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精選7篇)

  真正偉大的自然景觀,給人的印象是寬廣、博大和遼闊。這些偉物透露出的是一種天地間靜穆而自在的氣息,它是一種能孕育生命、激發活力、安妥靈魂的氣息,也是令人頂禮膜拜的一種氣息,如巍巍崑崙、滔滔江河、蒼蒼林海和青青草原。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希望對您有幫助。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 篇1

  這是一曲黃河戀曲,千百年來陝北的就在這黃河的身邊守著這片土地,娶妻生子,守著這片孕育生命的黃土高原就像把自己的性命捧在手心,生怕摔了下來。

  陝北的山都是有疤痕的,這一道道傷痕訴說著陝北人的剛毅,生命的頑強,更是向人們訴說著這裡為歷史的傳承所做出的貢獻,古城牆還在每一個城磚上都散發著血的味道,時刻提醒著人們這裡發生過的征戰,我走過那麼多地方,去過那麼多的城市。直到來到陝北我才真正認識的生命的艱辛和活著的不易。生活再苦,只要你堅強的活著,就還會有希望,有曙光,

  自從驅車進入陝北的土地,我看到的都是黃|色的沙土,看著那黃沙遍地的世界,我感嘆著能在這裡活下來的植物的勇氣。

  再也看不到,包著白頭巾下地耕作的陝北老農了,出來陝北我還是有些遺憾。

  從城市的高處眺望,面前就是黃河那彎彎曲曲的黃河見證著歲月的痕跡,還有歷史的滄桑,黃土高原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文人騷客為她謳歌,黃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陝北兒女。

  快聽“風在吼,馬在叫”還在那個硝煙瀰漫的年代傳唱,黃河絕戀永遠刻寫在歷史的記憶中,我從未奢求,能緊緊地抱抱黃河,我夢想長大後能靜靜地躺在黃河的懷裡,我是高原人,黃土地是我生在的地方,無論我走的哪裡,黃河在我生命中永遠是流淌不息的民族情,一段牽掛了遠古到未來的民族情,一個赤子不變的民族情,執著而永恆。

  我要為黃河寫下讚歌,為得是讓後世記住黃河的情懷,更是讓後世記住自己是高原人,是這片流淌著的黃河水把我們養育大。

  前輩們早已為自己心中的黃河寫下詩篇,我把我的詩篇唱給黃河,讓她那滾滾東去的河水把我的故事,帶向未來,帶向歷史,帶向浩瀚的人類文明。那麼我將無悔此生,我可以縱一情為黃河放歌。

  聽遠方有傳來了那首讚歌“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 篇2

  黃河沒有結冰。

  儘管河道變窄,緊鄰堤岸大片的曾經有水的河床,沒有了水,乾裂成一片片,似從遠古流傳下來的歷史的筆跡,記錄著一種難以言傳的情緒。但,黃河依然保持著本色在向前,依然有旋渦激起人探索的欲(yu)望。

  不記得最後一次雨水是什麼時候,鄭州很久沒有遇見雨了,在這零下幾度的冬天裡,實實在在地構思了一個雪花的夢想。

  堤岸之上,感受黃河的胸懷,感受大風吹起的黃沙撲在臉上的疼痛,彷彿人與自然完全相融,能彼此體會心中的那份期盼。遠處,幾片沙洲打散了黃河水流,幾隻水鳥從沙洲飛起落入水中不見,片刻又飛起在天空。一切還是這麼美。

  捨不得離去,走下堤岸,走近水邊。水的溫度比風溫和,站在水邊感覺不到沙子在空中的流浪之舞,只有清冷的風低聲呼嘯,伴著陽光下無聲的水流緩行。每一次遇見,想著若把黃河水捧在手中,手掌會被染成黃|色,怎麼摩一擦都將無法恢復記憶中的舒適感。其實黃河水從來不曾汙染過我的手掌,每一次從水中一抽一離的手指都還是原來的顏色。可,人的感覺如此可怕,又是如此真實,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多次阻止我走近黃河的水,只能站在岸邊眺望,猜測,然後恢復平靜。

  幼時,坐車經黃河大橋,車窗外的黃河水在我眼中無邊無際,令人恐懼,似乎一不小心就會墜入深淵,只盼車快快駛過去。等大了,等到了此刻,我卻還在懷疑,眼前的黃河是不是曾經的那一條,那大片的水哪裡去了?還是它一直就是這個模樣,只是因為我變了?

