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瞭解農民的勞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2、嘗試採摘農作物,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活動場地、圖片、影片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秋天來了,有很多水果和農作物都成熟了。你知道哪些?你參與過採摘水果和農作物嗎?請參與過的孩子與大家交流。

  2、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孩子觀察圖中的人是誰?他們在做什麼?都是怎麼做的?

  3、教師出示影片,引導孩子觀察農民伯伯採摘農作物的細節,知道不同的農作物有不同的收穫方法。

  4、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孩子走進田野和果園,讓孩子親身體驗勞動的辛勞,感受收穫帶來的快樂。

  5、分組討論,與大家交流勞動中的感受和收穫。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用繪畫、口述日記等形式記錄秋遊活動和秋天的勞動。

  活動反思:

  秋天到了,到處都是一片豐收的景象,觀看農民伯伯豐收的圖片,讓幼兒瞭解豐收的過程和農民伯伯的辛苦,大多數孩子都去過地裡去幹過農活,有的說掰過玉米,有的說挖過地瓜、拔過蘿蔔、摘過蘋果等等,回答得也特別好,看得出來孩子挺喜歡勞動帶給他們的快樂,也說出了勞動的辛苦,感覺很累,情感這個環節,我感覺還不錯,孩子都知道珍惜糧食,不要浪費。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探索光的興趣。

  2.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並嘗試用符號記錄。

  活動準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並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以及各種玩具;“我的新發現”記錄圖、彩色筆、標誌符號;一段舞臺燈光影片、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實錄與分析

  一、匯入活動:出示電筒,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手電筒發出了什麼顏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後,光顏色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教師準備了什麼材料(各種顏色的布、紙。)

  2.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3.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光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5.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我的發現”圖表上。

  分析:教師讓幼兒在用手電筒和布、紙玩的過程中,自己去觀察、比較、發現。儘管幼兒觀察到的變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可是透過他們個體經驗的整合,以及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完善,使探索的結果全面而細緻。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形狀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教師還帶來了什麼(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起玩一玩,光還會有什麼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麼變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起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5.幼兒展示自己的新發現,並在“我的發現”圖表上記錄新發現。

  分析: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猜測一實驗一再猜測一再實驗的矛盾衝突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幼兒有步驟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觀看舞臺燈光影片,製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幼兒邀請客人教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起表演。

  五、活動結束,幼兒歡樂地離開大廳。

  活動延伸

  教師、幼兒、家長一起尋找資源,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其他的材料後,光還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

  活動反思

  剛開始進行“彩光變變變”活動時,我和幼兒都遇到了不少問題。應對這些問題,我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

  最初,教師一廂情願地投放了手電筒、顏色鮮豔的皺紋紙,並預設幼兒會喜歡的活動過程,可結果讓人失望,幼兒的興趣只持續了十分鐘,是什麼原因呢我把遇到的問題請教聽課的教師,期望透過群眾的智慧給我一些啟示。教師們推薦我不妨先觀察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再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深層次地挖掘。於是我潛下心來觀察思考,發現幼兒對“光”發生變化這一現象是很感興趣的,可是因為我投放的材料太單一,幼兒很快發現了規律,才造成了活動的停滯。於是,我物色了超多能讓手電筒光改變的材料,如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雪花片等……親自試驗,試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不僅僅顏色變得鮮豔漂亮,形狀也發生了變化。這些新發現使幼兒在新一輪的活動中感到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事實證明,追隨幼兒興趣,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選取有價值、有好處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於幼兒透過自己的發現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進取探索報紙的不一樣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並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歡樂。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使幼兒具有必須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準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揹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進取探索報紙的不一樣玩法。

  教師引導:教師今日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遊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能夠怎樣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摺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遊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麼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麼樣的球(能供給足夠的報紙,之後,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著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迴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麼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麼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先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麼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遊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此刻,我來當籃球架(教師把小揹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揹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一)崇尚簡約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著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己;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供給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於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所以,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堅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瞭。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能夠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一樣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一樣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並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3.資料簡約充實。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一般是小班15~20分鐘,中班20~25分鐘,大班25~30分鐘,要想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對一個物體或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幼兒的學習精力也很有限。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追求教學資料的簡約。活動側重於讓幼兒在自由玩報紙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報紙變成紙團的方法,進而自然而然地匯入固定紙球的環節,資料雖然簡約,但幼兒的探索是充實的、歡樂的。

