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聯絡高考落榜與“你有大學”

聯絡高考落榜與“你有大學”

聯絡高考落榜與“你有大學”

  隨著今年各地高考錄取分數線陸續公佈,與往年一樣,必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高考落第與“你有大學”。

  如果說,高考落榜者都應該像中榜者一樣高興,那是不可能的。應該承認,名落孫山是一種苦澀的滋味。

  那麼,是不是考不上大學也就與大學無緣甚至失學了呢?我想起了高爾基的名著《你有大學》,有研究者指出譯成中文後的書名欠確切,正確的譯法似應該是“我的諸多大學”或“我隨處有大學”,原因是原文中的“大學”一詞,本來為複數,如果譯成“我的大學”,現行的.譯法就得不到體現,一般的讀者很可能誤解為一所大學。但這裡無心去推敲譯筆,我只想對那些由於種種原因很可能在今年的高考中名落孫山的青年說,高爾基之所以成為大文豪,並不是哪一所大學的什麼系所能造就出來的,他可沒有上過任何大學,但卻讀過一所不掛牌或沒有圍牆的無形“大學”。

  像這類例子,古今中外的文學史、科學史上俯拾即是。

  當然,我並不是說不上大學比上大學就更好。否則,國家就無須費錢費力大辦院校,只須一律聽任青年上高爾基式的大學了。我只是說,當前的條件還不可能讓一切想上大學的人都上大學,總有部分人被留在門外。即便這些年各高校都採取了“擴招”等優惠政策,但仍難盡所有青年的意願。那麼,這大學外的人是否就不能成才了呢,未必的!得看各人的努力。如果不長進,再好的教師及再先進的教學裝置也是白搭,2012高考資訊《高考落第與“你有大學”》。相反,有志者卻能在類似“膠囊公寓”裡憑藉一束昏暗的燈光在學海中“捉鱉”。一個人的造就並不取決於學校的優劣,而取決於學習的勤怠。

  或曰:既跨出了中學的校門,又跨不進大學的門檻,不就是“失學”了嗎?對“失學”一詞,這裡頗有另加一層解釋的必要。通常那種認為無學校就讀就算“失學”,是欠妥的。上學而不學,其實也就失了學。而雖無學可上仍“失學則強”、嗜讀成癖、苦攻不綴,就沒有失學。高考落第,在就業或待業的過程中,即便沒有上業餘學校或補習班,而能堅持自學,又何償是失學!

  有一位自學成材的學者,年青時投考北大,名落孫山。這一打擊可沒有把他震倒,而把他震醒。他站在北大校園的沙灘,對著這個高不可攀的學府發願:“北大呀北大!你不收我做學生,十年後要你聘我做先生!”他這句話不是說說解氣而已,果然一頭鑽入書海泅遊,數年之後,連續出版了一些有見地的論著,學術界為之側目,第九年,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就向他發了教授的聘書。

  這個故事,對我們落第青年,也許能旁通點什麼吧。

  記住,你有“大學”,在你身邊就有你的“大學”!無須註冊的“大學”,學費就是你的決心和毅力!

【聯絡高考落榜與“你有大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