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3-6歲幼兒發展指南的心得體會

3-6歲幼兒發展指南的心得體會

3-6歲幼兒發展指南的心得體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幼兒園教育繪製了一幅美好藍圖,深受不少教師和家長歡迎,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3-6歲幼兒發展指南的心得體會,供大家閱讀參考。

  篇一:3-6歲幼兒發展指南的心得體會

  最近我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指南》中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都進行了細緻的研讀,並結合我自己的工作實踐,在對比中尋找差異,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現以“藝術”領域為例,以我執教的小班幼兒為參照,在對照中反思我的“藝術”教育。

  首先,《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由此可見,藝術的關鍵在於教師“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幼兒“感受和發現美”,以及“表現和創造美”。那麼,教師如何創設?創設怎樣的條件和機會?這是教師需要著重從自身方面來思考的。幼兒感受、體驗和發現美了嗎?是怎樣表現和創造的?這是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而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我往往關注更多的是結果,也就是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是不是學會一首歌了?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了?忽視了教學情境的創設,忽視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不喜歡或者學不好。

  其次,《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和創造美”,幼兒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們強加給幼兒的,這一關鍵點我們做到了嗎?在美術活動中,孩子只是純粹地模仿,離開了樣本就無法下筆,只是被動地跟著書本和老師的思路走,造成沒有個性只有共性的毫無創造性的作品。在音樂教育中,很多時候注重的僅僅只是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或者幾句歌詞的學習,片面強調技能的訓練,而不去調動幼兒的情感生活積累,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愉悅地體驗音樂藝術。種種現象難道是我們的孩子不會創造、不敢想象?責任不在幼兒,而在我們。孩子們從小就是按照家長、老師的步伐在走,他們的學習只是純粹地模仿,是我們觀念落後,教育方法簡單枯燥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響。因此,我們要貫徹《指南》精神,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比如在音樂教學中,借鑑奧爾夫教學法,透過節奏讓幼兒創造他們自己的音樂,不要求孩子們對一首歌曲或一個舞蹈進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大家共同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共同來形成一些新的東西。

  再次,《指南》在教育建議中提出,“經常帶幼兒參觀園林、名勝古蹟等人文景觀,講講有關的歷史故事、傳說,與幼兒一起討論和交流對美的感受。”孩子的經驗來自於生活,只有多經歷,才有助於孩子們“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但是,在過去的一學年中,我基本上沒有帶孩子參觀過,也沒有與孩子們一起交流。在每天的藝術課程中,採用更多的則是教師的範圖、磁帶等,暫且不評價這兩種教學材料的優缺點,光從形式和種類上看,我們就發現其單一了。也許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附近沒有這麼多的資源,或者孩子們出去安全問題的存在,等等。其實,只要我們真的用心,總會有解決的辦法。比如,挖掘我們的古鎮資源,帶領孩子們參觀老街。又或者,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既然孩子們沒有辦法出去親眼目睹,但是我們可以藉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讓孩子猶如身臨其境啊!我們可以將一些園林、名勝古蹟的錄影帶給孩子們,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美的感受,我想孩子們該是多麼欣喜,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這是《指南》在教育建議中的一點。比如,讓幼兒接觸“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帶幼兒觀看或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如皮影戲、剪紙和捏麵人等”,有條件的情況下去劇院、美術館和博物館等。在這方面,平時我們做得也很欠缺。特別是音樂作品的接觸方面,接觸多的就是一些簡單的歌曲,甚至連舞蹈、打擊樂等也比較少見,更談不上其他形式的音樂作品了,比如一些經典音樂、戲劇等。在美術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蠟筆畫、顏料畫的學習與嘗試,對於剪紙等其他形式的接觸也很少。平時我們會自己找理由,認為孩子的經驗如此,或者從教師自身出發,這幾種常見的藝術形式有利於組織集體教學。我們為什麼不從孩子的發展考慮,為什麼脫離了我們教育的主體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許讓孩子們真正領會,或者學會一些離已有生活經驗較遠的古典藝術等,會比較困難,但是我們可以讓孩子先接觸,耳濡目染一下,為以後的學習鋪墊,拓展孩子們學習的'廣度。其實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有地方風俗,在歷史久遠的蘇州地區,民間藝術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雖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帶孩子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而我想說的是,“條件”是可以創造的,我們可以動員我們的家長朋友,帶領孩子們去欣賞,並且請個別經常出去的孩子帶著自己的影片、照片等給其他孩子介紹,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包括網路、電視等,服務我們的孩子。