  眼前的河道很寬,水域並不寬,也沒有波濤湧起,那些旋渦也彷彿只是老人手中的一支畫筆,而且是一位瘦弱的老人。明明那水是淺的,看得見河床,至於腳步不敢踏入,不是怕有什麼危險,是怕驚擾一位老人胸懷中暗藏的境界吧。此時此刻,這位老人不言不語,眼裡沒有我也沒有其他人,他的目光落在何方,無人知曉,只有一種無形的感覺使我必須對他畢恭畢敬,僅可微笑卻不可大言。

  女兒站在水汶觀測亭的一角,望下面的河水,見有些東西順水漂流,說,是垃圾吧?

  我站在岸邊遠遠地望過去,是死鳥吧。

  等了數十分鐘,終於漂在眼前,女兒:媽媽,你說對了,是死鳥,你為什麼說是死鳥啊?

  我說,因為之前你們說有黑色的鳥一會潛入水中,一會又出一水面,這麼冷的天……

  笨死了,為什麼不往南方飛啊!女兒感嘆。

  不是所有的鳥都是候鳥啊。他說。

  水中那些黑色的鳥之死,我並不悲傷,只是感覺有些冷,我的眼裡是那些正在天空飛翔的鳥,它們依然在沙洲上空遊戲,它們不是黑色的。

  此時,未近正午,陽光從東南方向來。水,沙,沒有葉子的樹枝,腳下的草地,堅一硬的石碑,還有繼續漂流的死了的鳥,抹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冬日的黃河在我的眼中依然很美,依然能觸一動我心底最深處那根弦,牽引著我在冬日裡的腳步,默唸著今冬無雪……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 篇3

  當我聽到正月十五晚將在文登高村鎮北邢家村舉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串黃河”文藝晚會的訊息時,內心既激動又親切。激動的是“串黃河”表演沉寂近20年後又要再現了,感到親切的是“串黃河”的傳承人邢德海是我婆家村遠近聞名的老藝人。

  正月十二這天,我迫不及待地和老公一起回家,想盡早一睹“串黃河”的風采。車子沿著進村的水泥大道行駛著,遠遠地便可看見村委大院路東正在搭建“串黃河”戲臺。獵獵北風中,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與大小七色彩旗齊飛共舞著。

  此次“串黃河”活動租用了一塊寬闊平整的麥田,當我興致勃勃地拍照時,正在現場的村主任和邢德海走了過來,按村裡輩分我叫他德海爺。他今年95歲了,依然精神矍鑠、聲音洪亮。我們剛聊了幾句,因為現場太忙他被叫走了,此時正在現場指導的德海爺的兒子邢延朋大叔詳細地向我講述了“串黃河”的來源。

  他說“串黃河”又名“九曲黃河陣”,2013年5月7日被列為山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名為“串黃河”。“串黃河”在文登高村鎮邢家村已有200多年曆史了,時光追溯到清朝以前,當年德海爺的太爺為了謀生到西縣後,無意中看到了“九曲黃河陣”,感覺這種節目很熱鬧,就喜歡上了它,於是就偷偷地學了回來。由於“串黃河”相傳是古代兵家佈下的陣勢,因此早期表演專案雜多,陣內不僅有扭秧歌、耍旱船,更有搖旗吶喊、舞刀弄劍、耍三節棍,還間或有貨郎的叫賣聲等等,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大眾文娛活動。

  延朋叔說,此次“串黃河由”是高村鎮出資村裡協助舉辦的,使用19×19共361根竹竿圍成了正方形,竹竿與竹竿之間用兩道草繩連結形成了曲折迴環的甬道,表演時演員按照草繩界成的路線行走。每根竹竿上都用膠帶綁著一個蘿蔔燈,把蘿蔔給挖空了,在蘿蔔空心裡加些花生油,再放入紙捻點亮。

