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演講稿> 中考衝刺演講詞

中考衝刺演講詞

關於中考衝刺演講詞

  篇一:衝刺中考演講稿

  衝刺中考演講稿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時間,是一首無聲的歌;時間,是一縷無痕的風;時間,是一張沒有回程的車票。向前看,彷彿時間悠悠無邊;猛回首,方知生命揮手瞬間。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曾經有歡暢的笑,曾經有痛快的哭,曾經有揮灑的汗,曾經有收穫的甜......是的,經過了春耕夏耘,我們終於迎來了收穫的季節。如今,寶劍在手,寒梅飄香,背水一戰的時刻到了,我們的心在一起跳動。

  同學們,決戰的號角已經吹響。俗話說:三分甜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中考的戰鼓已經擂響,我們別無選擇。“狹路相逢勇者勝”,此時不搏何時搏?臥薪嚐膽的勾踐,聞雞起舞的祖di,面壁靜修的達摩,程門立雪的楊時......告訴我們:目標引導行動,行動決定命運,衣帶漸寬終不悔,不到長城非好漢。沒有經歷風雨的果實不會甜美,沒有遠大目標的人不會成功。

  偉人告訴我們:只有勤奮才是通向智慧聖殿的唯一道路。魯迅說過:“不恥最後。即使慢,馳而不息,定能達到他所向德目標。”在這最後的衝刺中我們決不氣餒。青春的理想,成功的鑰匙,生命的意義,都包含在兩個字中---奮鬥!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可以撬起地球。”其實,我們可以相信,給誰一個支點,誰都可以把地球撬起來。人本來沒有多大的區別,關鍵在於是否正確地把握一個最佳的支點,讓我們用我們奮鬥來做支點,迎接命運的撞擊。

  同學們,我希望你不要做過客的流星。因為,你曾用智慧培育理想;不要摘青色的青果,因為你曾用汗水澆灌希望;不要做漂泊的扁舟,因為你曾乘風破浪,渡過學海茫茫;不要做退縮的懦夫,因為你曾披荊斬棘,踏過書山坎坷。

  秣馬厲兵三個月,敢抒凌雲之志;砥礪磨劍意百天,誓酬蹈海雄心。一百天,願你們奮發圖強,持之以恆。舉胸中豪情,傾熱血滿腔,與雷霆碰杯,同日月爭光。“三年礪劍今日策馬闖雄關,一朝試鋒六月揚眉凱歌旋。”

  你們看:

  老師們已經為你們點燃決戰的狼煙。

  學弟學妹也正為你們的衝刺擂鼓吶喊。

  滿懷期望的微笑也掛滿了父母那飽經風霜的臉。

  立壯志,展雄風,振翅搏長空,

  戰百日,迎中考,誓志揚一中!

  同學們,努力吧!是船,就要搏擊風浪;是漿,就要奮勇前進;是雄鷹,就要以飛沖天!我堅信,今年六月的笑臉將更加燦爛。現在,送給所有同學一副對聯:

  十載寒窗,百天苦練,何人健步登今榜?

  一腔熱血,萬丈豪情,我輩英才奪桂冠!

  橫批:百日圓夢

  同學們,讓我們擁抱理想,以青春的名義宣誓:

  不負父母的企盼,不負恩師德厚望,逐鹿中考,捨我其誰!奮鬥百日,名題今榜! 謝謝大家!

