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心理學的經典小故事

心理學的經典小故事

心理學的經典小故事

  心理學方面的小故事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心理學的經典小故事,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心理學的經典小故事(一)

  "影子真討厭!"小貓湯姆和託比都這樣想,"我們一定要擺脫它。"

  然而,無論走到哪裡,湯姆和託比發現,只要一出現陽光,它們就會看到令它們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過,湯姆和託比最後終於都找到了各自的解決辦法。湯姆的方法是,永遠閉著眼睛。託比的辦法則是,永遠待在其他東西的陰影裡。

  這個寓言說明,一個小的心理問題是如何變成更大的心理問題的。

  可以說,一切心理問題都源自對事實的扭曲。什麼事實呢?主要就是那些令我們痛苦的負性事件。

  因為痛苦的體驗,我們不願意去面對這個負性事件。但是,一旦發生過,這樣的負性事件就註定要伴隨我們一生,我們能做的,最多不過是將它們壓抑到潛意識中去,這就是所謂的忘記。

  但是,它們在潛意識中仍然會一如既往地發揮作用。並且,哪怕我們對事實遺忘得再厲害,這些事實所伴隨的痛苦仍然會襲擊我們,讓我們莫名其妙地傷心難過,而且無法抑制。這種疼痛讓我們進一步努力去逃避。

  發展到最後,通常的解決辦法就是這兩個:要麼,我們像小貓湯姆一樣,徹底扭曲自己的體驗,對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負性事實都視而不見;要麼,我們像小貓託比一樣,乾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麼糟糕,那個讓自己最傷心的原初事件就不是那麼疼了。

  白雲心理醫院的諮詢師李凌說,99%的吸毒者有過痛苦的遭遇。他們之所以吸毒,是為了讓自己逃避這些痛苦。這就像是躲進陰影裡,痛苦的事實是一個魔鬼,為了躲避這個魔鬼,乾脆把自己賣給更大的魔鬼。

  還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們有過一個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捱過老爸的不少折磨。為了忘記這個痛苦,他們學會了同樣的方法。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錯誤方法外,我們人類還發明瞭無數種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將這些方式稱為心理防禦機制。太痛苦的時候,這些防禦機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禦機制對事實扭曲得太厲害,它會帶出更多的心理問題,譬如強迫症、社交焦慮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真正抵達健康的方法只有一個直面痛苦。直面痛苦的人會從痛苦中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它們最終會變成當事人的生命財富。規劃利用好現有的能力遠比挖掘所謂的潛能更重要。"

  心理學的經典小故事(二)

  一群小孩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小孩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小孩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小孩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小孩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小孩5美分。

  小孩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你在為誰而"玩"

  這是我在2005年6月18日的《你職業枯竭了嗎?》一文中提到的寓言。這個寓言是蘋果樹寓言的.更深一層的答案:蘋果樹為什麼會自斷經脈,因為它不是為自己而"玩"。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小孩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小孩們的行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闆、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資、獎金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

  如將外部評價當作參考座標,我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波動。因為,外部因素我們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離我們的內部期望,讓我們不滿,讓我們牢騷滿腹。不滿和牢騷等負性情緒讓我們痛苦,為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只好降低內部期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減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父母太喜歡使用口頭獎懲、物質獎懲等控制小孩,而不去理會小孩自己的動機。久而久之,小孩就忘記了自己的原初動機,做什麼都很在乎外部的評價。上學時,他忘記了學習的原初動機***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工作後,他又忘記了工作的原初動機成長的快樂,上司的評價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樂和痛苦的源頭。

  切記:外部評價系統經常是一種家族遺傳,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從現在開始培育自己的內部評價體系,讓學習和工作變成"為自己而玩"。

  心理學的經典小故事(三)

  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闆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開啟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 幾次的邀請之後,老闆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闆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為我 的手比較小呀!而老闆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這是一個聰明的小孩,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心理學的經典小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