  “你看中間搭起的那個高高的臺子。”延朋叔指著那個寬敞高大的“城堡”模樣的建築說道,只見由4×4根高高的竹竿同樣圍成了正方形,樓上樓下兩層四面掛滿燈籠和密集的小彩燈,竹竿的頂端32面彩旗迎風招展。“它叫什麼名字呢?”“紫禁城。”遠遠望去,果然具有紫禁城的華美與大氣。“紫禁城”伸向四角及中間共8條燈線,燈籠與霓虹彩燈間隔排列。延朋叔說屆時“紫禁城”裡會擺滿各種煙花,遊戲活動開始後,樓上專人放煙花,樓下有人負責向上傳遞。

  接著我們走到了“串黃河”南門,入口與出口同設在此,左進右出,大門用竹竿加蒼翠的松枝搭成,遠遠望去像兩棵高大的松柏昂然挺立。大門頂正中插一面五星紅旗,兩邊是4面鮮豔的彩旗,下面是紅色彩綢紮成的綵球。“今年的‘串黃河’將有30多個表演隊伍800多名化妝演員在陣內參加演出。”“這麼多演員同在一個陣內,那麼秩序問題?”看著我疑惑的眼神,延朋叔說:“‘串黃河’內分為左三城右三城,共十二陣,陣陣相通。隊伍按照甬道表演行走井然有序,隊與隊之間互不干擾,你可以現在按照路線走走找找感覺哦!”這個主意不錯,我從左口進入沿著迷宮一樣曲折的路線走完後從右口出,感覺真的太神奇了!

  參觀了“串黃河”現場後我到德海爺家,德海婆今年91歲,耳聰目明,慈眉善目。德海爺神清氣爽、笑容滿面,舉辦“串黃河”節目更讓他精神抖擻。談到“串黃河”德海爺十分開心,由於對民間傳統藝術的喜愛,多年來自己置辦了很多演出的道具,有獅子、旱船、鑼鼓、大頭娃娃等,並專門收拾了一間廂房存放道具演出服裝與化妝用品,自己曾多次出資舉辦並表演“串黃河”。恰好電視臺來採訪,德海爺換上了一件紫紅色的唐裝,我連忙用手機給老人家拍了兩張相,德海爺高興地笑彎了腰。

  正月十五上午我們趕回了家,下午三點半左右“串黃河”在南大門前的寬闊地帶舉行預演,參加演出的30多支表演隊伍按照預定的順序逐一亮相表演,大路上、麥田裡擠滿了圍觀的觀眾。對面搭建好的舞臺上藝術團和各村文藝代表隊的精彩節目正在上演,掌聲歡呼聲不絕於耳。夜幕降臨了,在大紅燈籠和七彩霓虹燈及彩旗的烘托下,“串黃河”現場璀璨明亮,那葡萄粒一樣密集的七彩霓虹燈璀璨閃爍著,把場地中間的“紫禁城”裝扮得宛如天上宮闕。

  晚上18時,主持人宣佈大型非物質文化遺產“串黃河”文藝晚會正式開始,頓時,絢麗奪目的七彩煙花在夜空燦爛綻放,鑼鼓喧天,舞龍隊首先入場表演,緊接著各個代表隊的秧歌隊依次進場,30多支表演隊伍近千名演員同在陣內迂迴穿行,往來自如,互不干擾。扭秧歌,舞獅子,耍毛驢,劃旱船,熱鬧非凡。表演的隊伍中,德海爺高大的花轎特別搶眼,德海爺扮成了新娘,延朋叔扮成了醜新郎,二人心領神會、配合默契、瀟灑自如,博得了觀眾們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朵朵煙花在夜空中燦爛綻放著,陣內鑼鼓喧天,彩扇綵綢齊舞飛揚。隨著鏗鏘有力的樂曲,上下飛舞的彩扇,就像奔騰不息的黃河,浩浩蕩蕩,奔湧向前……

  19時30分,當最後一支表演隊伍入場後,再也按捺不住激動心情的觀眾們紛紛跟隨其後入陣,場內場外到處都是歡快的身影和喜慶的笑臉。此時,我忽然明白了家鄉人們如此摯愛“串黃河”的緣由了,因為它不僅具有酷似黃河的形態,更兼備九曲黃河的氣勢。

  表演結束後,我祝賀延朋叔演出成功,他滿臉喜色地對我說:“今晚‘串黃河’演出非常成功,明年還要在中邢家村舉辦!”

