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讀後感作文評語

讀後感作文評語

關於讀後感作文評語集錦

  篇一:讀《閃閃的紅星》讀後感及教師評語

  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個叫柳溪村的村子,幾十戶農民在地主胡漢三的剝削和壓迫下艱難地生活著。在紅軍的指導下潘冬子的父親一行人等建立了自己的赤衛隊,他們要打倒土豪分田地,還把胡漢三捆起來遊行。

  後來,潘冬子爸爸的團隊跟紅軍大部隊會師,一起抗日打鬼子,冬子的媽媽在剛剛加入共產黨後,為了執行任務光榮的犧牲了。媽媽的死並沒有把潘冬子打垮,而是更加堅定了跟敵人鬥爭為媽媽報仇的信念。

  此後潘冬子便把紅軍當成了親人。在他這個年紀本該過著幸福的生活,但她卻在艱難和痛苦中長大,最終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

  我們和潘冬子相比要幸福得多。我要學習他的堅強、勇敢和機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要為祖國做出貢獻。

  評語:老師從您的讀後感中感受到你對這本書的喜愛,你能夠把書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出來,這都說明你走進了這個故事,潘冬子也深深地打動了你。所以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本文語言流暢,花了你不少心思吧?希望你能再接再厲,寫出更好的作品。

  篇二:讀後感的方法

  怎樣才能寫好讀後感呢?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

  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

  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

  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

  是說明的部分;

  2.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

  3.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後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 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絡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覆想,反覆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後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藉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絡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絡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

  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 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讀後感的方法

  通常有三種寫法:

  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今天,咱們就重點來談談第二種.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首先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其次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絡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第三,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

  最後,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

  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我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保爾 柯察金那頑強的品格多麼令人欽佩!如果你讀了這本書,就會明白具有鋼鐵品質的人是"大寫"的人.

  保爾一生十分坎坷,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他還堅持寫書,對自己毫不顧惜.書中寫道:他嘔心瀝血寫的稿件丟失了,多麼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來,用頑強的毅力完成了鉅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保爾可謂強者的化身.

  對照保爾,想想自己,感到臉上一陣陣烘熱.記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戶戶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我家卻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媽媽因病臥床不起.聽著孩子們在外面的嬉鬧聲,我的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淚來.媽媽見我落淚了,指著床頭的書說:"軒軒,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你看完了嗎

  "我再次把這本書翻閱,保爾的形象又浮現在眼前.對,我該做一個堅強的男子漢!我應該為家人分憂解難,決定下廚做飯菜.媽媽臉上露出了笑容,緊緊拉住我的手說:"你真是咱們家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啊!"我指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說:"是它教會我的!"

  每當我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每當我受挫折而落淚時,我就會想起保爾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

  評語:這篇讀後感的特點是:有感而發,情感真摯.小作者閱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後,對保爾這一主人公產生了敬仰之情,稱讚他是"強者的化身".當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用保爾這一榜樣鞭策自我做生活中的男子漢.篇末緊扣文題,用"每當??就??"的句式表明了自己的抱負,是畫龍點睛之筆.

  寫好讀後感活用"四字訣"

  讀後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初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但從以往讀後感訓練的情況來看,效果並不盡人意.其實,寫好讀後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訣",則更容易生效. 一,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二,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三,聯--聯絡實際,縱橫拓展.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

  篇三:評價一堂好課的一點感想

  時間:20XX年3月14日

  學習教師:高華英 課堂教學的實質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精神交往中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的過程,評課不僅看教師教學行為,還要看學生學習的狀態。

  一、看教師對學生的態度。

  在課堂難免出現一些“意外”,對這些“意外”事件處理中老師所表現出的反應,可以看出一位教師的育人觀。 (案例一)一次公開教學課上,其間,一位學生的一隻鉛筆盒掉到地下,老師停下講解,微笑著向那位學生使了一個眼神,學生把鉛筆盒撿了起來。無獨有偶,在一次公開教學發生了同樣的事情,教師正在板書,聽到聲響,他猛地轉過身,神情嚴肅地向發出聲響的位置掃了一眼。課堂靜靜的,氣氛格外凝重。

  (反思)從兩位教師對“意外”所持有的態度可以看出完全不同的兩種育人觀:前一位老師,微笑著面對學生,並示意學生撿起來,緩解了學生由於失誤而造成的緊張心理。微笑傳輸著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的資訊,失誤的學生才大膽地撿起地上的鉛筆盒,一場意外化解了。這位教師在課堂之外和學生的的交往是和諧、愉快的;而第二個老師,儘管只是“掃”了一眼,時間短,但老師眼中流露出了責備,儘管是一瞬間的事情,卻給學生造成了很大壓力(掉在地上的鉛筆盒是學生偷偷撿起來的):可能再不會集中心思繼續參與下面的教育活動。

