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淺談現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淺談現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淺談現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導語:現代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決不能忽視家校合作的作用。在實踐中,透過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是學校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敗的重要因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提供到的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概述

  1.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在當今的大學校園,學生朝氣蓬勃、充滿想象力和競爭力,給人一種年輕、向上的力量。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他們有了完全自我發展和定義的空間,脫離了高中時期老師束縛式的管理模式,來到相對自由自主的大學生活,在心理和生理層面都會發生不小的變化,很多學生會產生不適應的消極心理。這一時期,大學生開始形成最後影響一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但社會上的新觀念、中西文化的衝撞以及許多臨時的變化都會讓他們感到迷茫,難以適應。此外,也不乏存在一些神經抑鬱、交流困難的學生,甚至有一些學生不同程度的患有心理障礙。隨著年齡的增長,部分學生開始有了結交異性朋友的想法,但也會有失敗的體驗,有的學生一笑而過,有的則會陷入自卑甚至做出傷害性舉動。他們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種種的不習慣讓他們產生各類情緒反應甚至心理障礙,而很多學生則不知道如何宣洩,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問題。據教育部一些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在校大學生中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已經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2.大學生心理層面若干問題及原因探索

  目前我國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忽視心靈的成長,從而容易導致學生在競爭壓力面前喪失信心,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厭世的心態。近年來,此類由於心理問題引發的案件更是屢屢出現在我們視線當中,從雲南大學的馬加爵案件,到機場傷害母親事件,再到最近上海中山大學黃洋被毒身亡事件,此類頻發的大學生矛盾和一些傷害事件,均體現了學生心裡承受能力的脆弱。筆者在對部分大學生作心理諮詢和音樂治療過程中,也清晰體會到他們內心的迷茫和壓抑感。總結起來,目前他們的主要心理壓力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①家庭教育溺愛引發抗壓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年輕的80後、90後的孩子們,往往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從小就集萬千寵愛與一身,驕縱、自我是他們的通病,他們的生活軌道相對順利,鮮有失敗經歷,因此走入大學,開始獨立生活後,來自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壓力隨之而來,帶來的挫敗感讓他們無力反抗。

  ②人際交往能力弱引發抑鬱、自卑;當代大學生在入學之前大都沉浸在升學、考試的模式之中,與社會甚至同學的交往大都侷限於學習交流,來到大學之後逐漸接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一些學生開始顯現出不合群,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還有一些學生由於家庭貧困,來到大學後顯現出自卑、焦慮的情緒。

  ③戀愛觀偏離引發輕生或暴力傾向;在大學校園,戀愛已經成為繼學習、打工之外最普遍的學生現象,但是由於大部分學生來到大學都是初次戀愛,對待問題時容易走極端,近期,一些學生由於失戀而頻發的自殺事件,已經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④就業形勢嚴峻引發心理焦慮;2013年被稱為史上就業最難年,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遞增,很多學生由於無法找到工作而引發焦慮、抑鬱等精神疾病。

  ⑤特殊心理疾病。大學校園也不乏一些存在心裡疾病的學生,常見的為抑鬱、強迫症、焦慮和恐懼症等。目前解決學生問題主要是透過心理諮詢,由語言糾正頭腦整理的混亂觀念以達到改變情緒的目的,然而這種方式能做到“曉之以理”,卻無法做到“動之以情”。枯燥的心理諮詢解答甚至容易引起學生的急躁和逆反。而音樂本身就是情感、情緒的產物,是作曲家對外部世界內心感受的一種直接表達,也是學生在大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孟子曾說: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音樂是心靈的語言,容易產生共鳴,是治療“心病”的良藥。這種音樂的表達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上必然可以產生重要輔助作用。

