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作文教學:愉快積累 輕鬆表達學生享受

國小作文教學:愉快積累 輕鬆表達學生享受

小學作文教學:愉快積累 輕鬆表達學生享受

  習作是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表達的重要方式,但說起作文,可謂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呀,使得不少老師和學生都害怕作文。有人歸納了當今小學生作文的“三乏說”,即學生學識貧乏,生活積蓄貧乏,思想情感貧乏。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多反省自己的教學:學識貧乏,是否也因為教師沒有啟用學生潛在的知識儲備呢?生活積蓄貧乏,是否也因為教師沒有開啟學生自己生活的寶庫呢?思想情感貧乏,是否也因為教師沒有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作為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老師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把生活與作文結合起來,作自己要作的題目,讓學生能覺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展,是一種享受。

  一、 積累是作文之源

  知識面窄,積累性的東西少是學生寫作的一大障礙,想讓學生作文有話可寫,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注重平時積累。

  1、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課外閱讀。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錢理群先生亦說:“美好的閱讀是為了給學生的精神打底。”因此,如果沒有成功的閱讀,學生的習作就會出現精神上和語言上的斷流。我以為閱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發揮如此功能。鄭淵潔、楊紅櫻、黃蓓佳、曹文軒……這些優秀兒童文學作家,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審美眼光影響著一代代孩子,而他們的作品更以其跨時空的影響力濡染著人們的心靈。因此,教學中我會引領我的學生一起去閱讀,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讓他們的心靈不斷豐潤起來。

  2、引導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的方式。日記的範圍廣,內容不限,可以寫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全都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就有一個自由的表達空間,可以記錄真實的事情,如學校組織一次詩歌朗誦比賽,班級舉行一次晚會等等,可以讓學生寫一寫當時自己所看到的情景和自己所體會到獨特的感受。

  3、課文內容是最好的積累材料。語文書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教學時讓學生背誦優美的字、詞、句、段,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摘抄文中好詞佳句,不斷地進行積累,為寫作做好了重要的知識儲備,能夠讓他們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有詞可用。還可以透過課後的小練筆,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 生活是作文之本

  有許多學生常常在寫作時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一節課過後,有的學生作文字上只是孤零零的躺著一個題目。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我認為,要激發學生的生活聯想。生活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寶庫,我們身邊每天發生著不可計數的新鮮事。我們可以從“三個開放”著手:

  1、向大自然開放。組織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去春遊、野炊、參觀、考察,聆聽鳥語、蟬鳴、蜂吟,感知春風和煦、夏日炎炎、秋雨淅瀝、冬雪嚴寒。讓他們去欣賞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把他們的情與大自然的景相互交融。

  2、向社會開放。社會是個大舞臺,形行色色的人、事、物再這個舞臺上亮相。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去了解、認識社會,參與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透過採訪、調研、實踐,尋找社會熱點,抓住社會焦點,捕捉社會亮點。初步感知社會,積累生活經驗,體會人間的酸、甜、苦、辣,辨別真善美、假惡醜,感悟人生真諦。

  3、向家庭開放。家庭是社會基本組成單位,小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家庭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有些事兒,深深紮根於他們的心田,終身難忘。學生家庭中這些豐富的素材,我們教師要創設適宜的環境,讓學生大膽地講出來,真實的把家庭裡的喜、怒、哀、樂寫下來。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難得的經驗體會,他們又可體會到父母勞作的艱辛,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理解父母,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三、 觀察是作文之眼

  《語文新課程標準》寫道:“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和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貫徹所得。”作文也是如此。平時,學生對周圍的人、事、物總是視而不見,其實是學生不懂得如何去觀察。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認識事物。  記得第一次上作文課時,我帶了一個小白兔鬧鐘,事先不讓學生知道,到上課時先讓學生閉上眼睛保持神秘,再出示鬧鐘,學生感到很驚奇,再把握時機引導學生有順序觀察這隻小白兔鬧鐘,並說出其特點,我把學生說的好詞語、好句寫在黑板上供學生參考。平時讓學生多觀察身邊的事

【國小作文教學:愉快積累 輕鬆表達學生享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