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規劃及測評> 儘早進行職業規劃

儘早進行職業規劃

關於儘早進行職業規劃

  迷茫是目前大學生使用最為頻繁的詞語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看不清未來就會把握不住現在。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儘早進行職業規劃的原因,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融入新大學時代

  “我高考成績650分,是我們縣的高考狀元,我能直接進清華!”就讀於清華大學二年級的彭嘉強兩年前填報高考志願時曾這樣宣言。如今,回顧自己在一流大學300多天的讀書生活,看著師兄師姐的畢業去向統計表,自問“我英語四級98分,做微積分只錯10分題,畢業後能進入500強嗎?”

  小彭的疑問顯示了他由高中生向大學生轉型後,面臨的現實困惑與挑戰。確實,升入大學後,高分成績已不是惟一標準,未來職業生涯的嚴峻讓更多大學生意識到學業成績與就業技能兼顧、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社會生存能力潛質的激發培養在大學四年更為重要。“就業導向”也因此成為高校老師提倡的教育新理念,同時也是“500強”向在校大學生提出的全方位學習要求。即使是“保字頭”(中學、大學、研究生一路保送)出身的學生,最終還是要與成功就業對接。來自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和職業規劃專家的建議是,儘早培養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積極增強就業技能、力爭添注實習及海外鍍金的就業砝碼將是行之有效的準備方案。而作為剛剛升入大一的“新轉型生”來說,瞭解並抓住各種機會進而全面提升自我顯得格外必要。

  深入名企內部淘金

  就業關鍵詞:非營利性名企體驗

  非營利性就業體驗:大學期間還有機會進入一些知名企業兼職或者實習,或者參加企業舉行的大賽。這類體驗不以收入回報為目的,而以積累從業經驗、接觸企業內部環境、培養自己就業競爭力為目的。

  廈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雷小光(化名)大二時就看到很多國際知名企業向非畢業生推出實習生、管理培訓生的“招募計劃”,最吸引他的是微軟推出的“明日之星”實習生計劃,符合資質的學生可以以實習生身份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後深入到每個研究小組進行為期3個月或更長時間的實習。一年下來雷小光雖然還沒有進入微軟,但積累的經驗讓他今年同時獲得了很多IT公司的培訓生錄用offer,如今剛入大四的他已經是群碩軟體的實習生。

  建議:知名企業的培訓生計劃;知名企業的“明日之星”實習生計劃;知名企業的商業大賽、創業大賽。

  ●李濛濛,北京交通大學通訊專業畢業生

  大多數500強企業都會在他們的網站或專門招聘機構網站上開設招聘專欄。新生閒暇時可以研究他們的網期面試及筆試題目,一般是全英文的。有的網站還提供了一些經典解答分析。這樣你可以很快熟悉名企的面試和筆試內容及風格。另外,如果沒有被招聘為實習生,還有很多企業會以商業大賽的形式提供就業體驗機會。

  提高就業含金量

  就業關鍵詞:海外鍍金

  大學期間,一些國內外知名機構組織的“海外實習”專案或學校內部設定的“國際交流”專案都可以讓學生獲得海外鍍金經歷,提升就業含金量。

  畢業於城市與區域規劃管理專業的小陳,兩年前經學校選拔參加了愛因斯特短期海外實習,赴匈牙利進行了為期8周的鍍金專案。當時他只是在學校bbs上看到了這個專案的招生啟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填寫了報名表。後來經過成功考試選拔獲得專案資格,在大二暑假前往布達佩斯進行了海外體驗。短短8周,小陳不但對國外交通規劃的可行性研究框架有了基本瞭解,還有幸參加了第五屆Tawards Carfree國際討論會,極大豐富了實習經歷,也增添了相當程度的就業含金量。今年,小陳以出色的表現拿到了5家知名外企的Offer,最後選擇了一家英國設國內的建築設計公司。

  建議:國際大學生實習交流協會(IAESTE“愛因斯特”)海外實習專案、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AIESEC)海外實習專案、中華英才網大學生海外實習營、高校內部的“國際交換生專案”等都可以嘗試體驗。此外,很多高校的海外交換生計劃雖然偏重學業,但也能提供海外交流經驗。

  【私家經驗】打入海外機構學生圈

  ●尚青,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學生,曾申請美國時代華納集團海外實習

  海外經歷申請起來並不容易,因為一般相關海外實習組織機構都有自己的學生組織。加入這些學生組織,對申請很有幫助。比如北京大學學生實習交流協會就是愛因斯特的北大學生圈。Aisiec在全國各大高校也有自己的學生社團。另外,如果未能獲准申請資格,一些培訓機構組織的出國夏令營、冬令營也可以添注海外經歷,還能快速提升英語交流能力。不過這些專案費用較高。

