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讓初中生樂於寫作的教學策略

讓初中生樂於寫作的教學策略

讓初中生樂於寫作的教學策略

  傳統的初中作文教學以“考”為目的、以“教”為方式,偏重寫作理論的講授,只顧從考試出發照本宣科、按綱施教,而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學生鮮活的體驗拒之門外。久而久之,許多學生變得對生活麻木、思想淺薄、認識偏頗,對豐富多彩的生活不能“心動”、對自己的思考和體驗不會“筆動”,對美德善行更不想去“行動”。

  怎樣才能使初中學生不把作文當成一種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美好的傾訴呢?我認為可以從下列三方面展開作文教學。

  一、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表達真情實感,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練筆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活中汲取作文之源,積聚作文能量,成為“有米之巧婦”。

  1.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許多學生認為,他們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環境裡,每天重複著兩點一線(學校與家庭)的單調生活,無從積累寫作素材。其實,學生的生活並不像他們所想的那麼枯燥,在他們的身邊,隨時都在發生著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只不過他們因心不在焉而熟視無睹,使得這些有豐富內涵的平凡小事從他們眼前悄然而逝。

  因此,我經常提醒學生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建議學生多寫隨筆,記錄自己有所感觸的事情,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大至國家大事,小到生活瑣事,可以是使自己高興或沮喪的一件小事,同學間一段有趣的對話,自己感興趣的一堂課,與老師的一次談心,學校開展的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外出欣賞到的一種美麗的自然景物……總之,由校內到校外,由家庭到社會,只要學生覺得有意思、有感觸的事情,就鼓勵他們隨時記下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不受任何形式限制,這樣以“每日一記”的形式把自己的見聞感受記錄下來,天長日久,就形成了一本內容豐富的生活札記。它真實地記錄了學生個人的成長經歷,而在隨筆記錄中,學生也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

  2.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

  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寫作的素材,還能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場所,真實的生活體驗給學生帶來愉悅,學生在活動中既獲取知識,增長才幹,又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產生寫作靈感。

  我會透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生動直觀的寫作材料。例如,結合學校開展的大課間活動,事先要求學生盡情參與活動,關注活動的整個場面,運用各種感覺器官感受活動的過程。回到課堂,讓學生暢談本次活動的見聞感受,再讓學生整理思緒,將活動過程具體生動地表達出來。學生便能輕鬆寫出富有活動氣息的文章。此外,我還努力創設條件,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會、郊遊、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活動。活動前加以提示,活動後相應指導,使學生開闊視野,文思活躍,快速成文。

  總之,作文教學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生活、體驗生活。讓學生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用嘴去問、用腦去想,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認識能力,豐富學生的作文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態度和作文習慣。只有這樣,學生寫起作文來才會得心應手,寫作能力才能穩步提高。

  二、善用教材,以讀促寫,模仿成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絡,善於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我認為教材是作文教學的基石,以讀促寫是有效的作文指導方法。這種方法是把閱讀當作主體,以閱讀促進寫作,而不是直接教學生寫作的方法。

  教材中有很多優秀的文章,這些文章給學生寫作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課文為學生找到寫作的基石。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挖掘教材,在作文教學中設計各種形式的片段練習,進行模仿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由於課上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在每一節課中,都有充裕的時間用於學生的習作,教師可以結合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設計一些便於操作、簡單易行的作文訓練點,進行小練筆、片段訓練、口頭作文訓練,比如,教授《三峽》一文時,讓學生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並運用這種描寫方法進行《精彩的校運會》小練筆;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學生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並運用這種描寫方法做《校園一角》片段描寫;教授《我的母親》時,與學生探討記敘結合抒情和議論的方法並用多種表達方式寫《我的父親》等等。在下一節課上,教師再把作文的具體要求佈置給學生。由於課堂上學生作文主體框架已形成,此刻再拿起筆二次作文就感到輕而易舉了,同時二次推敲也能激發學生為寫出好文章需再閱讀的願望、興趣。

  模仿是學習作文的最初形式,學生在仿寫中逐步掌握寫作的要領,範文的寫作技巧變為學生自己運用自如的表達技能,由此實現創作的提高。由仿到創新,使學生實現寫作知識的最直接的遷移,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由怕寫作文變為愛寫作文。 三、開展活動式作文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加強平時練筆指導。”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靠體驗去感悟,體驗憑活動來展現。活動式作文教學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

