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高一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

高一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

高一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

  歷史學在它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政治性的記事活動、附屬於政治而以文化積累為主的綜合性活動、學問或學術、知識體系、哲學、科學等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發展環節,在認識方式上經歷了價值的、考實的、藝術的、科學的、哲學的等等不同形式的認識方式。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高一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 篇1

  1 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物件——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

  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

  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定官員、建立武裝、徵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

  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

  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2 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維繫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製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係: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裡。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3 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4 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定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5 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①頒佈秦律、統一法令;②統一貨幣、度量衡;③統一文字;④修建馳道、靈渠;⑤修築萬里長城;組織移民。

  6 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並行,出現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

  7 宋處中央集權強化

  措施:①軍事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幹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

  ③經濟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響:①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割據現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8 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9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擴大

  概況: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

  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對後世影響深遠。

  10 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朝代制度

  漢代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舉制

  11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

  ①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設三司。

  ②內閣的創立。實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

  高一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 篇2

  一、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東周

  戰國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東周公元前256年結束)

  二、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爭奪土地和人口

  (三)齊桓公稱霸(公元前7世紀中前期)

  1.條件:(1)齊國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2.過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蠻。

  3.標誌:葵丘會盟。

  (四)晉楚爭霸(公元前7世紀後期~公元前6世紀初)

  1.晉文公稱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戰。

  2.楚莊王稱霸:公元前六世紀初。

  (五)吳越爭霸:吳(長江下游)王闔閭和越(錢塘江)王勾踐

  (六)評價

  1.性質:非正義。

  2.影響:進步性:有利於統一;便利地主階級勢力發展;促進民族融合。

  三、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

  (一)戰國局面形成

  1.三家(韓趙魏)分晉。

  2.田氏代(姜)齊。

  (二)經過

  1.魏齊爭霸(公元前4世紀中期)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後,魏國勢力大為削弱。

  2.秦國獨霸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後,東方六國在也無力與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華夏族、北方:東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徑:經濟文化交流和頻繁戰爭。

  3.結果:為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高一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 篇3

  1、三省六部制

  魏晉南北朝時期,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繼而又有中書省、門下省,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書、門下和尚書,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權分散。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削弱了相權,保證了皇權的獨尊。

  隋唐時期在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2、唐太宗和貞觀之治

  唐太宗注意吸收隋亡的教訓,認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他選賢任能,虛心納諫,勵精圖志,使唐朝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恢復和發展,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他所採取的措施有:“內親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任用魏徵;強調“存百姓”的思想,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輕徭薄賦;從民本思想出發,慎用刑法,用法務在寬簡。制定《唐律》減少大量死刑條款;完善科舉制,提高進士科地位。

  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

  3、藩鎮割據問題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設定了許多節度使。節度使名為朝廷藩鎮,往往發展成為割據勢力。唐中期安史之亂後形成的藩鎮割據局面,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

【高一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