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中考閱讀解題技巧

中考閱讀解題技巧

中考閱讀解題技巧

  一、中考記敘文閱讀解題技巧

  1.問文章體裁?答:此文是一篇,中考閱讀答題技巧(轉)。備選答案有:詩歌、小說(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議論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文章內容?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蹟、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讚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5.劃分層次?(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6.記敘線索及作用?線索(明線和暗線)---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7.為文章擬標題。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題目可以從--A內容上B主題上C線索D設定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

  示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2)說明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瞭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點明瞭本文說明物件。

  9.瞭解人稱的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語言特色?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詼諧幽默。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

  12.寫作手法及作用?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象、聯想、象徵、開門見山、託物言志、設定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常用具體如下: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透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物件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物件,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物件,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定懸念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有:

  A、可以用詩經裡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G、倒敘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語句整齊、意韻鏗鏘,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覆: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方法:聯絡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答:"×"一詞原指,這裡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或語段的作用?有些情況要結合第三點和第四點來回答。

  答:一、內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義和象徵義。點明主旨、昇華主題、,畫龍點睛、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有時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補充說明。

  二、在結構上:在文章開頭:(1)總提、總領全文、開啟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間:(1)承接上文(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啟下(過渡)(4)為後文作鋪墊;標誌思路、為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等作用

  在文章結尾:總結上文、全文、照應開頭、獨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綿長,發人深思、卒章點題,意味深長等作用。

  三、表達效果上:昇華中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從寫作手法上:常有開篇點題、為後文設伏筆、作鋪墊、深化中心、點明主旨、襯托、渲染、呼應、照應、對比、象徵、先抑後揚、預示性作用。

  16.表達方式?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7.分析寫景狀物記敘文景物描寫的方法--①時間推移法②空間變換法③穩步換景法④分門別類法

  18.領會寫景的作用和寫物的目的。藉助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以"狀物"為主記敘文,往往使用"託物言志"的寫法。

  19.描寫的種類及作用?瞭解描寫的幾種形式(1)從不同的感覺來描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2)以動襯靜,動靜結合(3)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4)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

  種類:一是人物描寫:A、正面描寫(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5)語言(對話)描寫(7)心理描寫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作品主題。B、側面描寫作用是:襯托了人物某種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徵。

  二是環境描寫:分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

  重點了解幾種描寫的作用及答題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②語言(對話)描寫和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③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④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天氣、季節和景物場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的×命運、表現人物某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佈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時代特徵、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渲染×環境氣氛。襯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

  20.分析人物形象: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透過分析典型事例來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透過對人物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等)方法的分析來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21.小說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環境、情節。其中情節包括(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22.運用正副標題相結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強表達效果。

  23.續寫小說結尾。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4.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5.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答:A、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26.語言賞析或廣告:

  型別1、分析某個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對策:(1)瞭解用詞之美--動詞形容詞精闢準確,把事物說得形象具體;使用成語,為文章增色;關鍵詞能為中心服務。

  (2)掌握答題技巧:把握詞語的比喻意、引伸意、雙關義。如阿來的《詞典的故事》中"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漂亮"一詞就要從它的引伸意義去答題,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來,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憐憫使我對阿姨產生好感的內心活動。

  型別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說理由。

  對策:(1)瞭解語言美的幾種形式及作用

  ①修辭之美--見第13個知識點.結合第28答題點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就不同。疑問句造成懸念,感嘆句便於抒情;反問句加強語氣語調引人深思;排比句疊句氣勢磅礴、層層深入;對偶句鏗鏘凝練,重複餘韻悠然,也可以從靈活多變、富有表現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處)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作用:可以給人以啟迪教育作用。)

  ④內容之美---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又與中心連線緊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穎,能很好地為中心服務。)

  (2)注意答題格式:我喜歡xx句,因為它xx。

  27.文章用典的賞析:一是豐富文章主題,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28.品味句子和關鍵詞。最好找詞語點評或整體點評:即怎樣寫、寫得怎樣和寫出什麼、給讀者怎樣的感受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或效果,2011中考《中考閱讀答題技巧(轉)》。

  答:A、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應選擇有生命力的詞語進行。

  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或從正面和側面點評。

  C、深層含義(聯絡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讚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29.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的位置能否調換。

  答:A、能或否B、詞語:分別解釋兩個詞。句子: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

  C、詞語:為何這樣安排先後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內在的順序)。句子:指出這兩句有什麼關係,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說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並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

  30.問記敘文的表達方式和作用?答: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兼用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①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裡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真摯深沉的感情,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②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義,以深化主題,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③說明是為了簡要地解說事物,闡明事理,使所敘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議論有時是融為一體的,無法截然分開的。

