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六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教案

六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教案

六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學會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教學難點】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圖景:看下面的圖片,你們能說一說,圖中反映的是什麼現象?哪些是將物體放大?哪些是將物體縮小?

  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談話匯入:生活中存在許多放大與縮小的現象,現在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2.出示例4:按2:1畫出下面三個圖形放大後的圖形。

  組織學生先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指出:把圖形按2:1的比放大,就是把圖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

  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是不是隻要把兩直角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就可以了?

  問題:比較兩幅圖的長有什麼關係?寬呢?

  讓學生畫出放大後的圖形,畫直角三角形時,可以引導學生畫完後,可以讓學生透過數一數或量一量的方法,發現放大後的斜邊長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後讓學生觀察對比原圖形和放大後的圖形,看發生了什麼變化。結合具體圖形,透過討論、交流,瞭解到:一個圖形按2∶1的比放大後,圖形各邊的長度放大到原來的2倍,但圖形的形狀沒變。

  問題:如果把放大後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1∶3縮小,圖形又會發生什麼變化?讓學生討論。得出圖形縮小了,但形狀不變,縮小後的圖形各條邊分別縮小到原來長度的 。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獨立完成做一做,交流是怎樣思考與操作的,並及時糾正錯誤。

  3.總結

  問題:把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你有什麼發現?

  明確: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大小變了,但形狀沒變。(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長與寬的比與原來圖形的長和寬的比是完全一樣的。)

  三、鞏固練習

  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縮小後的圖形,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畫的,縮小後有關邊的長度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應畫幾格?

  四、全課小結。

  什麼是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要遵循什麼原則?放大和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麼關係?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六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