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報告範文> 幼兒園實施數學遊戲化教學的分析報告

幼兒園實施數學遊戲化教學的分析報告

幼兒園實施數學遊戲化教學的分析報告

  數學其實是用來分析問題和考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的邏輯智慧。在許多方面,遊戲都提供了安全、可控制和有趣的方式去發展孩子的數學——邏輯智慧。對孩子來說,遊戲是一種有趣的學習方式,鍛鍊他們學會考慮一些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幼兒數學教學遊戲化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與理解。

  一、幼兒數學教學遊戲化的探究內容:

  1、編制數學教學遊戲:

  (1)數學教學遊戲主要有六種型別:情節性的教學遊戲;操作性的教學遊戲;運用各種感官的教學遊戲;口頭數學教學遊戲;競賽性教學遊戲;數學智力遊戲。編制數學教學遊戲,必須根據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選擇、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遊戲。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大,智力的發展,遊戲化的程度宜逐漸減弱,遊戲中宜減少遊戲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年齡的幼兒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娛樂性較強的遊戲為主。中班幼兒由於自身的年齡特點,他們適宜開展各類遊戲。如在中班“學習分類”活動中,我設計了“螞蟻媽媽找寶寶”的情景遊戲,最後透過遊戲螞蟻搬家的競賽遊戲,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分類。

  (2)設計教學活動時,可選擇不同的遊戲形式,如個別玩的遊戲,結伴玩的遊戲,小組玩的遊戲以及集體進行的遊戲等。這樣既能提高單位時間幼兒學習的密度,又能適合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如中班數學“學習5的序數”中,既有幼兒的單獨操作遊戲“給小動物回家”,又有集體參與的遊戲“找朋友排隊”,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整個數學活動可以採用一個遊戲主題貫穿始終,也可以各個環節運用不同形式的遊戲。

  (3)將數學活動與音樂、美術、體育等遊戲性結合。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數學。如在學習“比較多少”時,我讓幼兒玩“搶椅子”的音樂遊戲。當音樂一停,會又一位幼兒沒有搶到椅子,這時,我就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幼兒能透過遊戲實踐獲得“比較多少”的方法的數學知識。

  2、幼兒數學遊戲化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1)、教師是物質環境的提供者。

  A、教師應從中班活動目標出發,設計各種遊戲材料,為數學遊戲化提供物質保證。在進行“認識數字4、5”的教學時,為讓幼兒正確感知5以內數量,我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套數卡、實物印章以及做紙球用的皺紙。孩子們透過遊戲“給數卡排隊做實物卡”、“看數字做紙球”,很快就理解了數字所表示的物體的數量,體現了材料為數學遊戲服務的宗旨。

  B、教師要注意為幼兒創設與數學遊戲活動相適應的數學環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在進行“比較6、7兩數關係”的教學時,我設計了有趣的“小貓吃魚”的遊戲情景。當我出示了“金魚缸”,繼而又把6條小魚放入“魚缸”,當出示7只小貓後小朋友立即進入了小貓要吃魚的遊戲情景中,此時,我提出問題:小貓有幾隻,小魚又有幾隻,他們一樣多嗎?怎麼辦?幼兒立刻議論開了。在這樣的遊戲情景中,幼兒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積極探索,輕鬆地獲得了知識。此外,為了給幼兒提供更多的遊戲和自我發現的機會,我在活動室裡專門開闢了一個數學活動角,放置了各種教玩具。其中有彩筆,紐扣、印泥,各種印章,操作卡片,大小珠子,塑膠小動物,分類盒以及顏色不同的幾何圖形等等,幼兒可以三三兩兩、自發地隨意地對各種材料進行操作,根據需要我及時地對各種材料進行新增、更換。“數卡接龍”、“給實物卡片排序”、“圖形分類”、“看標記放圖形”、“會變的數卡”等遊戲,提高了孩子們數數、分類的能力,鞏固了對各種圖形的認識。

  (2)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指導者。

  教師要正確處理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把教學活動從教師在教育目標控制下的`對幼兒的施教過程轉變為教師指導下的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使幼兒的學習能體驗到遊戲的樂趣。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在活動過程中,對於不同情況教師應善於以不同的角色——“合作者”、“發現者”、“援助者”、“評價者”對幼兒進行誘發、激勵、輔導、組織、評價。因此我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透過觀察、詢問、交談,對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診斷性評價,並及時、準確地進行反饋、調整。我通常對以下情況進行觀察:瞭解全班幼兒會不會使用材料?是不是對遊戲活動感興趣?看全班幼兒有幾種不同的思路和做法?正確的有幾種?錯誤的思路和做法是什麼?有幾種?有代表性的那些幼兒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幼兒做錯的原因是什麼?(教具設計不合理、沒聽清問題、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原有知識沒掌握、動手能力差等)在幼兒的操作活動中,我一般透過交談對幼兒進行啟發、暗示,進行指導。

  (3)教師應對不同形式和性質的遊戲採用不同的指導。

  在集體進行的遊戲中,教師主要起組織與協調的作用,在小組玩的遊戲中,教師起觀察與鼓勵合作的作用。在個別玩的遊戲中,教師以觀察為主,並對個別幼兒進行交談與指導。在情景性、娛樂性較強的遊戲中,教師一般以角色身份進行組織與指導,在操作性、競賽性的遊戲中,教師主要以評價者的身份進行啟發與發現。