  聽到這個訊息,我喜不自禁。我相信,民間藝術瑰寶“串黃河”,有像德海爺、延朋叔這樣的德藝雙馨的藝人的廣泛傳播,它一定會在家鄉這片土地上世代傳承,一定會發揚光大放射出永久的光彩!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 篇4

  黃河象徵著我們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立志向前的精神。一曲《黃河大合唱》唱出了黃河的恢弘與不屈。《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黃河大合唱》共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伕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像與現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苦難與抗爭,刻畫黃河的形象,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冼星海稱讚它“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儘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伕,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彼岸。這象徵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詩人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並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黃河,磅礴、恢弘、雄壯、闊大,面對著黃河,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顯得緲小。但黃河的文化,黃河的精神卻傳承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精髓,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 篇5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許是受了王維那首詩的誘一惑,許是為了彌補那種渴望走近黃河的念想,仰或是那久已遺落在歲月深處的某種情愫,我一直有一種很強烈的願望,總想走近黃河,印證一下想象,傾聽急流飛湍的濤聲。

  二十年前,我來到黃河岸旁一座軍營工作,才有了更多的機會走近黃河,瞭解黃河。我急切切地走上長堤,舉目遠望,滔滔河水劈山穿谷逶迤而來,穿過繁華的鬧市,漫延而下,接收大自然賦予她的色質,進行著對現代生活和古老文明的陶冶和提煉。

  佇立岸邊,看燈火闌珊,遊人如蟻;長天如鉛,雲翳飄弋,圓月透過縷縷雲絮徐徐升起,倒映在水中的月光被滔滔巨一浪一迅疾吞沒,這就是我曾經遙想的一條咆哮千里.氣吞永珍的大河,她振聾發聵的哄聲讓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靈為之振奮顫一動,與山川日月緊緊擁抱在一起。

  我的心不禁為之激動。這就是160萬年前誕生的九曲黃河嗎?這就是孕育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嗎?她就是與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嬗變與聚合。承襲與拒.豪邁與深沉.昌盛與衰敗密切相關,並具有傲視天下。與日月竟輝的風采和令人痛心疾首的大河嗎?

  款款的躊躇,虔誠的傾聽,慢慢地。濤聲遠去,輕風徐來。那一浪一挾裹一著歲月一瀉千里,永不復回,千年一律。那永流不息的河水掙脫鬧市燈紅酒綠的包圍,經過艱難險阻的峽谷之旅,一直蜿蜒盪漾在坦蕩的廣闊平原,黃河在那片牧歌的原野上舒緩平靜,酣暢怡人。她用一乳一汁滋潤著兩岸的土地,養育著兩岸勤勞的人民。她把自己的歌聲留給了親近她的人們,又把岸上的歌聲帶向遠方。也許是黃河從來就不願寂寞,她餵養的兒女因此善於歌唱。有多少峰巒,就有多少美麗的故事;有多少涓一涓無歇的小溪,便有多少歌謠永遠流淌。那些樸素而又悠揚的歌謠啊!如同帶露的山花一樣開遍華夏大地。世世代代的人們,用這黃土黃水給予他們的歌喉,歌唱著愛情!歌唱著勞動!

  月光似水,柔和地蔓延下來,輕輕的灑在水面上,在一浪一尖上滌盪著。我呆呆的沐浴在月光中,傾聽黃河的濤聲,任她激盪,任她浸一潤,心中便感嘆起人生的短暫:"江旁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啊!人的一生在黃河面前是多麼的渺小,長河共蒼天一色,廣宇與大地一體,人生與萬物共存,在我的內心裡是多麼驚心動魄的衝撞。融合!