  (二)迴歸本真

  本真課堂中的“本”是指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真”是指課堂教學的真實,同時也是指幼兒的童真。本真課堂應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應讓幼兒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裡任意馳騁、創造。

  1.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活動的三個環節,是從獨自玩報紙、兩兩合作玩報紙、團體玩報紙,到自我探索報紙變成球的方法,再到最終環節中自我選擇材料固定紙球。幼兒的體驗是充分的、真實的,是幼兒自己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的觀察與操作而獲得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表達和創造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獨特的體驗與表現。如在自由玩報紙的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幼兒表現出來的獨特玩法及時肯定,並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

  2.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是獲得創造的源泉,而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最高追求。本活動中,從幼兒興奮的神情中,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探索是自由的、歡樂的。一張張報紙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他們喜歡的籃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灘排球……他們進行著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籃比賽。當幼兒在比賽中不斷地搓、揉紙球時,教師及時地點撥,激起了他們固定紙球的願望。在這個環節中,他們自由選擇材料,採取獨立或兩兩合作或請教師幫忙的辦法固定紙球,然後用固定好的紙球再去進行投籃、足球射門等比賽,從中體驗到自由創造、獲得成功的歡樂。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觀察和介紹,讓小朋友們瞭解不同動物的特點,知道動物之最。

  2.情感態度目標:讓幼兒感受到觀察身邊事物的好奇心,體會其中的樂趣。

  3.操作技能目標:動物形象的模仿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

  2、教學準備:ppt,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1、故事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2、結合小朋友的經驗,介紹動物之最(ppt展示)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是獵豹世界上最聰明的是黑猩猩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鯨

  3、討論動物本領,選擇喜愛的動物扮演活動延伸:

  動物本領設想,"如果我有……";把構想畫下來詳細的第五部分: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引起幼兒興趣給幼兒講一個有關動物王國的故事,引起幼兒對比較動物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何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誰更長》。動物王國裡住著很多小動物,長頸鹿和猴子是鄰居,長頸鹿的脖子很長,他能用自己的長脖子幫助大家做很多好事,大家都稱讚他有本事。猴子聽後就不服了,它要跟長頸鹿進行比賽,它覺得它可以爬的很高,所以它比長頸鹿要高。猴子叔叔是裁判,他讓長頸鹿和猴子站在院子外,誰能夠吃到院子裡面樹上的樹葉,誰就勝出。小朋友們,你們猜猜誰贏了?長頸鹿高呢還是小猴子高呀?

  二、結合小朋友的經驗,介紹動物之最(ppt展示)1.我所瞭解的動物教師:接下來何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除了我們的長頸鹿和小猴子,大家還認識什麼動物?

  學生:......教師:今天呢,何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動物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接著展示ppt),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小動物有什麼特點2.奇妙的動物之最教師:詢問,什麼動物和什麼動物相比,誰更……世界上最……的動物是......

  三、討論動物本領,選擇喜愛的動物扮演(我要跟你比比高呀,教師:(比如)長頸鹿有什麼本領呀學生:脖子長教師:什麼有什麼本領(舉三個例子,讓孩子體會動物的特點)學生:(回答)教師:我們知道了很多動物的本領,下面呢,何老師跟小朋友們玩一個遊戲,大家聽清楚,如果小朋友不乖的話,何老師就不請他玩。好,小朋友呢,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來扮演,老師請兩位小朋友出來,老師一開始,你們就開始比本領,看誰奪得冠軍。我跟一個小朋友來給你們做示範。(叫一個小孩子出來,問他扮演什麼,自己再選擇一個動物,來跟他比較)。在小朋友表演的過程中,其他小朋友要怎麼樣:

