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管理> 學生怎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學生怎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學生怎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常常被忽視,學生被視作消極接受說教的、沒有自主和獨立思想的教育物件,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接受能力、學生本身思想發展變化的規律和認知規律等方面的研究、探索遠遠不夠,為教育增加了許多不穩定因素。以下是學生怎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歡迎閱讀。

  學校教育必須立足於把學生培養成親社會的、人格健全的個體,關照學生的人格發展特點,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他們自覺而獨立的判斷能力。以下介紹能夠提高德育效能的一些心理學方法。

  教會學生認知和管理自己

  自我管理的前提是自我認知。解密“我是誰”,能幫助青少年獲得健康的評價標準,正確理解有關自我的特點和資訊,合理追求自我利益。

  自我認知是個體對自我行為、動機、愛好等諸方面的瞭解與發現。它和自我體驗、自我監控一起共同組成了自我意識。兒童和青少年階段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和轉折期,他們一方面關注自身成長的變化,另一方面也關注社會環境和他人對他們的評價,多方面獲得自我資訊。因而教會他們如何獲得有關自我的資訊,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兒童青少年自我認知的團體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他/她眼中的我”:透過體會被人認識的感受,瞭解他人眼中的自己,拉近“自己知道的我”和“他人所知的我”的距離,促使兩者更加融合。

  (2)“肯定自我”:透過對自身感受與想法的表達,學會以誠懇、明確的方式表達自身的感受和看法,接納自己的現狀。

  (3)“那些不招人喜歡的地方”:促使兒童青少年認識自己的缺點及危害,認識到小缺點整合到一個人身上也會引起大問題。該活動促使同學們在相互幫助中改正自己的缺點。

  (4)“我的未來與希望”:透過對自己名字含義的追問,對自己優缺點的全面認識,促進青少年兒童更為全面地瞭解自我與接納自我,並認識父母、老師、社會對自己的期望,體會自己的責任。同時,也學會接納他人、理解他人。

  研究結果表明,上述干預活動能夠有效提高青少年兒童的自我認識能力、對他人希望的理解能力,促進兒童青少年的自我敏感性及社會敏感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與群體、社會和諧相處的能力。

  自我管理當中,常常還有一個很重要卻常被忽略的方面,即“情緒勝任力”。青少年情緒勝任力,是指擁有情緒知識,對自身或他人的情緒進行識別和釐別,併合理調節和表達自身情緒的一種綜合能力。它包括八項技能:對自己情緒狀態的覺知;對他人情緒的識別;使用情緒詞彙並以本文化認可的方式表達情緒;移情性地捲入他人的情感體驗;認識到情緒的內部體驗不需要與外部表現相一致;使用自我調節策略適應性地處理厭惡和悲傷等消極情緒;認識到人際關係會受到情緒溝通的影響;能夠控制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情緒的理解和管理能力與其親社會行為是密切相關的。積極的情緒能促進人們的親社會行為,心境和移情對親社會行為具有直接的引發作用和間接的資訊作用。於是我們設計了提高小學生情緒勝任力的團體活動,其內容和目標分別為:

  (1)“察言觀色”:掌握更豐富的情緒詞彙,增強準確瞭解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

  (2)“情緒反斗棋”:認識情緒的由來和走向,增強對“事件—情緒—行為”序列的理解,促進情緒——認知聯結的發展。

  (3)“情緒大魔方”:瞭解生活情境中的情緒表達規則,認識到使用情緒表達規則的'原因和結果。

  (4)“情緒變色龍”:認識情緒的可變性,學會更積極地改善心境和緩解緊張的方法。

  (5)“情緒遙控器”:認識情緒的可控性,增強對“憤怒”時的認知和生理反應的自我監控,增強控制憤怒情緒的自我效能感,掌握積極、有效控制憤怒的方法。

  (6)“情緒減壓閥”:瞭解壓力的來源、壓力引發的情緒以及壓力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掌握有效應對和緩解壓力的方法。

  研究結果表明,上述干預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情緒詞彙量、情緒線索識別能力、情緒調節效能和情緒調節策略,有助於促進小學生的積極心境、自我控制能力和親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減少攻擊、同伴拒絕等不適應行為。

  在同伴交往中創造性地解決衝突

  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最頻繁、最常見的關係就是同伴關係,衝突在同伴關係中是不可避免的,又是練習創造性解決衝突、形成道德規範的最重要、最頻繁的訓練機會。