  正式成為大一選修課程

  就業關鍵詞:大學職業規劃

  在大學期間,將現實學業和未來人生結合考慮,以職業發展目標為導向,合理規劃四年時光,培養相應的學習技能和綜合素養。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和方法,根據自身能力特點擬定符合實際情況的職業目標和職業發展道路。

  北京某大學附近圍牆上的標語。如今由於就業壓力大,很多高校從大一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

  9月2日,北大迎新第一天,駱小夏辦完新生註冊手續後,來到北大“三角地”的課程展示臺前,充滿新奇地填寫了一張“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報名資訊表”。駱小夏指著課程介紹對記者說,“沒有想到大一就能有機會讓人事部、國家發改委、IBM、FESCO等單位的職業規劃專家當自己的導師!上課形式看起來也很有趣,有案例分析、互動遊戲、素質拓展等多元模式!”小駱說,她對拿下這意義不尋常的2學分選修分充滿期待。

  職業規劃的概念並不新鮮,針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講座也是每所高校例行推出的常規大餐。但今年,它卻作為一門正式的全校選修課程問世。北京大學今年面向大一新生最新推出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選修課即是重要代表。

  建議:新生可多選擇校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或校外“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類講座,校外一些企業機構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講座。

  【私家經驗】大一把握二次選專業機會

  ●王磊,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主席,公共管理學院2003級直博研究生

  不少學校大一結束時會有一次重新選專業的機會。透過參加職業規劃選修課、職業規劃講座等,對將來有更理性的認識就能很理性地爭取和利用好這次機會。培養職業規劃意識最好的辦法是大一進校時就去各自院系的畢業生去向登記表(一般會公開張貼)中,檢視本專業師兄師姐的職業方向和就業單位。再結合自己的特點自我分析將來願意、能夠、有機會做什麼?

  職業規劃從新生做起

  ●方偉,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會副會長、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

  據統計,目前約70%的大學生對未來缺乏合理規劃,持續四年後,導致就業競爭力不強,難以人職匹配。將職業生涯規劃設定成大學公共選修課,正是考慮到這一現實問題而進行的教育探索。從“規劃”意義看,它更適合於大一和大二的學生早期體驗。課程體系中最吸引人的是“職業輔導工作坊”和“職業規劃訓練營”。前者是在知名職業諮詢師的帶動下,10人小團體授課,以職業諮詢、討論分享、團體互動等方式進行培訓。後者則是和典型行業的知名企業聯合展開的短期職業規劃培訓,20多人小班教學,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名企高管,透過開放互動的體驗式培訓模式達到教學目的。期末作業是學生撰寫一份“職業規劃書”,導師和專家將根據規劃書打分。

  海外實習面試階段要求更高

  ●曾舒煜,HiAll團隊創始人兼CEO

  一般諮詢公司或者投資銀行比較看重海外實習或交流的經歷。目前在學生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海外實習專案有兩個,愛因斯特海外實習專案和Aisiec。他們安排的'一般都是大型的跨國公司各國office的實習機會。另外,一些營利性的海外交流基本以短期參觀和交流為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實習。正規機構的海外實習,一般申請門檻較低,但是在面試階段,則更青睞有領導能力、注重自身提高、具備跨國交流能力的學生,當然,學習成績和語言水平也是考核的重要方面。

  名企體驗價值更高

  ●賀威,智聯招聘校園招聘負責人、資深人才顧問

  企業對高校人才的選拔,早已不侷限於應屆畢業生。在校園招聘中,很多企業採取實習生、管理培訓生同步招聘策略。像戴姆勒—克萊斯勒、google、華碩、英特爾、可口可樂、玫琳凱、畢博、埃森哲諮詢、TNT中國、西門子等公司都曾向大二、大三的學生開放實習職位。有的企業上半年招募實習生,是為下半年的校園招聘做人才儲備。據調查統計,企業在求職大學生的簡歷上,社會實踐佔有60%被關注的比重。但要提醒學生,同為“實踐”意義可能不同,知名企業和普通企業的就業體驗經歷含金量肯定不同。學生應多關注名企的校園招聘動態,研究分析企業的用人標準和要求,然後快速提高自己,爭取獲得一份非營利目的的名企體驗經歷。