  學生:保持安靜教師:請什麼什麼小朋友上來,首先介紹一下自己扮演的動物,等何老師一喊開始,你們才開始哈。

  學生:……

  教師:什麼什麼動物是怎樣的,它的鼻子,它的身高等等(提醒小朋友注意模擬)四、拓展延伸這節課呢,我們就瞭解了很多小動物的本領,知道哪種動物最什麼,下課之後呢,小朋友想想,如果自己是什麼小動物,自己會希望自己有什麼本領呢,如果自己是小兔子,希望自己有什麼本領呢,然後大家把自己想到的畫到畫紙上好不好。

  活動反思

  幼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認知不全,記錄自己認知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對教師現場用簡筆畫記錄的方式感興趣。總體說來,教學內容對幼兒有吸引力,但是幼兒交流分享的習慣和方法需要培養。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瞭解耳朵的外形特點和構造。

  2、讓幼兒在比較、討論中瞭解耳朵的三大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該怎樣保護自己的耳朵。

  教學重點、難點

  人耳朵的外形特點、構造以及作用。

  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的準備是易拉罐做成的各種響罐(裡面裝的物體不同)

  活動過程

  (一)興趣匯入

  教師出示製作好的裝有沙子和彈珠的易拉罐兩隻,晃動罐子,請幼兒傾聽,根據聲音的不同,來判斷罐子中裝的是什麼。讓幼兒對本活動產生興趣,增加趣味性。

  (二)瞭解耳朵的構造。

  1.引導幼兒用鏡子觀察耳朵,為後面準確區分各部位做準備。

  2.結合教材上的耳朵解剖圖請幼兒看多媒體課件(耳朵的結構圖)

  採用多媒體教學法與多渠道參與法,讓幼兒在觀察後說,在看後瞭解在參與後掌握耳朵的各部位名稱。

  (三)瞭解耳朵的作用

  1.瞭解耳朵聽音的功能(採用體驗法,讓幼兒感受到耳朵的重要性)。

  2.瞭解耳朵的聽覺功能

  採用感知體驗法。讓幼兒透過各種感官來認識和判別事物的特性。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和在活動中探究的興趣,加強他們對事物認識的印象。

  3.瞭解聲音的傳遞

  (採用了遊戲法)。請四個幼兒扮演外耳、中耳、內耳和大腦,每隔1米站一排,幼兒邊遊戲教師邊講解聲音的傳播過程,讓幼兒直觀形象瞭解聲音在耳朵的傳遞過程。

  (四)討論如何保護耳朵

  本環節幼兒與教師要產生共鳴,在感受耳朵的重要性的同時學會保護耳朵的基本方法。

  (五)活動延伸:

  拓展訓練,知識延伸。

  教師扮演醫生給幼兒講述保護耳朵的衛生知識,加強對不掏耳朵等習慣的引導。

  教學反思

  1、本堂課教學內容的選擇比較適合幼兒生活經歷,所以課堂上幼兒興趣濃、積極性強。

  2、由於課前準備充分,準備了豐富的可操作的各種響罐,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對實現三大活動目標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3、在教學環過程中,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他們主動、自願、積極參與;老師適時參與、指導、啟發、調整,使幼兒活動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向上的求知狀態,幼兒玩中學,學中玩。

  4、由於本班幼兒年齡差異大到2歲,幼兒在活動中的個體差異導致的異樣反饋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需要課後個體指導;另外在討論如何耳朵進由於幼兒生活經歷不多,能說出正確保護方法的較少,這也為老師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了一個機會,也是考驗教師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瞭解指紋能夠識別別人的身份。

  2、在活動中啟發幼兒提問,激發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3、瞭解保持個人衛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4、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動畫片、指紋圖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鏡、印泥、紙、透明膠、橡皮泥)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指紋》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

  在“藍帽和淘氣”的動畫片裡,有一天,藍貓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變成了假藍貓來騙淘氣。你們猜,淘氣是用什麼分清真假藍貓的呢?請看動畫片(幼兒觀看)。是什麼辦法呢?(用指紋分辨)

  二、探索指紋。

  1、那麼,指紋在哪裡呢?(指肚上)

  2、我們的指紋是什麼樣子的呢?