  濤聲震顫,月色無邊。近處,堤岸邊遊人如織,柳姿將婆娑的倒影映在蒼茫的河水中,波紋盪漾,亦真亦幻。兩岸高樓大廈的霓虹燈全映在水中,儼然一座水中不夜城。靜聽一浪一的洶湧,感覺到黃河豈止是粗狂與樸拙。蒼涼與悲壯,更有一派恬靜。寧馨與美麗。西北風漫過山頂飄蕩而來,掠過水麵,捲起一浪一花,衝撞著泊在岸邊的羊皮筏子,一起一浮。此景此情,雖沒有江南燈影裡秦淮河的意趣,卻也有黃土地孕育西部的雄渾,這就是黃河的靈魂串接起來的一種魅力,一種一精一神.

  走在堤上,不經意地抬頭循著浩浩流水望去,卻驚訝地發現,羊皮筏栽著遊客順水飄流,在月光朗照的水

  面上一起一伏.水波瀲灩,那月色被盪漾成巨大的漣漪向兩岸擴充套件,筏上客人不時俯身掬起河水,水月便從指縫種漏下去.我不禁慨然長嘆,那水亦如歲月,無法留住;那月亦如蓮花,只可遠觀,更不可獨得.舉頭冥思之際,那筏已載著遊人遠去了.月光依舊靜照流水,使我覺得無法分清那是天上月.水中月,而河水依然一往無前地奔流著,氣勢不減,雍容有加.

  此刻,在我的心裡,傾聽到黃河是樸素的.她以豪邁奔放.洶湧澎渤的氣勢震撼著黃土高原,黃土地以蒼蒼茫茫的逶迤.無盡的寬胸廣懷擁抱了自天而來的黃河.黃河與黃土衝接.回漩.激盪.整合,河水裡有黃土的影子,黃土地上有黃河的印跡.這地。這河.便融溶了時空交織的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

  在我的.眼裡,看到黃河是神奇的.博大的.神奇在她以一種顏色幻化出萬紫千紅;博大在她引雪山冰川之水,納千溪萬澗之勢,從廣闊的北方大地上深深犁過,留下這溝壑縱橫的高原和這平坦深厚的平原,養育著一個博大的民族,義無返顧地奔向大海的懷抱,傳播燦爛的文明!

  啊!這就是源遠流長.一脈不斷的東方之河――母親河......

  這就是激盪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之河―――親情之河!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 篇6

  第一次被一種壯觀與磅礴的氣勢所震撼與淹沒。

  嘈雜的喧鬧聲,興奮的歡呼聲,瞬間,被滾滾而來的巨大聲響掩蓋與吞沒。當我站在黃河岸邊,靜靜聆聽,不,不是聆聽,而是被一種浩浩蕩蕩、勢不可擋的聲音衝擊著耳膜時,竟然,產生了片刻的恍惚與迷離——在氣勢如虹的黃河面前,我的身形似乎急遽縮小,變得如同隨風揚起的、有著獨特味道的泥沙微粒,顯得是那麼渺小,那麼脆弱。黃河,母親河,讓每一位站在她身邊欣賞與讚歎她的遊客,都心生出萬般的低微與由衷的景仰。

  第一次真切地站到黃河邊,看到波濤滾滾的黃河水,感覺眼前分明不是一條河,而是一幅闊大的、流動的,由一支黃色巨筆潑墨出的厚重山水畫卷。它凝重、寬厚、濃烈、有力,裹挾著泥沙,裹挾著中華五千年的風雲變換與滄桑流轉,隨著黃色的巨浪翻轉、湧動、奔騰,激盪起層層黃色的浪花,揚起漫天水霧,洋洋灑灑地落在歲月長河裡。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鑄就了堅韌不拔的品格。

  你會不由自主墮入歷史的煙雲中,透過滾滾的黃河水穿越到過往。黃河流域,飄揚過獵獵旌旗,有過激烈的角逐,燃燒過讓後世永遠無法忘記的烽火狼煙,也鐫刻著歷代民眾根治黃河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它曾養育無數的生命,更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河流兩岸,岩石上橫貫著曲曲折折的線條,這是黃河水位千百年來不停變換留下的痕跡,如同一部記錄歷史的浩瀚書卷,吸引著人們不斷去窺探,去解讀。