  在對照中我發現,還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得還不夠,比如“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用適宜自己表現的方式去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要求”,等等。不過有了《指南》的引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認真研讀並具體實施,力爭讓孩子們獲得科學、全面的發展!

  篇二:3-6歲幼兒發展指南的心得體會

  《指南》和《發展》相結合在目標闡述上比較多的使用了突出情感、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觀,為培養幼兒的終身學習的奠定了基礎和動力。指南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方面。《發展》裡面的五大領域、目標。對三至四歲,四至五歲,五至六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學習些什麼並且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發展水平。裡面還對老師應該要怎麼教孩子提出了要求,並且還提出了教育建議,給我們指明瞭教育的方向,方便我們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在這裡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教育是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愛好而開展不同的活動以及不同的學習課程,教育的內容要從幼兒的經驗、興趣出發,還要關注幼兒的個體發展的差異,不能盲目的評價孩子的發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孩子們在快樂中獲取到更多的知識,同時也在無聲無息的成長!

  《指南》的學習讓我意識到我們除了要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還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得到健康,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反思我們過去的做法,扔掉那些不利於孩子發展的因素,多府下身子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並且瞭解孩子們的需求,並給予孩子們真正需要的關愛!讓我們一起學會真正的關心和愛護我們的孩子。讓微笑、鼓勵時候伴隨我們和孩子,讓彼此擁有信任與友誼,互相增進感情。有時我們應該給孩子一些自由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做自己喜歡並且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泯滅孩子的天性!

  《指南》還讓我們要學會偷懶,要學會對孩子放手,讓他們大膽去嘗試一些能夠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疊被子、擦桌子、掃地)等等。從而讓孩子們學會了自理能力。人際關係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我們要讓孩子們自己學會主動去聊天,玩耍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領略到溝通的技巧。有時候我們在孩子面前就是一面鏡子,我們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們樹立好的榜樣。每個人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我們應該要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孩子們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我們一起創造出一個別出心裁的完美天地,那裡就是孩子們的童話王國,那裡就是孩子們的遊樂場所。

  篇三:3-6歲幼兒發展指南的心得體會

  《指南》將幼兒的學習生活與健康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應該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相對於《綱要》的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相比,更詳細、更具體。由此,我們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教育建議則給老師在環境創設、活動內容、幼兒養成習慣、情緒情感的表達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這對於我們在今後教導孩子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指導、引領作用,從而促使孩子更好地得以發展,同時為我們更清楚地瞭解對孩子在各年齡段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依據。

  《指南》中指出3-6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為,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期。在言語表達上可以自由地與人交談,它既可以幫助兒童與他人交流溝通,又能暫時滿足他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一些願望。在生活中,我則要透過聽故事、講故事,各種生活情境中適時教導,培養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詞彙量,同時有計劃地讓他們學習一些書面語言。

  我對《指南》中新增 “學習品質領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這樣表述的“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後的學習和發展的質量”,其實這就是一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有一個好的開始,必定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在教導孩子方面,我不只純粹參考《指南》,配合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不會苛求孩子一定按規矩學習,我希望我的孩子長成後是一個活潑,有韌性有一定素養的人,而不是墨守成規,枯燥無味。所以我給孩子的是一個隨性輕鬆的學習環境。 像是認字,生活習慣養成,都是在遊戲和大街小巷的各種招牌廣告啟蒙。學習在生活中,生活在學習中。

【3-6歲幼兒發展指南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