  我們共同走過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這裡,代表全體 20XX 屆畢業生向我們的母校道別,向延安的師長們道別,向朝夕相處的同窗們道別,也向這段不能忘懷的歲月道別! 經歷了中考的緊張和忙碌,我想我此刻的心情應當和在座的各位一樣,縱然喜悅,也掩不住回憶與留戀。

  這四年的路,我們走的辛苦而快樂,四年的生活,我們過的充實而美麗,我們流過眼淚,卻伴著歡笑,我們踏著荊棘,卻嗅得萬里花香。四年的歲月, 1460 個日日夜夜,聽起來似乎是那麼的漫長,而當我們今天面對離別,又覺得它是那麼的短暫。 四年的時光,彈指一揮間,但很多記憶將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為珍重的收藏:葳蕤的梧桐樹,寬闊的操場,如畫的長廊,明亮的教室 ...... 我們一定還記得剛入校時你我所立的雄心壯志,一定還記得在教室、圖書館和實驗室中你我孜孜不倦學習、研究的身影,一定還記得老師的諄諄教誨和習題獲得突破時你我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一定還記得在運動場上你我生龍活虎的鍛鍊場景 ..... 太多太多的情景值得我們去回憶。延安四年,我們更進一步學會了分析與思考,學會了豐富與凝練,學會了合作與競爭,學會了繼承與創新,也進一步學會了如何不斷超越、突破自己的極限而成長。如今我們就要畢業了,所有這些溫暖的記憶都將銘刻在我們內心深處,那是我們生命中最難忘的日子。 喜歡好友常說的一句話:“我們都是隻有一隻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擁抱才能飛翔。” 四年的同窗友誼,讓我們學會了彼此相信並依賴。四年的生活,我們都有過低谷,但我們相互扶持、鼓勵,朋友溫馨的笑容、班級溫暖的氣氛,讓我們都走了過來,讓我們學會去愛、去堅持、去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喜歡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初三,被淹沒在題海中的我們卻突然清醒地發現,我們對初中的印象,不再是堆疊如山的試卷、做不完的習題,而是對初中,這個令我們心動、也撫育我們成長的知識殿堂的感激和熱愛,是雙眼觸及“延安”這個熟悉名字時的強烈感應。回望四年來學習中的每個鏡頭,我們都經歷了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是知識的,也是情感的。老師們在課堂上或滔滔不絕,或循循善誘,或旁徵博引的風格,為我們展現了知識的無限魅力。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看到了祖國的生命和血脈,更看到了無數的機遇和挑戰。老師,您用您辛勤的汗水、無私的奉獻、無數夜的伏案耕耘,給了我們一個清醒的頭腦、一雙洞察的眼睛和一顆熱忱的心靈,把“自信自強”的校訓融進了我們的血脈、我們的生命。再華麗的辭藻也無法表達我們對您——既是老師、有是朋友、更是親人的尊敬和愛戴。學生即將遠行,請允許我們深情地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是的,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友誼,三年裡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凝聚成今日的成果,我們的初中生活也即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句號也將是我們邁向更高層次追求的號角。我們的母校,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時代,都是指引我們腳步和方向的恢弘力量。同學們,讓我們牢記母校領導、老師們對我們所有畢業生的殷切期望;讓我們牢記母校“自信自強”的校訓;讓我們牢記母校“四會”的辦學目標,帶著在這個美麗的校園裡耕耘四年的收穫奔赴八方,在高中及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書寫新的華彩篇章! 現在的我們,站在時間的交匯點上,回望過去,遠眺未來,原來,畢業是傷情而張揚的告別,讓今宵的月色格外親切,讓明朝的陽光別樣熱烈。畢業是一種去意回徨的境界,是行色匆匆的回眸一瞥,所有繽紛燦爛的往昔時光,都被點選成生動傳神的細節,曾經有過的光榮夢想,曾經有過的深沉激越,正召喚著我們重新聆聽愛的聲音。畢業是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歌,是散場之後的餘音繞耳,所有甜美或者苦澀的故事,定格為熱淚盈眶的欣悅,依然真誠直率的目光 ,依然奔流激盪的熱血,正牽引著我們再一次傳唱,傳唱那飄逝的日月春秋。畢業是各奔東西甚至天各一方的分別,畢業是執手相握心心相印的經典時刻,低眉處無奈流年似水,揚帆行有志風華如火,畢業是一切都並非結束的鄭重開始,畢業是一切都沒有飄散的深沉銘刻。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時間作證,承載著延安領導、老師們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囑託,我們一定會做擁有智慧並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懷大志並腳踏實地的人,做德才兼備並勇於創新的人,做富有責任並敢挑重擔的人! 同學們,臨別之際,讓我們立下誓言:今天,我們以作為延安的畢業生為榮;明天,延安將會以我們——祖國的棟樑,為榮!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讓民族精神走進心靈