  黃河到達山西省吉縣西部南村坡下,兩岸石壁峭立,河道驟然收束,狹窄如同壺口。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然而,在不到500米長的距離內,河水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而後,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瀉而下,形成了“千里黃河一壺收”的獨特景緻。這,便是壺口瀑布的由來。壺口瀑布是黃河最壯美的演繹,將黃河的精神與內涵一併發揮到了極致。

  黃河的水是溫熱的,越靠近,越能感受到她的熱情與溫度。

  來到黃河邊,已是午後兩點。8月下旬,吉縣依然熱得濃烈,雖然穿著防曬衣、打著遮陽傘,就連臉上、手上也塗著厚厚的防曬霜,但依然無法抵禦強烈的紫外線。黃河翻騰起的浪,帶著溫熱的泥沙氣息,帶著黃土高原燥熱的風,一波一波襲來,如同她火熱的情懷。隨行導遊千叮嚀萬囑咐,“到達壺口瀑布時,一定要遠離防護網。防護網雖然不斷更換,但黃河水的泥沙太重,極易被侵蝕,一些地方極有可能已經損毀,靠得太近,極不安全,況且,雨後岸邊的泥土尤其鬆軟,踩下去,有可能越陷越深。”

  進入景區,腳下踩的卻是真真切切的黃土地。黃土特殊的土質結構形成大大小小的坑窪,不太平整,但很有質感,堅硬有力。置身黃土地,目光所及,都是黃土高原特有的地質地貌。汛期,黃河水會因泥沙突然增多而變成咖啡色。隨著人流來到壺口瀑布前,黃河水在此驟然變窄,彙集磅礴的力量,順著峭壁奔湧而下,壯觀的景象與氣概會讓人瞬間窒息。在讚歎不已的同時,更多的折服於大自然的偉大與神奇。人類在她的面前,顯得是多麼渺小而無助,我們所感受到的,是她積蓄巨大能量後,急速爆發與釋放的宏偉氣勢與力量。在這一刻,我領悟到了一種精神——黃河精神——華夏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黃河魂,民族魂!

  黃河的泥沙很粘人,隨風飛揚的水霧夾雜著泥土,窸窸窣窣飛落到人們頭上、臉上、衣服上,快速風乾,凝結成點。來看黃河,總該讓人心存念想,總該讓人沾染到她的凝重氣息。這些泥點,就是黃河饋贈給每個人的特殊禮物,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人們會將這一印記牢牢地珍藏於記憶深處,任憑走到哪裡也不會將她遺忘!

  “姑娘,小夥子,來留個影吧!”好多頭裹白羊肚毛巾、身穿羊皮襖、腰繫鞭子的老農,拉著穿紅帶綠的毛驢,熱情地招攬遊客拍照。北方肆虐的風沙將他們的臉吹得黝黑黝黑的,但透露著質樸的紅。他們精神矍鑠,熱情好客,燦爛的笑臉如同盛開的山丹丹花。看到這一場景,我和同行的夥伴動心了,繫上大紅頭巾,穿上大花衣服,騎上乖順的毛驢,宛然變成了兩位地地道道的陝北婆姨。

  走出景區,依然可以清晰地聽到黃河奔湧不息的聲音。景區門口,一溜兒排開,坐著賣蘋果的大媽、大嫂,抑或小姑娘。她們個個臉色紅潤,嘴甜口快。“來黃河,來壺口,一定要嘗一嘗正宗的吉縣蘋果。姑娘、小夥越吃越漂亮,大爺、大娘越吃越精神。”籃子裡的蘋果,粉嫩透紅,小臉蛋模樣俊秀,看著就討人歡喜。得益於黃河水與黃土地的滋養,在充分的日照條件下,吉縣蘋果口感酥脆、甜蜜爽口,並由此而名聞全國。

  返程路上,一直沉浸在無法抑制的興奮中。黃河,帶給人的影響力是持久和震撼的。這條母親河,見證過昨日的苦難與輝煌;現而今,時代又賦予她新的意蘊與內涵。她觀照古今,啟示未來,是傳承,也是弘揚,引領這個古老的民族向著歷史的縱深處大踏步前進。