  二、結果分析

  1、激發了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由於幼兒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差,數學又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就更需要依靠直接的興趣來進行學習,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越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越強,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它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愉快、輕鬆的環境。遊戲不受外部的強制和干預,完全是幼兒自主自願進行的,這是遊戲的顯著特點。幼兒在遊戲中,活動和積極性高,主動性強,動作、思維都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將數學教育滲透其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遊戲情境結合起來,就可以把數學教育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於接受。因此,對幼兒進行數學教學遊戲化,能極大地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產生較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組織幼兒進行“感知6以內的數量,認讀數字6”的教學活動,我以“參觀動物園”引出課題,透過讓幼兒目測不同排列的小動物,提高他們按群計數的能力.遊戲中設定了森林背景圖,一些幼兒領悉並喜愛的小動物在活動:小鳥在唱歌、小兔在彈琴、小魚在跳舞、小貓在敲鼓、小猴吹喇叭。這些小動物形象動作生動有趣,符合中班幼兒的興趣愛好,並增強了遊戲的趣味性,一下子吸引了全體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主動地去觀察、發現、尋找,從而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而如果以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來對這個內容進行教學,教師比較注意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幼兒的興趣與能力方面的培養,準備的材料大多隻有教師進行演示的教具,教師在開始直接引導幼兒對所學內容進行感知,少了遊戲的環境和氣氛,幼兒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影響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帶來良好的情緒體驗。

  數學教學遊戲化是由教師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與特點,創設一定的遊戲環境,提供相應的遊戲材料,與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與好感。由於教學活動是透過遊戲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也和遊戲一樣,能夠保障幼兒的心理健康,豐富幼兒的情感。透過教學活動遊戲化,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寬鬆和諧的遊戲環境,能幫助幼兒消除平時學習中的緊張、厭煩等不愉快的情緒體驗。把教學活動變成輕鬆愉快的情緒體驗。同時,遊戲中不存在任何強制性的驅使與束縛,幼兒在活動中沒有強烈的完成任務的需要,沒有嚴格的外部控制,能享受到一定的自由,因此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驗和發揮。當利用材料操作成功時,會產生自豪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當失敗時,也不會受到教師的責備,而是得到啟發和鼓勵。因此,幼兒能在活動中體驗到自主感、勝任感等積極情緒,例如,“按6以內的數量分類”這一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兩個遊戲“分蛋糕”和“我來幫助你”。前一個遊戲讓小朋友根據小動物的要求,找出它們需要吃的蛋糕數量並送給它們。對同種不同數量的物體,按數量分類。後一個遊戲透過讓幼兒幫助熊貓整理家中的物品,學習把不同種類不同數量的物體按數量分類.在遊戲的操作過程中,幼兒覺得自己是在幫助熊貓解決困難,從而充滿自主性,樂意參加活動.當活動結束,熊貓感謝小朋友的幫助時,幼兒又從中體驗到成功和勞動後的喜悅,並增強了自信心。

  3、促進智力發展。

  幼兒時期是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個時期促進幼兒智力發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學者布魯納研究了“遊戲對3至5歲兒童解題能力的影響”,證實了遊戲與兒童認知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遊戲可以為幼兒提供沒有壓力,但需要堅持性和毅力的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環境,在遊戲環境中,有利於幼兒思考和處理問題,並取得結果。數學教學活動遊戲化為幼兒在活動中接觸各種材料提供了條件。幼兒在操作材料進行遊戲的過程中,可以認識各種材料的特性,體會物體與物體間的相互關係、相互作用以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不僅發展了視覺、聽覺、嗅覺、膚覺等各種感官的感知能力,還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

  例如在“學習5以內序數” 的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捉迷藏”遊戲。小動物們分別躲在5棵樹上,請幼兒把它們找出來,孩子們進行了積極地觀察,並回答出“某某小動物藏在第幾棵樹上” ,既認識了序數,又發展了觀察力、思維力。在操作遊戲材料的過程中,幼兒可以探索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斷運用想象和思維,從而獲得瞭解決問題的各種經驗,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又如,在“認識橢圓形”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透過小兔和小熊的爭論,從而引出課題,讓幼兒來進行評判。透過讓幼兒觀察圓和橢圓的外形,看看是不是一樣;把兩個圖形分別比一比、折一折,說說發現了什麼,在這一過程中,運用了各種感官的感知能力、觀察力、注意力得到了加強,同時幼兒還須進行分析、比較、概括,促進他們的思維能力。接下去教師透過幻燈片讓幼兒欣賞辨認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橢圓形狀組成的東西,並啟發幼兒想象橢圓形組合的圖形(如螃蟹、小魚、氣泡等)幼兒在遊戲環境中,進行積極的想象與思維,並用語言說明想象與思維的結果,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4、培養非智力因素。

  數學教學活動遊戲化透過生動、活潑的教學遊戲,使幼兒進行積極、主動的智力活動,同時,在活動中幼兒必須依靠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最後獲得成功,因此對幼兒的意志性格的培養和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自信性、自制力的發展有較大地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梯形與其他圖形的轉換”中,我設計了“幫小動物分餅乾”這樣一個遊戲情景,幼兒透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理解轉換的含義,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必須透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遊戲設定的問題,幼兒的獨立性、創造性持到了提高,當活動成功時,更增加了幼兒的自信心。同時,遊戲中要求幼兒遵守一定的規則,提高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自制力。在一些集體遊戲、小組遊戲中,必須依靠幼兒之間的互相合作才能獲得成功,有利於提高幼兒的合作性。

【幼兒園實施數學遊戲化教學的分析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