  各位評委、各位同學: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讓民族精神走進心靈”。

  有人說,民族精神如一縷春風,像寒冷時母親給兒女們送來的溫暖;有人說,民族精神是一泓清泉,像酷熱時母親為兒女們扇出的涼風。

  突破空間的約束,翱翔歷史的長空,我們的熱血會開始沸騰。“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文天祥《指南錄》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我們的激情四處燃燒。突破時間的縛束,我的思緒會變得飄逸。“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言語更是讓我們為之震撼。

  是什麼讓他們如此信念堅定?是什麼讓他們奮不顧身?是母親,是祖國,賦予了他們偉大的精神——民族精神。不必說遠古的屈原、文天祥,也不必說近代的關天培、林則徐,感受一下你所熟知的生活,你會發現我們有著同樣的思想感情,透過“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壯語,我們看到了民族精神的偉大力量。

  朋友,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飯菜時,可曾想起“粒粒皆辛苦”,可曾想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當我們談論學習為了什麼時,可曾想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周總理?當我們高談闊論軍事之強時,可曾想到為國爭光的錢學森?當我們高談闊論科學發展之時,可曾想起航天英雄楊利偉呢?

  是它——民族精神,讓母親美得無與倫比,讓我們刻骨銘心,讓我們高歌母親的偉大,高歌民族精神的源遠流長,共創美好的明天吧!

  我閱讀 我成長

  各位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今天,很榮幸能站在這裡,與大家一同分享閱讀的樂趣。我演講的題目是《我閱讀,我成長》。

  首先,我想問大家,您愛讀書嗎?相信多數人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因為,我也愛讀書。書籍——這一座智慧的殿堂,這一片思想的森林,這一片文明的沃野,包羅永珍,藏珍蘊奇,怎能不使人心醉神迷,留連忘返?無論是朝霞燦爛的早晨,還是炊煙裊裊的黃昏;無論是月光如水的良宵,還是風雨大作的暗夜,開啟書,我就忘記了一切悲傷與孤寂,心頭充滿了愉悅與寧靜。從而,綴飲知識的瓊漿慢慢成長。

  是的,是讀書,讓我由一個懵然無知的孩子,變成一個對世界有初步瞭解、開始懂得思考的中學生。讀童話,我走入一個純淨美麗的世界。當看到小人魚為了所愛的王子,毅然放棄了三百年的生命,化為海中的.泡沫時,我忍不住潸然淚下。那天,我一整個下午在小溪邊徘徊,看著澄澈的流水,想著小人魚的善良與美麗,一種難言的憂傷與真誠的感動,佔據了我幼小的心靈。而當看到童話中的主人公憑著勇敢與智慧戰勝邪惡時,我又為之高興不已,拍手稱快,就這樣,我開始懂得了真、善、美。

  有人說“優秀的書籍就像一盞神燈,它照亮人們最遙遠、最黯淡的生活道路。”的確,讀傳記,讀翩翩風度、錚錚鐵骨;讀詩歌,看蒹葭蒼蒼、楊柳依依;讀哲學,解心靈之惑、悟蒼穹之遠……我的世界因此而遼闊,我的生活因此而充實。

  不過,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史書。翻開近代史,書中有南湖紅船迎著迷茫煙雨艱難地起航,有抗日戰士直衝雲天的熱血,有馬蹄聲碎、喇叭聲咽的悲愴,有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氣象,也有千里躍進萬馬奔騰的豪壯,書中更有一曲曲直沖霄漢、光照九州的正氣歌!一段段歷史,一頁頁記載著苦難與輝煌的文字裡,我看到了先輩前賢們雖九死猶未悔的艱難探索,我看到

  了人們對公平、自由與正義的不懈追求!我看到尋求幸福的道路百轉千回荊棘密佈,我更看到人們披荊斬棘跋山涉水一往無前的勇敢!這一切,都讓我明白肩上的責任,讓我看清前方的路,更使我明白,該怎樣煅造一個潔白而美麗的靈魂!

