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識

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識

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識

導語: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面對激烈的競爭,不僅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駕馭科學文化知識的能力,而且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適應瞬息萬變的形勢和環境,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識文章,僅供參考!

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識

一、什麼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個整體,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身體的健康是指人的身體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現象,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沒有疾病的發生;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的內在關係協調,心理的內容與客觀現實保持統一,並能促使人體內、外環境平衡和促使個體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狀態,並由此不斷地發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質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緒。

二、心理健康從心理學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標準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瞭解自己,並能恰當地估價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

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適度地宣洩情緒和控制情緒;

9、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三、擺脫憂鬱情緒的方法:

1、 不要為自己尋找藉口

2、 再給自己一點愛

3、 分散你的注意力

4、 改變你的行為

5、 走出憂鬱,建立“三人空間”

6、 瞭解自己的極限

7、 尋找心靈的綠洲----讓身心安寧的放鬆術和冥想術

8、 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 計劃一些積極有益的活動,應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訴說自己的煩惱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寬容、自嘲及“愉快療法”

12、把複雜問題分解成簡單的問題

13、傾盡全力完成一件事

14、運動是自救的基礎

四、中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 自覺學習心理知識,尋求心理健康的良藥

2、 對自己不過分苛求,確立目標適中,養成“平常心態”

3、 對他人的期望不要過高,避免失望感

4、 不盲目的處處與其他同學競爭,避免過度緊張

5、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擴大社會交往

6、 加強意志鍛鍊,保持樂觀的“正性情緒”

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識

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面對激烈的競爭,不僅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駕馭科學文化知識的能力,而且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適應瞬息萬變的形勢和環境。中學生處於青春發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長高峰。其生理、認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識在迅速發展,是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關鍵的時期。但這一階段也是學生最容易出問題的階段。作為老師不僅應該充當好管理者的角色,還應瞭解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的特點,幫助學生形成優良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筆者在教學工作中發現,有些學生由於自身的不成熟,以及來自家庭社會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如果家庭、學校、社會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異,產生不良的結果。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不健康的因素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見增加,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服從長輩的意識淡薄,喜歡獨立思考,不願別人把他們的意志強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過分強調自我,惟我獨尊,對於老師家長善意的批評、幫助不願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們經常用反抗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這種心理如果加以引導,可以激發青少年求異的思維和創新的火花成為一種積極的因素。但是成長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確把握,就會養成偏激固執的不良心態。

二、脆弱、孤獨的封閉心理。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而他們的父母因忙於事業,大多無暇顧及他們,有些孩子就會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不願與老師同學談心裡話,把自己的心理封閉起來。這些孩子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從未吃過苦、受過挫折,在日常的學業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順心的事,心中的苦悶沒辦法得到排解,就會處於焦慮、抑鬱狀態。這種脆弱封閉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會驚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潰。

三、應試教育下的繁忙學業、激烈競爭,也是學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激烈的升學競爭,家長們都望子成龍,這種迫切的願望使學生心理負擔日益加重。頻繁的測驗、考試使學生經常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超負荷的學習強度使學生精神緊張,心情壓抑。當他們面對自己不滿意的答卷時,總是抱怨自己,從而失去了對學習的信心。此外,父母的離異,或親人的死亡等都可能造成學生的不健康的心理。

這些不健康的心理,與素質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老師的一項艱鉅的任務。筆者認為,要做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觀察應該在學生沒有覺察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學生的行為。在平常的教學過程、課外活動、學生的交往過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觀察學生的精神面貌、言談舉止、行為動作、興趣愛好、待人接物的表現。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心理,還應該讓學生建立心靈對話本,讓學生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寫到心靈對話本上,老師定期檢視,以便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然後採取適當的措施幫助學生調整好心理。

二是要和學生交朋友,進行傾心談話。有經驗的老師,經常透過與學生的促膝談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心理或思想問題。談話可以最親切、最直接地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還可以察言觀色、隨機應變,獲得或發現學生心理的一些重要資訊。心理學研究表明,談話過程實際上是交談雙方之間的一種交往與認識過程。談話雙方的心理特徵、態度、期望、動機、知覺、情緒和行為等對談話的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三是用遠大理想的推動作用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學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來源於成績的不理想和同學相處不好。老師要對學生的挫折心理給以正確的指導,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初一入學時,很多學生一時不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有的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心理受到嚴重的挫折。針對這種情況,就要用遠大的理想來激勵學生。並要及時地告誡學生,有了遠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現實有很遙遠的路途,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汗水。經過恰當的教育和激勵,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強了,克服了學習中的困難,學習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成績也將隨之提高。

四是用無限的愛心感化學生,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熱愛學生是形成教育藝術的基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對愛撫情感的渴求是每一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需要。老師只有把愛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師生間才能產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藝術之樹只有植根在愛的土壤裡,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