能低估了無特定領域的智力。而且,它所定義的絕大多數智力都沒有實際測驗過。

  11. 智力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環境和遺傳在塑造智力方面起多大的作用。有關雙生子、家人和領養的研究發現,遺傳、環境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都影響智力,但是,智商的'個體差異具有高度的遺傳性。然而,研究並沒有證明種族之間的智力差異主要是基因導致的。

  12. 文化公平測驗,也稱免文化影響測驗,指測驗編制時試圖排除學習經驗或文化因素的影響,不以語文、數理知識為題目,而用圖形、動作等題材形式進行測驗。

  13. 智力遲鈍,指總體智力功能明顯低於平均水平,在兒童時期表現出適應行為方面的缺陷。天才,指智力發展的另一種極端,但智商測驗得多少分才算天才,不同學者說法不一。

  14. 創造性,是以新奇的方式提出有價值的結果的能力,它與智商的相關不是很清晰。 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就是心理適應不良的人,儘管高創造性的人明顯與躁鬱症和清度心理障礙相關。

【北大普通心理學筆記整理之智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