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快樂數學》讀後感

《快樂數學》讀後感

《快樂數學》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影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快樂數學》讀後感,請參考!

  《快樂數學》讀後感

  生活是數學學習的重要資源。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需,無處不用數學。”讀《快樂數學》我總結了一下幾點:

  一、教學課堂因遊戲而“活”

  傳統的教育方法顯然不能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有透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自覺性。教育學認為:快樂教育活動強調的是孩子的主體實踐和親身體驗,要求的是孩子主動參與、自主活動,氣氛充滿活力,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多采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二、努力尋找幼兒生活中的數學教育現象,作為數學教育的題材。

  例如,老師、小朋友身上服飾的顏色、圖案,周圍物體的.形狀、大小、多少,人與人之間的高矮,手指的長短、粗細等都能潛移默化孩子的感性認識,並透過活動上升為理性的認識。又如在幼兒用書《快樂數字》中尋找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日曆、時鐘、郵票、圖書、衣服、電話機、遙控器、針筒等物品,讓幼兒在找找、玩玩、說說中發現生活中有趣的數字現象,並透過想象講述,如果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麼樣?讓幼兒帶著問題尋找生活中的數字,說說它的用途,從而使幼兒在生活中常用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去不斷獲得新的經驗。

  三、把數學教育內容生活化、遊戲化。

  1、將數學滲透在生活中

  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讓學習服務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我在小班開展《認識圖形》的系列活動中就充分挖掘周圍存在的各種顏色、圖形,牆上的各種圖形及圖形組合,透過讓幼兒用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磚頭”輔路,用各種顏色、形狀的亮光紙裝飾牆壁,給小動物喂餅乾等遊戲化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鞏固對圖形及圖形組合的認識。又如《按物體的長短、大小排列》的活動,讓幼兒在愉快吃點心的過程中,自然地比較餅乾的長短,並按長短進行排序;佈置“小魚吹泡泡”的牆飾,讓幼兒喝完一杯水,就在自己做的小魚嘴邊有規律地貼上一個“圖片”,今天喝了幾杯水,小魚嘴邊就多幾個泡泡。以前孩子在園都懶得喝水,家長和老師都很擔心這種炎熱的天氣不喝水是不行的。透過該活動,不愛喝水的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自覺飲水,離園前都很開心地拉著家長的手一起數著小魚所吐的泡泡數,家長和孩子一起學數數,一起按各種規律排序,家長們都很滿意。這個活動在真實的生活中自然地滲透數學教育,這樣能使幼兒在一具比較長的時間內,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積累各種經驗,教師也能更充分地觀察、瞭解幼兒操作學習的情況和學習難點,準確地把握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

  2、將數學融入到遊戲中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和遊戲寓教於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而幼兒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點子,無形中就培養了靈活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為孩子們“學中有樂,樂中會學”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耕耘出一片希望的田野,張揚起一葉走向成功的風帆。現代教育就是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離開生活和經驗就沒有生長,也就沒有教育。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誘導幼兒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讓幼兒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過程,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從中體驗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使幼兒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和信心,認識到數學的意義和價值,使幼兒不僅“喜歡數學”,而且“會做數學”、“會用數學”,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真正使幼兒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使他們在快樂數學中快樂地成長。

【《快樂數學》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