  小黃和小李是大學同學,同時應聘一家大公司的市場部,聽命於同一位老闆。兩人工作能力和表現都不錯,兩年以後都成了部門骨幹。可是兩人在工作風格上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當老闆的決策出現問題時,小黃往往會直言不諱地當著眾人的面向老闆指出來。如果老闆安排的事情有明顯的錯誤,小黃甚至會頂著不辦。小李則完全不同,當他覺得老闆的決策有問題的時候,他會先私下給老闆寫一封郵件,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擔心。如果老闆堅持,他也能認真去實施,儘量完成老闆的想法。即使失敗,他也主動承擔自己那部分責任,從來不在眾人面前抱怨老闆。3年過去了,老闆升職在即,選接班人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小李。對待老闆的兩個誤區

  如何對待老闆的錯誤,如何“批評”老闆,在公司裡是一個很敏感、很微妙的話題。員工普遍存在兩個認識上的誤區:一是認為老虎屁股摸不得,老闆的錯誤提不得,最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當不知道,反正出了問題由老闆自己擔著;另一種想法認為,現代企業提倡民主,看到老闆有錯誤應該立即坦率地指出來,這才是主人翁姿態。

  第一種是明哲保身的態度,但不要忘了老闆的許多錯誤會與員工的工作息息相關。錯誤決定會導致大量無用功,老闆最終很可能怪罪到你的頭上,認為是屬下的無能導致了失敗。如果他知道你原先有想法卻不說,反而會更加憤怒。後一種人其心可嘉,其言卻不可取。這類員工往往過分高看了老闆的心理承受能力,忽視了老闆“被尊重”的心理需要,不知不覺中就得罪甚至傷害了老闆的自尊心,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埋下了禍根。

  因此,如何“批評”老闆,需要把握好以下幾條原則:

  一是不要將老闆看成完美的人,不要以為老闆心理都很健全、理性、大度。恰恰相反,現實中不少老闆通常感情用事,有時也不那麼公正(雖然他們自以為公正)。尤其是老闆的自尊心一般都比較強,“大度”通常是做給別人看的,心底裡也是喜歡被讚美,害怕被指責。如果理解了老闆真正的心理需求,員工在表達想法的時候就不會過於坦率。“適度”是向老闆表達意見最重要的修養。

  二是不只將老闆看成“老闆”,而要看成你的“客戶”。搞銷售的人最有體會,當客戶有了不合理甚至錯誤的要求時,直截了當地拒絕或表達憤怒、抱怨往往無濟於事,搞不好還會激怒客戶,丟掉訂單。最好的方法是畢恭畢敬、小心謹慎,或曉之以禮、動之以情,最終只有一個目標,儘量減少錯誤,最終拿到訂單。

  小李就是將老闆看成自己的客戶,幫助老闆實現了他的目標。當“客戶”身上發生不合理的情況時,你要做的就是以最恰當的方式,提供你的建議,並努力提高工作績效,使之朝最有利的方向發展。

  所謂“老闆的錯誤”其實只說明你和老闆看問題不一致。員工不是老闆,常常不能從更高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另外,敢於替老闆承擔部門決策失敗的責任,是一個成熟的下屬應有的心理能力。這種能力可以真正幫助老闆和企業成長。

  具備留學經歷、擁有洋文憑曾經一度是成為職場寵兒的保證,然而在20XX年,“海歸”找不到工作而成為“海待”,開始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日前,一份調查表明,有60%的“海歸”受調查者願意將月薪標準下降1000元。一些還想出國的年輕人暫緩放慢打點行囊,職場的“學歷崇拜”開始迴歸理性。 據悉,受調查者中已有3個月未找到工作的佔30%,另有15%在5個月內都沒有找到工作。另有資料顯示,去年上海找不到工作的“海歸”已達7000人,有關人士預計今年這一數字還將提高。 從英國LEEDZ大學傳媒專業畢業的張可已經回到上海半年了,曾在本市重點大學讀完本科的她順利直升研究生,但覺得國內讀書“太順利”,於是加入了出國的大潮。但是學了兩年回來,才發現自己原先一點沒有工作經驗成了現在找工作的重大障礙。“即使是國外研究生也沒用,反而不如當初我本科畢業的很多同學,有的都買了房子,而我還一無所有,連開頭都這麼難。”張可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投資30萬元讀的這個研究生是不是有用。 現在,國內學生更加關注留學物件國的社會環境、治安狀況;更加關注出國所學專業是否能夠在國內或者國外順利就業。不少有出國意向的應屆畢業生選擇了先在國內就業,然後再出國留學深造。 全球最大的獵頭公司光輝國際供職的顧先生表示,海外學歷即金字招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哪裡讀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工作經驗和能力。 業內專家認為,以往學歷和職稱是企、事業單位招攬人才的主要標準。但這種唯學歷論在20XX年有所緩解,MBA的“縮水”、“出國熱”的降溫以及學歷的“貶值”這些理性迴歸,都會給今後的中國職場打下一個良好的鋪墊。


【儘早進行職業規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