  活動式作文教學需要在一定的預設情境下開展。這既是實現作文教學目標的需要,也是有效開展作文教學的必然做法。不過,我們對作文的預設並不是要抑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相反,我們更要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激發作文興趣,提高寫作水平。具體的做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我推薦開展以下幾種活動:

  1.材料解讀活動

  首先由教師提供相關的話題、材料,並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材料內涵,準確理解材料。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自由討論,各小組再彙報自己對材料的理解,然後全班一起就各組觀點展開交流,最後確定對材料的正確理解。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當只起指導、扶助作用,僅在意見難以統一時,加以干預。

  2.題目擬定活動

  準確理解相關話題、材料之後,下面要做的就是擬一個好的作文題。這向來是學生作文時的一個難題。我們建議開展作文擬題活動,大家一起來,集思廣益,集中眾人的智慧,擬出幾個好題目,以供選用。該活動的要素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師提要求,包括題目要符合話題和材料,題目要新穎,語言要凝練等。其次,每人擬出一至兩個題目供選用。再次,各小組先交流,推薦一兩個較好的題目。最後,全班交流,選出所有合適的較好的題目。還可以對題目進行修改,再供大家使用。

  3.語句仿寫活動

  語句不美是學生作文的一大缺陷,乾巴巴的語言表達是很難出彩的,也不可能在考試中吸引眼球,獲得高分。為此,教師可以開展語句仿寫活動。所謂語句仿寫活動類似於中考試卷中的“仿寫”,但不同的是,作文訓練中的仿寫活動要由師生合作,教師引導,學生模仿,並且要做到對事例的高度概括。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以“苦難”為話題作文,可以先寫一個句子,讓學生跟著模仿——“人生如爬山,苦難便是通向山巔的崎嶇小路。不曾經歷苦難,你就永遠只能在山腳下徘徊,永遠無法領略虎嘯生風,群峰疊翠的無限風光。曹雪芹滿腔辛酸作成紅樓夢,貝多芬用苦難譜寫第九交響曲,諾貝爾用生命的代價換取了震懾世界的一聲巨響。”學生要做的是,首先找到一個合適的事例,再模仿教師所給的例句形式來寫個句子。這樣做的好處是,既鍛鍊了學生蒐集事例的能力,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同樣可以把學生寫得較好的向全班誦讀展示,更可以把那些值得修改的句子向全班展示,並要求同學們一起動手修改,這樣更有意義。如果能長期堅持訓練,學生作文時將不會再怕下筆了,作文的語言也將會變得美起來。

  4.片段寫作活動

  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裡寫出一篇六百字的文章是有難度的,我認為對文章進行分解,開展片段寫作活動實用而有效。所謂“片段作文訓練”,是指用較小的篇幅,描繪生活中的一個部分、一個側面、一個特點、一個場面、一個情節,少則幾十字,多則一兩百字。如學生軍訓,就讓學生寫寫站軍姿;學生第一次住宿,就讓學生寫寫離開父母的心情;學生第一次學習物理,就讓學生寫有趣的物理現象;中午放學,寫寫同學們爭先恐後離開教室的情形;黃昏到了,寫寫醉人的夕陽。片段作文訓練耗時少,針對性強,形式多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5.文章組合活動

  上面所談的都是作文時要“化整為零”把一整篇文章的寫作縮小成寫片段,把片段的寫作再縮小成語句,這樣既能讓學生易於入文,又能使學生一步步前進,產生成就感,還便於教師作文教學中進行具體操作。最後,我們還要把這些零散的語句、片段整合成一篇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已經選好的題目,已經寫好的句子和片段組合起來,再指導學生寫個開頭、過渡和結尾,這樣一篇文章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修改、講評了。

  教師的指導是為了幫助學生活動,學生則透過活動完成作文的寫作,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輕鬆的作文,讓學生愛作文,會作文。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如果能在寫作源頭上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在作文指導方式上切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使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學生就能在不斷積累,不斷運用中提高寫作的水平,學生自然就對寫作樂此不疲了。

【讓初中生樂於寫作的教學策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