  二、音樂療法輔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

  1.音樂療法的實現機制

  音樂治療宏觀上看,似乎是一種虛幻的東西,但事實上,音樂所具有的各個要素,卻決定著其對人體的生理所能產生的決定影響。①音樂旋律是音樂的基礎,是音樂的靈魂所在,旋律中具有一定特性的部分稱之為主題,而主題所具有的不同樂思則是聽者最直接的情緒體驗。②節奏是音樂的骨架,也是音樂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音樂節奏可以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的和諧共振,祈禱一種微妙的細胞按摩功能,有助於消除一些不良的心理反應和生理反應。③和聲也是音樂中表現情感的必備要素,協和的和聲所演奏出的穩定性和厚重感,能給人以優雅、平穩的感覺。④速度是樂曲表達情緒的重要手段,它能和人的情感運動狀態產生同步,恰當的音樂速度可以準確表達人的情感。⑤每一首樂曲都有調式,它相當於樂曲的心臟,音樂引起的情緒隨調式而異。目前有不少人總結了幾大調的主要色彩,C調平靜緩和,D調崇尚熱烈,E調安定寧靜,F調灑脫無束,G調輕巧浮躁,A調高昂有力,B調無助哀怨等等。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調式。

  2.音樂療法對大學生心理調適的應用性研究

  對於沒有接觸過真正意義上的音樂欣賞的學生,他們的音樂侷限與流行音樂或者一些輕音樂,儘管在欣賞的過程中,他們會產生某種共鳴或情緒,但個人內心卻並不清楚這種情緒變化的來由。因此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實驗,來指導學生初步瞭解音樂的情緒作用。實驗1,畫圖實驗,準備白紙,選擇節奏不同、情緒不同的樂曲至少6首,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就每一首樂曲畫出自己的體會或感受。根據學生的畫作,可以看出學生當時的基本心理狀態以及幫助學生學會音樂欣賞的視覺體會。實驗2,情緒實驗,選取一首樂曲,嘗試想象不同的環境,以不同的心態來欣賞同一首樂曲,寫出或者說出不同的體會。實驗3,記憶實驗,選取一首樂曲,讓學生回憶生氣時、高興時、失戀時的心境,在不同的心境下欣賞該曲目,寫出或者說出不同的內心感受。透過以上實驗,使學生從最基本的角度瞭解到音樂對於個人的積極意義。

  三、音樂欣賞輔助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拓展性實用研究

  大學生正處於心理轉型時期,音樂在其自我情感調整中起著重要作用。大學音樂教育定位大都限定於音樂的知識傳承和欣賞,對於音樂的心理調適功能,沒有加以重視和推廣。如何結合大學生身心特點,科學地解釋其機理,運用於實踐,使之成為可推廣應用的保健或者輔助手段,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都有很好的研究和利用價值。

  1.建立高校音樂輔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從各項制度上給予高度重視,在音樂治療輔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恰當的規章和監督機制,規範音樂療法相關課程設定及設施建設。在音樂輔助過程中,利用即興演奏、表演與再創造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切身體會和感受音樂之美,引導學生分散注意力、解除壓力;利用音樂創作體驗和音樂聆聽體驗,聆聽一些溫馨甜蜜的樂曲,比如《婚禮進行曲》,《小夜曲》等,讓患者體會到生活的幸福與美好,消除焦慮的情緒,釋放內心的壓抑,以起到減壓的治療效果。

  2.建立音樂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加大音樂輔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鼓勵學生多參與音樂療法的心理健康模式,定期舉辦各類交流和指導,讓學生欣賞接受這種輕鬆愉悅的心理健康體系。

  3.開設實用性音樂分類網路體系,將音樂所包含的情緒內容進行分類,建設有相當規模的音樂網站,供學生自行欣賞,音樂網站定時更新,建立一個龐大音樂庫,供心理老師音樂治療和學生自我解壓。

  4.開設音樂基礎及音樂療法的選修課,一方面幫助大學生初步瞭解音樂基礎知識及創作背景;另一方面也從心理健康角度出發,在音樂欣賞、音樂類實踐操作等活動中引起情緒和行為發生變化。這種教育方式可以擺脫傳統意義上比較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

  5.營造良好的校園音樂氛圍,建構音樂心理調適的多渠道。利用心理諮詢中心的音樂治療、校園音樂廣播、音樂講壇、校園文化活動、大學生藝術沙龍、音樂大師講座、音樂類社團等形式。音樂類文化活動門類繁多,也容易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參與興趣。在不經意間將音樂治療滲透當中,不失為營造良好的校園氣氛,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最佳途徑。音樂療法屬於心理療法之一,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利用即興演奏,表演與再創造,音樂創作體驗,音樂聆聽體驗等全身參與的音樂體驗,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美,體會美。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激發潛意識的發揮。

【淺談現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