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大學招生錄取:大類招生與按專業招生的區別

大學招生錄取:大類招生與按專業招生的區別

大學招生錄取:大類招生與按專業招生的區別

  哈佛大學校長博克曾提出:本科生應該透過主修一個學科獲得大量的知識,並且通過幾個不同學科的學習獲得大量廣博的知識。哥倫比亞大學規定理工科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修讀亞里士多德、莎士比亞等大家的經典著作。歐美國家的一些大學裡,學生在入學兩年甚至四年的時間內全部學習基礎課程,高年級或研究生才進行專業學習,從而實現廣泛的通才教育。由此可見,通識教育早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隨著社會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實施大類招生。大類招生以同一學科和相近學科專業通識教育為基礎,成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211工程院校中大部分已實行按大類招生,其他一些一般本科院校也開始實行這一模式。但是,不少人對於大類招生的瞭解仍侷限在按類招生的層面上,對該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情況,不同院校同名稱招生大類之間的差異,哪些考生更適合大類招生等仍瞭解甚少。如果您對大類招生也有很多疑惑,就跟著本文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何為大類?

  近幾年來,按類招生、按類培養的'培養模式備受考生的關注,但是不少考生和家長對該種培養模式並不是很瞭解,什麼是大類招生?

  簡單地來說,就是在本科教育中,按學科大類進行招生工作及培養工作,也即按照一級學科(群)或二級學科(群)進行招生,學生進校後按院(系)統一管理,以學科大類的基礎制定教學計劃,在學科或學科群範圍裡實施基礎性課程的教學,在前二至三年按學科大類培養之後,由學生根據本人意願、專業興趣、就業去向等因素,以及社會需求和自主擇業的實際情況,選擇具體專業方向再攻讀一至二年畢業。這種按照學科大類招生和培養學生的辦法,打破了按專業招生的傳統模式,不少高校紛紛採取或正在採取此種模式進行人才培養的探索和實踐。

  簡單地說,大類招生即是在高校公佈的招生計劃中,大多以類為命名方式的那種,比如經濟學類、機械類、中國語言文學類、計算機類等。但並不是所有按照大類培養的都以類來命名,有些以XX學院、XX班進行招生的,往往採取的也是大類培養的模式。比如廈門大學的人文科學試驗班,包含了中國語言文學類、歷史學類、哲學和人類學4個專業(類)。

  與專業的區別

  長期以來,按專業招生、專業培養一直是各高校採取的主要模式。隨著知識時代的來臨,人們很快就發現這種模式課程開設的專業化傾向過於嚴重,不利於適應知識複合、能力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需求,不利於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由於以往的專業設定都是依據按計劃統一招生,按計劃專業培養,按計劃對口分配的原則設定的,這種模式也無法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受教育者要求自身發展的強烈願望。

  於是,隨著社會對基礎堅實、知識廣博、適應性強的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漸開始採取按大類招生,讓學生入學後接收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大類招生不僅是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思潮的大勢所趨。具體而言,按大類招生與按專業招生相比,具有以下差異。

  第一,高校招生計劃數不再按專業劃分,而是按當年計劃招生的專業類(考慮院系間的專業佈局,該專業類所包含專業一般具有學科相近性)劃分,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只需填報相應的大類專業,不需要選擇確定自己就讀的具體專業。

  第二,在培養期間,同一專業類招生錄取的考生第一第二學年在同一個教學平臺上進行本專業類的通識課程學習。兩年後,學生會結合個人的愛好、特長,考慮自身的條件、學校教學資源情況及就業狀況,積極接受導師的指導,再根據學生志願和學校有關規定,由學生選擇專業或專業方向而進入相應的專業學習。

  第三,與專業招生相比,按類招生的專業類名稱沒有專業名稱劃分得詳細,一般是某一學科領域內的一級學科(群)或者二級學科(群)。比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07年實施的按類招生計劃中就將48個本科專業劃分為13個學科大類,即地學類、資源類、工程類、機械類、電信類、地球物理類、計算機類、資訊科技類、材化類、管理工程類、公共管理類、經濟類。其中地學類包括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在某一類中又包含一個或多個專業,比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管理工程類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旅遊管理、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財務管理、工程管理等專業。對於不能劃入以上13類的專業,學校仍然採取按專業進行招生,比如有:生物科學、法學、物理學、社會體育、英語、廣播電視新聞學、寶石及材料工藝學、藝術設計、音樂專業。

  第四,不同的高校在按類招生的過程中結合本校的教學資源、學科建設、專業佈局、院系建制、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畢業派遣等問題制定相應的培養模式,彼此之間也不盡相同。

  

【大學招生錄取:大類招生與按專業招生的區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