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小學教育> 國中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論文

國中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論文

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論文

  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論文,歡迎閱讀。

  【摘要】心理素質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必要條件,它為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良好品德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關鍵詞】心理素質 心理負擔 挫折教育 研究

  據國家重點科研專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課題組”對隨機抽取的3萬餘名中小學生的科學檢測,發現約有32%有心理異常表現。另有一項心理測試的結果表明,當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合格率僅僅只有17%,也就是說,大多數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不完全合格的,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面臨著心理缺陷的困擾,影響著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意識到,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指導和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有著現實的重要性、緊迫性。下面就從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實施挫折教育等方面談談如何加強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

  1 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造成學生心理負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直接原因主要有三個:其一是老師和家長要求過高,導致學生懷疑自己的能力而產生了自卑心理;其二是教不得法,課內損失課外補,使學生疲於應付,產生了厭學情緒;其三是評價手段不當,學生往往對學習,特別是學習成績好壞產生緊張心理。因此,要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1 學校、教師多和家長聯絡,減輕家庭對學生的壓力

  大凡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願望,希望子女考上高一級重點學校,將來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而重點學校的招生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使得激烈的競爭不可避免。儘管教育部曾發出了《關於在中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各種宣傳媒體也競相報道了全國各地教育部門採取的一些措施和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但憂心忡忡的家長卻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表現出極大的寬容、理解和支援。學校要經常與家長聯絡,定期召開家長會,開辦家長學校,老師要幫助家長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建立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家庭關係,走出重才輕德,“按分付愛”的家教誤區。

  1.2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減輕學校教育給學生的心理壓力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再加上一些教師觀念陳舊,業務素質偏低,對教材挖得不透,只能是課上“滿堂灌”、“滿堂問”;課下搞“題海戰”,致使學生厭學情緒有增無減。由此可見,教師只靠舊有的知識很難雄踞講臺,必須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學習,加強自身修養。特別是在教學方面,要研究教材、教法,不能把學生當成“加工”的物件或“影印機”。更重要的是要潛心研究學生,賦予學生活的思想和思維空間,力求創造一種充滿心理安全感的課堂氣氛。要經常地全方位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如情緒、性格、興趣、能力、意志等各方面的心理特徵。只有瞭解得清,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從而達到一種樂於學習的最佳精神境界。

  1.3 改革評價標準,減輕不良社會成才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心理壓力

  由於升學競爭異常激烈,升學率幾乎成為社會評價學校教育質量和教師工作的唯一標準。有的教育行政部門將升學人數下達到學校,學校又與教師的獎金和職稱掛鉤,於是升學率、平均分就成了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那些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更是圍著考試的指揮棒疲於奔命,考什麼就教什麼,怎樣考就怎樣教。只有學生考了高分才說明自己有能力,學校才承認有成績,考試排名愈演愈烈,導致學生視分數為寶貝,視考場為戰場。這樣教師只重視課本知識的傳授和灌輸,卻忽視學生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發展。因此,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認識測試的目的,克服驚慌、緊張、焦慮、厭煩等情緒;另一方面要注意檢測的方式。測試只應成為老師掌握資訊進行反饋的一種手段,而不應把測試或公開學生的分數作為對學生施加壓力的'工具。另外,教師對學生進行語言評價時要富有激勵和親切感,讓學生有一種愉快和諧的情感體驗,以增強他們的求知慾和自信心。

  2 實施挫折教育

  在我國,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心,大部分中學生屬獨生子女,他們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生活一般也一帆風順,無憂無慮。因而經受挫折,尤其是嚴重挫折的能力比較差,稍有挫折和不順,便會一蹶不起,甚至滋生輕生念頭。因此對中學生實施挫折教育,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2.1 進行承受挫折的心理教育

  在挫折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事例引導,讓學生懂得,人的一生是短暫但又是漫長的,每個人的生活歷程都是不平坦的,有一帆風順的時候,也有連遭挫折的境遇。雖然人人希冀時時幸運、事事順利,可是難免要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過是人們的良好願望而已。社會上的萬事萬物,無不在曲折中前進。自然界沒有不凋謝的花,人世間沒有無曲折的路。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隨時都有可能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

  2.2 不畏挫折的信心和勇氣

  就人們的願望來說,自己的努力與事情的結果最好能“同步”。可是實際生活中有些時候卻往往事與願違。我們要做成一件事情,不僅需要付出努力,而且還會遇到困難,經受挫折。所以,要注意引導和教育學生樹立不畏挫折的信心和勇氣,增強承受挫折的韌勁。讓他們知道,一個人如果沒有迎接困難的勇氣,遇到了困難挫折便會退縮,甚至一蹶不振,那麼成功和勝利怎會跟他有緣呢?如果沒有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信心和勇氣,不能以鍥而不捨的精神頑強地學習,即使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外部條件再好,也不能保證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歷經坎坷、戰勝挫折方面,小平同志堪稱青少年學生的楷模。他一生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復出,且每次復出後肩負的擔子更重,做出的貢獻更大。除了雄才大略外,更重要的是他那種堅定的生活態度和不畏挫折的非凡勇氣,才使其成為了“打不倒的一代偉人”。

  2.3 學生戰勝挫折的方法

  一個人受到挫折,有時往往是自己的過失所造成的,於是容易產生過多的自卑情緒,加重心理負擔。所以要教育學生,在遇到挫折時要善於自我排解、自我疏導。既要善於疏導自己,又要勇敢地面對現實,這樣才能找到正確的補救方法。請求幫助,是遭受挫折者解開心理疙瘩、克服消極情緒的有效方法。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總結經驗教訓,善於“吃一塹,長一智”這也是戰勝挫折、變失敗為成功所不可缺少的。所以,每經受一次挫折,都要冷靜地思考,分析挫折的原因。透過冷靜分析,弄清造成挫折的原因,從而端正動機,修訂目標,改變方法,改善環境,事情就一定能向積極方向發展。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和教育學生,選擇符合自身特點,能充分發掘自身潛力的生活目標。上大學並不是每個人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因此,面對挫折,要引導中學生仔細審視自身的優劣,揚長避短,適時調整自己的目標,從另一方面謀求發展。

  總之,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實施挫折教育,不斷增強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既是素質教育向每個教育者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跨世紀建設人才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 陶勑恆《中學生心理素質訓練》2008-08-01出 版.

  [2] 陳編《中學心理素質教育》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1.

【國中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