  31.問文章寫作特色:可從文章選材、結構佈局、語言、立意等角度考慮,要結合該文寫作的手法。

  ①選材:材料典型、真實、詳略得當、表現、突出了中心。

  ②結構佈局:佈局合理、巧妙、結構嚴謹。

  ③語言:樸實或生動、形象、準確;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暢,修辭的運用等。

  ④立意:思想深刻、新穎,以小見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現技巧:一是修辭手法:共八種。二是表達方式:有五種。其中描寫可細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樂景寫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

  三是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聯想、想象等。四是結構手法:包括開門見山、卒章顯志、以小見大、先抑後揚等。

  32.評價、鑑賞人物、文章主旨(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資訊,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性格思想個性)。一般地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

  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透過…的敘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蘊含著的思想意義,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揭示了/批判了/讚美了/勸誡…(某種思想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並闡明理由。在整體感知文字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絡具體材料展開回答。

  33.問閱讀後的體會、體驗、啟示、見解?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證明。即提出、分析、解決問題。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A、指出本文蘊含著的思想意義以及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穫、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

  B、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說明,闡明理由C、所以我們應該怎樣怎樣。

  二、中考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

  1、說明文的型別: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物件和目的)。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物件;

  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為說明物件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物件加內容)。

  2、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3、說明方法: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複交叉的現象。

  ③.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物件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物件/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物件的作用。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

  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後,左到右,整體到區域性,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築物或實體)。

  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別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

  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式的文章。

  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於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5、說明物件: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6、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並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線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7、中心句:出現的位置開頭或結尾,有時在句中。判斷,多為概括性較強的句子。敘述句、描寫句、闡釋句、疑問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體文章也如此。

  ü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8、說明語言

  型別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型別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型別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型別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

  型別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見考點:1、對說明物件及說明特徵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準確性的體會。

  三、中考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1、論點(證明什麼)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帥分論點)⑴明確: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透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麼證明)⑴論據的型別: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須為四個字)①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記敘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④比喻論證比喻在說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③聯絡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4、議論文的結構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型別:①並列式②總分總式③總分式④分總式⑤遞進式。

  5、議論文的語言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係)。

  6、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7、常見考點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誌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箇中心論點。

  第五、透過論據來反推論點: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援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絡。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係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準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願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此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的?

  答題思路是:作者為了證明…觀點,首先使用了…論據,然後對…論據進行了怎樣的分析,從而證明了…觀點。關鍵要說清楚證明過程的層次性。

  ④、議論文的論證方法考點

  論證方法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關係的紐帶,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種:

  1、舉例論證: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的方法。因為"事實勝於雄辯",所以舉出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證:是引用具有權威性的言論證明論點的方法。所以這種方法使用得當,有很強的論證力量。分析引證法的作用,應先弄清引用了誰的言論,是為了證明什麼,再把握引證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3、比喻論證:就是透過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論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可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對比論證:是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和道理進行鮮明對比,從而證明論點的方法。分析對比論證方法作用,兩個方面XX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答題思路:(1)道理論據,增加論據的權威性。(2)事實論據,從哪個角度來證明論點。(3比喻論證,或生動形象證明了…,或深入淺出證明了…(要根據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係來確定)。(4)對比論證,兩個方面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⑤、議論文的語言特色考點: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色:①、要從邏輯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準確,嚴密:②、要從說理的角度分析其敘述的概括性和簡潔性:③、要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下面從不同角度解釋一下:

  A、語言準確表現為:①概念使用準確,②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恰當。

  B、語言嚴密表現為:判斷和推理嚴密,語言表達周密,邏輯性強。

  C、語言鮮明表現為:表述明確,不模稜兩可,態度明確,愛憎分明,恰當使用修辭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D、語言概括簡潔表現為:議論文中事實敘述不細緻,較籠統。用議論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詳細敘事。否則會喧賓奪主。這一點一般的議論文都有體現,就不再舉例說明了。

  答題思路:如加點詞語有什麼作用?思路:(1)確定、回答詞語在語境中的(表層)含義;(2)詞語對錶達中心或闡明觀點的(深層、比喻或引申)作用;這類題主要考語言的準確周密性和形象生動性。又如詞語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答題思路:(1)解釋詞語的含義;(2)闡明詞語之間的時間或事理程式的先後順序,強調其先後順序或層次性。

  ⑥、議論文中代詞的指代物件考點:這種考題在各種文體的閱讀中都較為常見。基本上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需要聯絡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內容,這種情況,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代詞之前,找到後可用其替換代詞,通讀句子視句意變化與否來檢驗其正誤。

  ⑦、開放性、拓展題考點

  這種題一般都是,考查學生閱讀文章後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或理性思考。解題時需結合文章發揮個人從閱讀中獲得的感悟。答題方式:相當於寫一篇小的議論文,要有論點、論據。注意必須引用名言或名人軼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認識。

  ⑧、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考點

  答題思路: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都是為論點服務的(不同表達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議論成分的目的來確定)

【中考閱讀解題技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