  (結論)課堂中師生無論是無聲的還是有聲的交往,教師在一瞬間的反應,都能看出教師在課堂之外和學生的交往程度和效果,隱藏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可以這樣說,有什麼樣的育人觀就有什麼樣的課堂。老師尊重學生,教與學一定是民主的,學生的學習過程一定是愉快的;相反,老師不尊重學生,學生經歷的`學習過程一定痛苦的,是被動的,上課等於受罪,這樣的課不是好課。 看教師引導。新的課程改革,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組織者,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學生思維的引路人。 (反思)分析這個案列,前一個教師出示畫有隨身聽的掛圖,學生沒有接觸過,教學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原有的知識基礎,發生了學生不是估,只能去猜的現象,這樣引導浪費時間不說,學生思維完全是靜止的;後一個老師,事先充分做了調查,引導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並不停的追問學生,調動了學生思維。

  (結論)很顯然,第一個教師的教學效果比第一個教師要好。教師有效地引導是開啟學生疑問的一把鑰匙,是知識重新構建的一座橋樑,引導要針對不同的學習個體,是雪中送炭,又是錦上添花。因此。評價一節課,關鍵看教師的引導、看老師的幫助、啟發是不是有助於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也是非常關鍵的。

  二、看學生的參與狀態。

  我們看到,有些課,看上去熱熱鬧鬧,有討論,有交流,有答問,但透過現象看本質,學生討論的問題沒有價值,交流不是自發的,交流沒有實際意義。特別是遇到在公開教學和評優課評選時,上課前老師要做充分的準備:分好學習小組,安排組長,經過多次學習的演練。上課只是再一次的演練而已。看課,首先要看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是否是真實的,主動的,是全體參與,還是個別互動的。我們知道,真實是好課的生命和靈魂,真實的、常態下的教育過程,學生互動、參與是積極的,是自然而然的,情不自禁的,是個體需要的一種表現形式。那麼,真實的參與狀態是什麼樣的呢?筆者認為,真實的參與狀態是:全體學生在教師循循善誘、真誠幫助下思維參與的過程;是積極主動、興致勃勃的情感逐漸捲入的過程;是解決問題時個體或是同伴之間深入探究的行動參與的過程;是學生個體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有全體學生積極交流,表述個性化見解學生全體參與的一種狀態。課堂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活潑、專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該獨立思考的時候是獨立思考,該動手實踐就動手實踐,該小組討論就討論;自由組合、尋找學習的夥伴,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由詢問、獨立思考。學生參與學習是否有效、主動、積極,和教師的育人觀有密切的聯絡。只有教師要本著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主動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才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充分的體驗學習過程。 看學生交流的狀態。在實際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有一種誤區,凡是學生回答問題積極,交流氣氛濃厚,認為是學生參與的意識強,都列入好課。

  其實,在過於喧鬧的氣氛中,部分學生是無法思考的,學習困難的學生往往被忽視,個性化思維被熱鬧所淹沒。因此,看課,首先要看每個學生在上課時腦力勞動的情況。看每一個學生是儘自己的努力去思考、主動的交流,還是不經過思考而答問;看學生的交流是觀念的相互補或是交叉碰撞,還是以個人為主,各自為營“平行式”的交流;看課堂交流的氣氛是民主的還是個別優等生唱獨臺戲;看交流時學生是虛心聽取意見,還是輕視其他同學的意見或者是沒有根據的反駁;看遇到困難時是主動和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還是一籌莫展,毫無辦法。

  筆者認為,最真實的交流狀態是的學習者一會兒凝神靜氣、獨自思考,一會兒與同伴和老師探討、交流;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一會兒思維受到阻礙、“卡殼”陷入迷茫,一會兒隨教師的啟發,衝出重圍,達到勝利的彼岸,喜形於色。學生有效的交流,彰顯教師的教育智慧,思想迷茫的學生有撥霧見日的感覺。 看學習任務的達成。每一節課,都有一個教學目標,評課時把是否完成教育目標作為評價的指標。一個堂好課內涵是及其豐富,完成的任務也是多元化的,但目的只有一個:是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智慧。首先從知識層面看,教師要看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情況,這是任何一節好課的底線,不能忽視;其次要看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過程是否是知識的簡單的轉移和對接,是否是強制的灌輸,每一個學生是否經歷了經歷、探究的過程;再次要看學生是否獲得持續學習的信心,都有不同的收穫。

  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導致結論的錯誤,老師能及時給予幫助,學生的努力完全得到老師中肯地評價,學生的尊嚴在學習交流中得到夥伴和教師的維護。知識掌握的好與壞,是可以再補救的,如果學生自尊破碎和思維火焰被無情的被撲滅,帶給學生的將是終身的傷害,有的一生不能補救。所以說,課堂教學的評價不能單看知識目標是否完成,還有特別注意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否科學,是否經歷了探究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是否帶給學生信心和熱愛學習,積極探究的勇氣。

  一堂課雖然只有幾十分鐘,然而短短的幾十分鐘可能影響學習者一生的價值取向、愛好和情趣。因此無論如何評價,落腳點都應放在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軌道上來。

【讀後感作文評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