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語文寫景作文

國小語文寫景作文

小學語文寫景作文3篇

  寫景就是描寫景物類,基本上屬記敘的一種。在寫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託,情與景自然交融,才能寫出好文章來。一起來看看寫景作文,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小學語文寫景作文一

  五馬山山腳下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有迎春花,黃得像金子;有桃花,粉的像霞;有玉蘭花,白得似雪……樹木鬱鬱蔥蔥,那裡有人種菜,種得菜有菠菜、青菜、白菜……有人種樹,種得樹有枇杷樹、梨樹、蘋果樹……桃花競相開放,各種各樣、形狀各異、大小不同,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再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景物看做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強。

  繼續往上走一點一點,就看見了一座拱形的小石橋,橋欄上面刻著好多條龍,有的在雙龍戲珠、有的爪子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可真威武啊!

  過橋往前走還有石梯,石梯上有用不同的鵝卵石拼成的圖案,有“太陽”、有“天空”、有茫茫的“一望無際的大海”、還有的刻著五馬山三個字呢!走在這樣的山間小道,讓人忘記了爬山的辛苦,而不斷地向上攀登。

  走到山上,有許多小蟲在天空飛著,裡面有體態輕盈的蜻蜓、有色彩豔麗的蝴蝶,它們在山花裡流連忘返……

  山頂上面還有健身器材,方便登山的人們抖擻筋骨,放鬆精神。空地上有人在跑步、有人在打羽毛球、猜拳……

  俗話說得好“站得高,看得遠”。從山上往下看到幢幢高樓大廈,像一個個小魔方;一條條馬路像彎彎曲曲小蛇;馬路上車來車往像玩具車。一條彩虹橋橫跨龍江,美麗的城市與五馬山相依相伴,真是美不勝收。

  五馬山你真是個美麗的地方,我愛你

  小學語文寫景作文二

  來到春天的田野,我好像來到了一個不知名的世界。

  沒有汽車的鳴笛聲,沒有嘈雜聲,我只聽到了知了聲伴著一縷稻香。

  在這裡,只有藍天的影子在泉水裡咚咚流淌,只有枝丫挨著枝丫的嬉笑打鬧……這兒,因該就是世外桃源吧!

  你聽,那幽幽山谷傳來的低聲吟唱;你看,那還未成熟卻香氣撲鼻的青色小橘子;你猜,那是大自然送給春天的洗禮或是天空的晴朗笑容?

  我只知道那一簇簇的狗尾巴草一定是高高興興地歡迎我嘍。不信?你瞧!它豎著青青的杆枝,歡快地點著頭,好似伴著鼓點,和著琴音,不就是看見主人後的可愛小狗嗎?

  一叢不知名的小野花在絲絲涼爽的春風的催說下盛開了,默默點綴著綠色的.田野,猶如“萬花從中一點綠”。

  熙熙攘攘的小知了爭先恐後的在樹上安家,我知道,那是他們準備開歌唱比賽了。

  小溪流是恬靜的。它總是那樣靜靜地、緩緩地流淌著,流淌著。偶爾,它也會濺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但仍然是靜靜的,緩緩的。它不像那種愛搗蛋的小男孩兒,亂蹦亂 跳;也不像那種愛說話的小女孩兒,嘰嘰喳喳。噢,它是一個文靜怕羞的小姑娘,見了我們正不好意思呢!

  田野的聲音那麼美,你,聽到了嗎?

  小學語文寫景作文三

  水平如鏡的西湖,紅葉似火的香山,峰巒雄偉的泰山我都一一遊覽過。但我卻忽略了最美的地方——家鄉。

  我的家鄉有美麗安靜的小樹林,有有時恬靜有時調皮的小溪流,還有那陪伴了我十年的桂花樹。

  “嘰嘰嘰”是什麼吵醒了我的美夢,原來是樹林裡的小鳥開始了它們交響曲。我也邁著輕盈的步伐踏上了去樹林的小路。早上,已經起霧了,那白茫茫的晨霧猶如仙女掉下的紗巾佈滿了整條小路,也像一條白色絲帶在緩緩移動。走進樹林,第一眼就看見了那一排排像哨兵一樣的松樹,它們挺立著,不管嚴寒和酷暑,都像士兵守著這片樹林。樹上的小鳥唱得更歡了,婉轉動聽的歌曲在我耳邊縈繞,使我不得不放慢了腳步。“叮咚叮咚”這又是什麼聲音?我加快了腳步向前奔去。

  原來是一條小溪流啊。它看上去是多麼得安靜啊!它平靜地流著,並不發出聲響,從山頭到山腳,遠遠地看去,它就像是一條柔柔的絲綢,輕輕地晃動。再加上邊上鮮花的鑲嵌,小溪就變得更美了,更柔了。小溪也時常會調皮,它有時會撞在石頭上,濺起一朵朵小水花,打得邊上的鮮花“啪啪”作響。溪中的小魚也會跟著“起鬨”使得小溪看起來更加“調皮”。

  我家院子裡有一棵老桂花樹。一到春天,桂花樹就長出了新芽,那一個個芽胞如同害羞的小孩不敢露臉。夏天不知不覺地來到時,桂花樹就長滿了“綠頭髮”,又如一把巨傘撐在院子裡。秋姑娘邁著優美的舞步走來時,桂花樹就開滿了桂花。它們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優雅而純潔。桂花們有的三五朵一群,有的聚在一起,還有的只是個花骨朵兒,即將要含苞欲放。冬天帶著寒風匆匆地趕來,桂花樹轉眼就變成了一位光禿禿的老頭,孤零零的,看上去可憐極了。

  我的家鄉不但景美,人情也很美。這裡的人們互相幫助,熱情待客,如果遇上了熟人,無論多麼趕時間都得談上兩句。只要鄰居家有困難,自己無論如何都要伸出援手。有外客來訪,雞鴨肉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暖暖的人情味,常受到別人的稱讚。

  我的家鄉“美”景,是不是很美?

【國小語文寫景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