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深入推行,我們更加關注幼兒的教育。幼兒正處於身體發育以及性格養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以下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所以,幼兒期是養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必須多渠道、全方位地開展一系列活動,寓養成教育的內容於一日生活之中。在活動中教師要作表率,言傳身教,利用表揚鼓勵,從正面引導幼兒積極向上;另外,家園還要密切合作,攜手共育。這樣,才能有助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行為習慣 言傳身教 迴圈往復 家園合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其實質就是學前教育不應當把重點放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而應當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三字經》開門見山就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之言,這句話是說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習慣差異是後天習染造成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可見,幼兒期是養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對於幼兒教育而言,關鍵是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而養成教育就是教師根據幼兒德育的任務、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幼兒品德發展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把當代社會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轉化為幼兒道德品質的過程。如何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寓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於一日生活之中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是一個迴圈往復、不斷深化的過程,要長期細緻反覆地進行。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經驗的重組和改造。"在杜威看來,兒童從未成年狀態發展到成年狀態,他們的智慧與能力是不斷髮展的,兒童的習慣與道德也是在生活與適應環境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教育者要利用各種條件去促進兒童的習慣與品性的形成,而不能阻礙其生長。可見不能將幼兒的生活和教育活動分離,要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培養。滲透性是兒童養成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如在文明禮貌習慣養成教育中,要求幼兒早上入園向老師問好,離園時要說再見,這個習慣的培養就是依靠日常生活中的反覆練習,促使幼兒的認知結構不斷重組與建構才得以培養起來的;再如培養幼兒愛惜勞動成果,可以在喝水、進餐、遊戲中反覆進行。從中可看出,日常生活是幼兒開展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機,具有範圍大、機會多、反應快、幼兒無心理負擔,以及針對個別幼兒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的諸多優點。所以,要寓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於一日生活之中。

  2.鼓勵表揚,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於幼兒形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及時給予正面的賞識、鼓勵、表揚,可以使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得到強化鞏固和發展。當幼兒良好行為出現的時候,及時地給予恰當、具體的肯定和讚賞,這對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尤其重要。在幼兒心目中,教師的話比家長的話更具有權威。受到教師的表揚、鼓勵後,幼兒的行為就會被強化。如,我發現班裡有幾名同學做事拖沓、不遵守紀律、上課時小動作太多、做事不認真,我對他們進行了多次批評,但教育效果並不佳。於是,我採用樹立榜樣,表揚鼓勵,正面引導等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最好的辦法是運用正面鼓勵,積極引導。如,在幼兒洗手時,我對某位同學表揚:"你的小手洗得又白又幹淨。你真棒!"從此以後,就看到他每次都特別認真地洗手,養成了洗手的好習慣。別的同學也紛紛效仿,班級形成了講衛生的好風氣。

  3.教師言傳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幼兒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兒童透過觀察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而習得社會行為。因此,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對兒童有重要影響。教師和幼兒朝夕相處,是幼兒最直接的模仿榜樣。教師的言談舉止給幼兒以耳濡目染的影響,在教師的潛移默化長期薰陶下,幼兒逐漸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是非標準,並以此來檢驗和調整自己的行為。兒童常常說的一句話是"老師都是這樣的"。教師要求兒童將地上的玩具撿起來的同時,也要要求自己去撿,一改過去教師站立不動,卻對幼兒行為指手畫腳的"嚴師形象";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時,教師也常常對幼兒的行為作出"謝謝"的反應,在街上偶遇幼兒家長,教師熱情地向家長打招呼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卻是十分重要的,教師的言傳身教會直接感染幼兒,使幼兒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4.結合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對於幼兒期的兒童來講,他們的自控力差,知道該怎樣去做,但往往搞不清為什麼要這樣做,常常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或好的行為習慣得不到鞏固的現象。如果一味單純地說教是無濟於事的。針對這種現象,老師們常常要根據班上實際情況,有目的地設計一些活動,強化幼兒的行為,如:我發現我班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我利用音樂活動,有感情地唱《人人叫我好兒童》、《客人來了》等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同時,我結合《學做小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的朋友》等社會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在語言課上,我讓幼兒用自己的話說說長輩們的辛勞及是怎樣關心自己的,使他們懂得要尊敬父母。再比如:我班上的幼兒在相互謙讓、團結友愛、相互幫助方面做得不好,我就利用童話故事《蘿蔔回來了》、《小白兔過橋》、《幫助朋友》等,讓幼兒從故事中吸取營養,從故事中去分清是非、辨別好壞。另外,我還抓住契機,結合節日對幼兒進行教育。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意義,根據不同節日的名稱和含義,我分別創設相應的活動,在活動中使幼兒受到教育。如:利用"三八"婦女節培養幼兒尊敬媽媽、關心媽媽、懂得感恩的品行;利用國慶節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5.利用遊戲活動,強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幼兒期可塑性大,學習的波動性也很大,往往一些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更不是一兩次活動就可以鞏固的。因此,行為習慣教育需要長期堅持,不斷為幼兒創設重複練習的機會,方能生效。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為此,我為幼兒了創設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如:"小超市"、"寶寶商店"、"小醫院"、"小巧手"等,讓幼兒隨時都有機會在活動區參加活動,使他們在與同伴的相互交往中逐漸鞏固禮貌用語,學會熱情地接待客人,有條理地收拾玩具,形成關心幫助他人,主動為他人服務,愛惜遊戲材料等一些優良的品行。這樣,幼兒的良好行為經過多次重複,自然而然地、習以為常地形成與習得。

  6.開展好教科研活動,保障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開展好教科研活動,能有效保障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師是教科研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充分發揮專長,對養成教育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探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平時,教師應多與幼兒互動交流,多掌握一些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如:偏食、挑穿、亂丟垃圾、遊戲後不知整理等,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教研活動,發揮教師群體的智慧,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研究,提高教育能力,並在實際養成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從而保障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7.家園密切合作,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目前,學前兒童養成教育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家庭對兒童養成教育的忽視。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兒童吃、穿方面關注較多,但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為習慣問題卻忽略不見,甚至對兒童產生負面影響,如:一位家長在孩子的書被別人撕壞後教育孩子:"他撕了你的書,你也要撕他的書。"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採取了召開家長會,交流家教理念;創辦德育小報等一系列的家園活動策略,轉變了家長的思想及做法。家長從教唆孩子打架轉變為教育孩子團結友愛;從一味順從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轉變為主動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家園的密切合作,促進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總而言之,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必須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必須從大處著眼、細微處入手;必須貫徹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必須多渠道、全方位地開展一系列活動,迴圈往復,不斷深化。在活動中教師要作表率,言傳身教,利用表揚鼓勵,從正面引導幼兒積極向上,另外,家園還要密切配合,攜手共育。這樣,才能有助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頒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

  [2] (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孟昭蘭.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4] (加)馬克斯範梅南.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宋廣文,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5] 施良方.學習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6] (美)艾裡克J馬施,大衛A沃爾夫.兒童異常心理學,等,譯.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