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讓國小作文教學走近學生生活

讓國小作文教學走近學生生活

讓小學作文教學走近學生生活

  [摘要]當前小學作文教學走入了盲目創設情境、指導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成人化”現象比較突出、作文教學課流於形式等誤區。為此,要改變作文教學的現狀,就要透過適度創設寫作情境,讓學生置身於情境中,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注重從說到寫的過渡;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習作在對話中生成;引導學生寫真實的生活;最佳化作文教學的課堂結構;讓小學生作文充滿童心、童趣、童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中安排的習作訓練等方式最佳化作文教學結構,提高習作指導的實效。

  [關鍵詞]作文 教學 走近 生活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中的作文教學,要求貼近學生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然而,許多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作文教學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現象比較嚴重,違背了語文教學要紮紮實實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宗旨,盲目對學生拔高要求,使得小學生作文盲目模仿、照搬照抄、成人化的現象較為突出。

  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盲目創設情境。習作教學創設情境固然重要,但是情境創設如果過度,會導致學生無從下筆,更有“作秀”之感。如在一次《描寫一種小動物》的作文課上,教師為了創設情境,把小狗、小貓、小兔、小雞、小魚等十幾種小動物搬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結果小狗一直在汪汪大叫,學生亂得一團糟,導致教師指導學生不聽,學生又無法認真觀察,一節課下來,學生仍然無從下筆。

  二是教師指導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小學生作文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聯,否則學生的習作中表現的將是不真實的生活。在一節《寫景》的作文課上,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桂林、泰山、西湖等風景名勝,然後讓學生寫一處自己最喜歡的景物,可是對於生活在楚雄的學生來說,對那些風景名勝的瞭解實在太少,所以學生的習作大多模仿作家的描寫,很少有自己的感受。

  三是“成人化”現象比較突出。小學生的作文應當充滿童真、童趣,可是教師在指導時,很少把“童心”融於其中,往往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代替了學生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語言代替了兒童的語言,使得學生的習作“成人味”十足,充滿靈性的兒童語言和感受喪失殆盡,“開頭喊口號,中間作報告,結尾表決心”的“八股文”氣息非常濃厚。

  四是作文教學課流於形式。許多老師忽略了作文教學課堂上的指導,作文教學課流於形式,形成了“講解習作要求——念範文——打草稿——批改——講評”的固定不變的作文課堂教學模式,使得學生作文水平難以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由此可以看出,小學作文教學應當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寫真實的生活,表達真實的感受。

  要讓作文教學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寫出有真實感受的習作,必須提高習作指導的實效。課堂教學追求的是樸實、紮實、真實。只有指導得實,學生才能寫出好的習作,作文能力也才能不斷提高。在習作指導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注重對學生習作的評價。要把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結合起來,透過評價使學生寫出好的作品。把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要重視結合閱讀教學的課上練筆,如續寫、擴寫、改寫、寫感受、寫啟示、寫自己想寫的等。要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和交流,使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使學生作文“得法於閱讀,受益於實踐”。讓學生多練筆。提倡多寫日記、週記、片斷、讀後感、記錄靈感等小練筆形式,這樣有助於學生積累素材,提高作文能力。要把培養良好的習慣貫穿於作文教學的全過程。要重視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的習慣:勤於觀察、體驗的習慣,積累生活材料和語言材料的習慣,想清楚再寫的習慣,勤於讀書、樂於動筆的習慣,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規範工整地書寫的習慣等。

  最佳化作文課堂教學,提高習作指導的實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適度創設寫作情境,讓學生置身於情境中,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創設寫作情境,透過情境指導學生習作,這是新課程環境下習作教學的有效途徑,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習作教學的基本要求。創設情境的方式可以是利用多媒體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可以是透過組織學生活動創設活動情境,可以是透過遊戲創設情境,可以是組織小實驗創設情境。但是習作情境的創設要適度。習作情境的創設是為學生的習作服務的。創設情境要以能開啟學生寫作思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為宜。情境創設過“度”,會導致學生無從下筆,更有“作秀”之感,從而影響了學生習作的效果。同時,習作情境創設應以活動情境為主,並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

  二、注重從說到寫的過渡。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非常重視學生的說話訓練。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總是遵循由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的規律,說是寫的前提和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地說一說,再把說的寫下來。這樣,既能開啟學生的寫作思路,又讓學生知道該怎樣寫;既進行了說的訓練,又進行了寫的訓練,使說和寫都得到了發展。

  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小組之間的互動,學生互相評價等環節,使課堂教學洋溢著民主的氛圍,教師始終要處於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的.角色。

  四、讓學生的習作在對話中生成。教師要注重“對話”情境的創設,使“習作在對話中生成”。讓學生在“對話”中開啟寫作思路,找到寫作素材,激發寫作靈氣,醞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透過“學生與現實生活的對話”讓學生感受真實的生活;透過“學生與周圍環境的對話”讓學生領略多彩的環境;透過“學生與學習夥伴的對話”讓學生感受群體的合力與智慧;透過“學生與教師的對話”讓學生的習作在教師的指導中不斷提高;透過“學生與自己心靈的對話”讓學生在習作中迸發出心靈的火化,表達出真情實感。

  五、引導學生寫真實的生活。習作的選題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並能說真話、實話、心裡話,表達真情實感。選題要具有開放性。要為學生的寫作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習作的束縛,注重引導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讓作文教學走出課堂,走進廣闊的社會生活,走進大自然。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體驗、多閱讀,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讓學生留心周圍的一切事物,寫自己最熟悉的事物,表達自己最想表達的真情實感。

  六、最佳化作文教學的課堂結構。合理而最佳化的課堂結構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一節習作指導課應由以下幾部分組成:激趣,即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開啟學生的寫作思路;表達,即讓學生說一說,把想寫的內容說出來,讓師生評價和指導;習作,即打草稿,把說的內容寫下來;展示,即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師生共同點評、修改。一般來說,一節習作指導課的時間分配為作前指導20分鐘,學生習作15分鐘,展示點評5分鐘。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群體的智慧。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主要的學習方式。作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要與其他教學的合作學習區別開來。一節作文課的合作學習不宜過多,一般安排一至二次即可。提倡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一篇作文的合作學習方式,這樣有利於集中小組成員的智慧,使小組成員都得到提高。

  七、讓小學生作文充滿童心、童趣、童真。讓兒童用自己特有的童心去感受周圍的事物,在習作中表現出兒童特有的情趣,表達兒童特有的真情實感。要讓學生寫出充滿“兒童味”的習作,杜絕“大人腔”十足的小學生作文。為此,語文教師應當具有一顆永遠不老的“童心”。

  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中安排的習作訓練。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安排的習作,雖然力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但難以照顧到全國各地到實際情況,所有,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中安排的習作訓練如果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節,我們可以選取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密切的內容來寫,不必按部就班地按教材進行習作教學,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寫作。要讓學生多寫想象作文,但在想象作文的指導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豐富而又合理的、有創意的想象。

  總之,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的習作教學中,我們應當深入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精神實質,紮紮實實地進行習作訓練,使學生的寫作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讓國小作文教學走近學生生活】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