  合作協商一直被認為是解決衝突的最好方法,也是親社會行為的表現之一。要培養衝突中的積極態度,就需要衝突雙方充分認識個人目標和他人目標的關係,認識自己與他人交往中存在的問題,透過比較和權衡,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這個過程不僅可以激發青少年的創造性,提高他們的社會認知能力,增強親社會性,還可以提高他們解決人際衝突的有效性。

  我們設計了教會兒童青少年相互協商的六個步驟(即“同伴衝突解決六步法”,以下簡稱“六步法”),來訓練提高兒童青少年的社會技能:

  (1)瞭解他人的想法:要求學生設想並回答衝突事件的主人公各自的想法。

  (2)瞭解他人的感受:要求學生設想並回答事件主人公在產生衝突時各自的感受。

  (3)瞭解他人產生想法和感受的原因:要求學生設想並回答衝突事件中的主人公為什麼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想法和感受(特別注意引導兒童認識每個主人公產生各自想法和感受的立場以及原因)。

  (4)從他人的角度出發重新考慮問題——換位思考:要求學生設想衝突事件主人公換位思考結果(關鍵是幫助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能夠站在新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而且站的角度不同,思考的結果就不同),引導每個學生參與討論,使他們認識到,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就能有新的想法,就能理解對方的思想和情感,也就容易願意做出一些“讓步”,避免衝突,獲得有利於雙方合作、解決衝突的方法。

  (5)想出儘可能多的解決衝突的辦法:要求每個小組把能想到的所有的解決方法報告出來,並寫在黑板上。小組成員討論分析每一種方法,允許不同小組提出的辦法有重合(注意引導被試對打人、罵人等影響雙方關係、引起進一步衝突的方法提出質疑,討論它們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幫助兒童認識到它們的不恰當之處)。

  (6)選出大家認為最好和最有效的解決衝突的方法。

  六步法的特點在於:關注合作行為的社交性特點,特別強調從他人的角度出發重新考慮問題,而不僅僅關注自己;鼓勵在提供多種解決方法的基礎上,透過討論協商來找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激發了青少年的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性。研究結果表明,無論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同伴衝突的策略水平,還是解決假設情境中的同伴衝突的策略水平,實驗班都明顯高於控制班。

  認識自己的內在價值觀

  價值觀是道德的核心,它在社會、個人的生活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培養青少年親社會行為和道德品質的重要課題。

  在全球化和資訊化的影響下,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透過大量不同的渠道影響著青少年的發展。為了使青少年能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一方面要幫助青少年瞭解自己的價值觀,修正偏激的價值觀,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要引導青少年認識他人不同的價值觀,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事物。

  我們分別透過“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的好朋友”“海上總動員”“豆豆的煩惱”“我的神奇卡”“秘密大串燒”6個以價值觀為主題的活動,對兒童青少年進行干預,引導他們認識價值觀,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價值觀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我的價值觀是什麼”:使參與活動的學生透過拍賣自己物品的形式,透過選擇和評估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所擁有的不同價值觀念,瞭解自己的生活目標和對事物的評價準則。

  (2)“我的好朋友”:透過評價好朋友特點的過程,幫助青少年認識到好朋友身上的哪些品質是大家普遍贊同的,由此知道什麼樣的價值觀念對人際交往和社會發展是有益的,進而促進兒童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3)“海上總動員”:透過模擬電影《泰坦尼克號》的情境,幫助青少年認識到在緊急情況下,生命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它影響人們的決策和行動,進而幫助青少年應對各種壓力,在緊急狀態下能夠做出正確的抉擇。

  (4)“豆豆的煩惱”:創設名為豆豆的小朋友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衝突的情境,鼓勵兒童青少年樹立助人、友善的價值觀念,學會在諸多利益與衝突之中做出親社會的選擇。

  (5)“我的神奇卡”:安排兒童青少年列出影響自己助人決策的因素,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助人動機和受助者的不同感受,促進他們寫出友善待人的價值觀。

  (6)“秘密大串燒”:透過受助者需求和施助者能力特徵的描述,幫助兒童青少年意識到,在面對別人的求助時,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助人能力,還要分析對方要求的合理性與道德性,學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實踐證明,這些團體活動能夠激發兒童青少年的創造性,提高他們的自我意識,培養道德價值觀,發展社會適應能力,養成親社會人格。同時,透過小組活動和模擬多種道德情境,青少年的同伴反應起到了激發創造性的作用,多種衝突的道德情境,使他們能更進一步地學會在具體特殊情境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技能,也提高了主體意識,從而提高了學校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學生怎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