  各位朋友們,同學們,我想對你們說,享受閱讀吧,這會讓你享受到陽光的明媚,空氣的清新,享受到心靈的愉悅和生命的奇妙!享受閱讀吧!讓思想的火炬飛越亂雲飛渡,雨腳如麻的歲月,穿行在漫漫長夜亙古荒原,在坎坷中前行,在低谷中攀升,照亮你前行的長路。享受閱讀吧!乘著書的翅膀,掠過千山萬水,走近自然,期盼幸福,收藏陽光!

  讓我們都來開啟書,開啟神奇的世界,開啟無窮無盡的希望。讓文明之火薪火相傳,讓智慧之聲響徹美麗人間!

  真知點化人生,汗水鑄就輝煌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你們好!我是XX,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真知點化人生,汗水鑄就輝煌》

  同學們,你可還記得第一次背起書包走進學校的情景?可還記得開啟第一本課本、學寫第一個字的喜悅與新奇?那踏進校門的一小步,卻是人生的一大步。人生的探索之旅由此啟航,我們以智慧為帆,勤奮作漿,開始駛向 那無比浩瀚的知識海洋!

  我們的學校,是知識的寶庫,是文化的走廊,是師生的樂府,更是人才的搖籃。沒有遏抑、沒有權威、沒有功利,有的是鮮活的課程與思想,創造的衝動與執著,不倦的探尋與思考……”同學們,在這寶庫中 、走廊上 、樂府裡,沐著晨光,你是否想過,今天該幹些什麼?踏著夕陽,你是否問過,今天有多少收穫?狄更斯說過,“我所收穫的,是我種下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有才能的人,就看你去不去爭取這個機會。常用的鑰匙最光亮,才能來自勤奮學習,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鄭板橋、白居易、李時珍等人的成功之路證明了這一點。你是否也渴望像他們一樣,以勤奮去獲取知識,提高你的才能,改變你的人生?在這裡,我且用一首詩與各位共勉:“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豔,卻不知 當初它的芽兒,曾浸透了戰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的確,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我們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代,大好韶華,豈能讓光陰虛度?“攻書山渡學海因拼搏放飛夢想,掘潛能彰雅趣憑競爭譜寫人生”。只有勤奮求知、拼搏進取,我們才能奏響青春之歌的最強音! 培根說過,精神上的各種缺陷,可以透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來改善一樣。在這個大千世界中,觀察,傾聽、思索與發問讓我們學會了求知並獲取一個又一個財富。求知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的本能,謀生的需要,更應該是生活的享受。孟德斯鳩說過,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唯有求知,可以染綠內心的荒漠,唯有求知,才有望改變世界的荒涼!知識改變命運,真知影響人生,這是早已被無數成功事例、無數偉人證明了的道理。校園,本就是求知者的樂園。在這裡,有思想的火炬穿行在漫漫長夜亙古荒原,穿越坎坷穿越低谷,照亮你前行的長路;在這裡,我們乘著書的翅膀,掠過千山萬水,走近自然,走近科學,走近成功的彼岸!

  同學們,只要我們樹立遠大理想,腳踏實地刻苦學習不懈探索,就一定能用辛勤和汗水鑄就美麗人生!讓我們努力學習,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打造書香校園,走好求學之旅,讓文明之火薪火相傳,讓勤奮的汗水澆開知識之花!讓智慧之光照亮我們的心田!我們用拼搏書寫一個無悔的青春!

  文明從我做起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裡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美,原來如此簡單

【中考衝刺演講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