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冬至節> 冬至跟立冬的區別

冬至跟立冬的區別

冬至跟立冬的區別

  冬至跟立冬的區別是什麼呢?各位,你們知道嗎?我們看看下面,大家一起閱讀吧!

  冬至跟立冬的區別

  立冬: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冬至: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長,並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氣”,後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佈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曆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鬥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鬥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執行,鬥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

  立冬、冬至食俗

  11月7日(農曆十月初三)立冬;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十九)冬至。立冬的意思:立是建始;冬,終也,萬物收藏。立冬後46天,“中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極”意,俗話說到頭兒了。

  古人有在立冬看氣象、卜冷暖的說法,如“立冬晴,一冬凌(嚴寒意)”;“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從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凍”。而到了冬至,則陽生,即陽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動。老天津衛說:“冬至起,一天長一抄。”意為白天漸長。

  在食俗方面,《天津衛志》和《天津縣誌》,對立冬沒有說法;對冬至,則說是“食餛飩,繪消寒圖”。而在民間,特別是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

  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稀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我讀書不多,是從農耕社會風俗理解這一點的。同時,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冬至也叫“過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賀,民間互相拜賀、宴請。普通百姓則食餛飩,象徵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天津人則吃“冬至面”,謂麵條長長,祝白晝一天天長了。

  中國的節氣是農耕風俗的載體,歷史過去了,留下的是文化。節令風俗實際是農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現代生活中雖然已無實際意義,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美國有的節日,就以南瓜或玉米為祝賀內容,遊行於現代化的紐約街頭。

【冬至跟立冬的區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