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心理學經典案例

心理學經典案例

心理學經典案例

  迴避型人格障礙,其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采取回避態度或無能應付。這是一個青少年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經典案例。

  1.來詢者基本情況及主訴

  求治者是一名高三男孩。他有一位好友,從初一至今都在一個班,初中時關係很好,高一後兩人關係開始冷淡起來,他的學習成績也大不如以前。而且在這時他覺得好友總在打擊他。比如,當他專心學習時,好友時常和其他同學在旁邊議論“專靠勤奮死唸書在高中已不頂用了,並不羨慕靠死唸書拼出的幾分成績。”之類的話。他認為,這些議論是針對他、打擊他。之後,他們的關係每況愈下,這種情況一直延續至今。現在他們的座位離得很近,這使他更在乎好友,總覺得在受好友的影響,這個包袱影響著自己的學習。來者不知該如何扔掉這個包袱。另外,來者還有一些其他問題,如上臺講演易臉紅,聲音顫抖;又如晚上遲睡,第二天早晨總在想:“糟了,今天的`學習效率又低了。”他總在擔心失眠會影響身體。但是越想越無法擺脫這種困擾。

  2.分析和診斷

  這位男孩是一名迴避型人格障礙患者。迴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的特點是行為畏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采取回避態度或無能對付,主要表現特徵是:①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②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③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儘量迴避;④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避不回答問題;⑤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⑥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人被批評指責後,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陷入痛苦,很難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他們害怕參加社交活動,擔心自己的言行不當被人譏諷,過分擔心自己的情緒狀況,常因此顯得焦慮不安。

  心理學家認為迴避型人格障礙主要由於自卑感引起,具體有以下幾個原因:①自我認知不足過於低估自己。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做了較低的評價,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低估了自己。②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常覺得“我不行”,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③挫折的影響。有的人由於神經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輕微的挫折就會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變得消極悲觀而自卑。

  3.治療與建議

  (1)求治者要消除自卑心理,要善於肯定自己,不要因為好友的指責就低估了自己,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要增強自信心。

  (2)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相信事在人為。當面臨某種情況感到自信心不足時,不妨給自己壯膽:“我一定會成功!”

  (3)克服人際交往障礙,多給自己創造一些機會在公共場合發言,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多與周圍的人溝通聊天。

  (4)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透過體力上的勞動減輕精神壓力。

  (5)求治者可以嘗試改變一下學習方法,以一顆平和的心面對學習。不要跟別人比,只要跟自己以前的學習成績比,稍有進步就要鼓勵自己。

  (6)不要過多地把精力集中在好友身上,可以請老師幫助調換一下座位,使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在學習上;或者找好友談一談,也許一切誤會便會消除。

  (7)在上臺演講之前要充分地做好準備,多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多鍛鍊幾次就好了。最後,要使自己的精神適當放鬆一下,比如去參加一些體育活動,聽聽音樂,看看雜誌,舒緩一下緊張的情緒,放下學習包袱,失眠的症狀將會有所緩解。

  患有迴避型人格障礙最主要原因是當事人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往往具有較低的自尊感,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從而回避人際交往。

【心理學經典案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