  回首,巨大的冬日壺口瀑布燈箱圖再次闖入眼眸。冬日的壺口瀑布呈現出一種凝固之美、靜態之美,但依然不失雄渾壯麗的磅礴氣勢。我竟然期望著冬日季節快快來臨,於三九嚴寒之際再次領略黃河的另一種神韻——一種“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橫亙千古、超越時空的壯美之姿。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 篇7

  呵!朋友,你去過黃河邊嗎?你看見過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嗎?呵!我去過黃河邊,我看見黃河在蘭州的九州山腳下穿城而過,浩浩蕩蕩,奔流千古。

  蘭州黃河南岸,有一條東西長40公里的黃河風情線,這就是全球最長的城市帶狀公園,被譽為蘭州“外灘”的濱河路。沿線東行,我便與母親河攜手同遊了。前左方,一座大鐵橋橫臥於黃河之上,這就是著名的“天下黃河第一鐵橋”中山橋。這座630多年前由洋人建造的歷史名橋歷經災難,幾經浮沉,顯得古拙凝重,氣勢雄渾。站在橋上,潮溼的河風彷彿從歷史的深處拂過我的心頭,一股蒼桑感油然而生。曾經在壺口看過飛流疊瀑的黃河春色,在二郎山的山巔看過九曲黃河秋景,而夏日的蘭州黃河沒有天上懸河的無端霸氣,有的是寬闊和博大的胸懷。看母親河波濤滾滾從腳下流過,深切地感到祖國的江河大地是何等的厚重和壯美。

  在“白塔遠眺”小遊園,我看到名曰“搏浪”的雕塑。以黃河卵石鑲嵌的基座巨浪翻卷,漂浮的皮筏中,一青銅鑄就的筏客奮力劃漿,一丰姿少女跪坐其後,右手攏鬢,神態安祥,再現了黃河流域的先民們休養生息拼搏江河的風采。我彷彿看見,世世代代的黃河兒女昂首揮槳,搏浪追風,駕馭皮筏斜飛於浪尖之上,探尋江河之源頭,採集日月之靈光。

  湍急的黃河,在蘭州段放慢腳步,兩岸淤積起坦蕩的沃地。河邊的水不深,很平靜地在盛夏的陽光下流淌,彷彿揹負著很重的期盼。走進水中濯足洗手,撿幾塊漂亮的水紋石,欲帶回去,但路途遙遠,怎麼背得走呢?欣賞後又不捨地放回原處,讓它永遠陪伴在母親身邊。

  漫步到小西湖公園北側,一座“黃河母親”像矗立眼前。這座由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曾獲全國首屆城市雕塑優秀獎的名雕,由“母親”和“男嬰”組成,象徵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構圖洗練,寓意深刻。基座的水波紋和魚紋,源自甘肅古老彩陶的原始圖案,反映甘肅悠遠的歷史文化。雕塑前面是全國青少年地學夏令營所立的“獻給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母親”碑。雕塑東邊,是甘肅130多萬青少年捐資興建的“綠色希望”雕塑。由三株漢白玉圓錐體變形樹組成,寓三木成“森”之意,高低參差,疏密有致地矗立於園林綠地之中,反映甘肅人民種草種樹綠化隴原的偉大壯舉。兩像一碑,前後呼應,相得益彰。佇立像前,抬頭凝望。黃河母親秀髮飄拂,神態慈祥,背靠群山,懷抱嬰兒,仰臥于波濤之上。頎長的身軀,勻稱而優美。寬闊的胸膛、微曲的右臂和屈起的長腿,構成寬廣的胸懷。懷抱中的裸身男嬰與母親相依相偎,翹首憨笑,頑皮可愛。他可是中華民族最年輕的一代?

  呵!黃河!母親!你用甘甜的乳汁澆灌祖國大地,哺育華夏子民,願你春夏秋冬永遠嬌媚!千秋萬代永遠年輕!

【描寫黃河的經典散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