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文化名人故事

歷史文化名人故事

歷史文化名人故事

  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名人眾多,各個鄉、縣、市都有名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文化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齊桓公與管仲

  一天,齊桓公和管仲、鮑叔牙、甯戚喝酒。齊桓公跟鮑叔牙說:“先生能夠給我致祝酒詞麼?”鮑叔牙拔起酒杯站起來說:“希望我的君王您不要忘記當年逃難在莒國的日子;希望管仲先生不要忘記和公子糾逃亡魯國最後被綁縛送回的日子;希望甯戚先生不要忘記假扮賣牛而高歌與我王車前的時候!”齊桓公離開席位向鮑叔牙拜謝道:“我和兩位大夫都不會忘記閣下的教誨的。齊國一定不會就此衰敗的。”

  管仲與鮑叔牙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裡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裡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夥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願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了。

  唐太宗與魏徵

  當初,魏徵是唐太宗對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愛材之心,才使魏徵有了發揮才幹的平臺。他不僅幫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國方針,也時時刻刻修正著唐太宗的謬誤。他為唐太宗講解了“民可載舟,又可覆舟”、“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治國道理,也常常犯顏直諫。從貞觀初到貞觀十七年魏徵病故為止,17年間魏徵諫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達200多項,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時竟讓唐太宗下不了臺。

  屈原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後,在和漁父的一次對話中,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在漁父看來,處世不必過於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沉浮。至於“深思高舉”,落得個被放逐,則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漁父的談話,表現出了兩種處世哲學。 前278年,秦國攻破了郢都。當年五月“朝發枉渚”之地(今常德德山)五日,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陶淵明

  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裡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苟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裡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計程車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集詩人、神仙家、驢友、縱橫家、遊俠、劍客為一身的偉大天才。民間流傳,高力士曾為他脫靴,楊國忠曾為他磨墨,更有“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的千古名句。

  杜甫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當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誌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辛棄疾

  1188年秋天,陳亮寫信給辛棄疾和朱熹,相約到鉛山紫溪商討統一大計。但後來,朱熹因故推辭了這次鉛山之會。這年冬,到了相約之期,辛棄疾正染病在床,於瓢泉養息等待陳亮。傍晚,雪後初晴,夕照輝映白雪皚皚的大地,辛棄疾在瓢泉別墅扶欄遠眺,一眼看見期思村前驛道上騎著大紅馬而來的陳亮,大喜過望,病痛消散,下樓策馬相迎。兩人在村前石橋上久別重逢,感慨萬端;佇立石橋,沐浴著雪後初晴的夕陽,縱談國事,為金甌殘缺而痛心疾首,愛國之情洶湧澎湃於胸,拔劍斬坐騎,盟誓為統一祖國奮鬥不止。辛棄疾在與陳亮別後寫的《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中發出“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吶喊,正是這種豪情壯志的寫照。

【歷史文化名人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