  3、你們有沒有好辦法來看清指紋?(放大鏡、指紋蓋印等)

  4、來,我們一起來觀察指紋,在觀察的時候,如果你們有什麼問題,可以先告訴我。(幼兒探索,教師記錄。)

  5、剛才有些小朋友發現了一些問題,老師已經把它記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三、“警察”出現,請幼兒“破案”

  警察:“小朋友們,昨天,小明家的東西被偷了,經過我們的偵察,在現場發現了小偷的指紋,我們還從公安局的檔案裡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員的指紋,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幫我從這些指紋裡找出和在現場一模一樣的指紋。這樣,我們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兒找出指紋,並用筆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幾號指紋呢?我們把找出來的結果交給警察叔叔,讓他們去做進一步調查吧。

  教師問: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紋,你是怎麼看見的呢。

  “警察”:這些指紋,就這樣是看不見的,但我們有精密的儀器可以看見並取下來。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鋼琴,都會留下指紋。

  教師:指紋真神奇,關於指紋的秘密還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還可以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上網,找找資料,去發現更多的秘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因經過較為充分的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成功的。尤其因為這次活動的生成不是單方面出自老師的設計,而是融入了幼兒的自主選擇,是真正能夠讓幼兒感興趣的課題。課後,大部分孩子都比較全面的掌握了指紋的特徵、用途等。由於這是幼兒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孩子們的準備都比較積極,在課堂上的提問也更加踴躍起來,師幼互動較好。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在這次活動中,他們不僅是課程的參與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我作為老師也及時對課程計劃做出了相應更改。然而本次活動也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我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變數,例如幼兒對創胞胎的指紋問題提出的疑問,如果不是當時準備時碰巧準備了雙胞胎的指紋放大圖,在幼兒提出問題時,我就只能枯燥的講解知識,而不能直觀的讓他們觀察,那我講課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而由於時間原因,最後的遊戲和總結時間都比較倉促。因此我認為在以後的課程教學中,我應當更加註意考慮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準備並加強對時間的控制。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7

  活動意圖:

  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提高幼兒的科學素質,已經成為重要的教育目標。通過了解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讓幼兒自己看一看、說一說,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通俗易懂的介紹。瞭解到中國人勤勞、聰明,併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

  活動目標:

  1.知道四大發明。

  2.感知中國人民的勤勞、聰明。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四大發明影片、圖片、資料。

  2.掛圖:四大發明。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知道四大發明。

  活動難點:

  瞭解中國現代的成就。

  活動過程:

  一、介紹四大發明。

  我們是什麼國家的人?你覺得中國人聰明嗎?

  在很早很早的時候,中國人就發明了很多東西。

  二、幼兒探索瞭解四大發明

  1.幼兒操作,尋找四大發明的圖片

  你能講出古代的中國人發明的一樣東西嗎?

  瞭解中國人發明東西的資料。

  古代的中國人發明了許多東西,其中四樣東西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叫“四大發明”。誰能把四大發明找出來?(幼兒操作)

  2.利用圖片,介紹四大發明

  (1)介紹造紙(出示圖片)

  是誰發明了紙?講述蔡倫造紙的故事。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寫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到了後來將文字刻在木簡上,用繩索穿起來,多不方便呀。東漢時代,一個叫蔡倫的人想出了個好辦法,他造出了紙。

  (2)介紹印刷術(出示圖片)

  在還沒有印刷術之前,書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寫出來的,多辛苦啊!宋代的時候,畢昇發明了活字版印刷術,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方塊,一端刻上文字,印刷時,將活字印臺依照文章內容排列,然後在版上塗墨,再用紙覆壓就可以印出文字了。這樣就方便啦!

  (3)介紹火藥

  火藥是方士在煉丹的過程中發明的。把火藥做成火龍炮,好象一個火箭筒,在火龍炮的頭尾各有兩隻小火箭,小火箭被點燃後會使火箭筒上升,我們現在用的禮花、鞭炮就是火藥做成的。

  (4)介紹指南針(出示實物)

  以前人們利用磁鐵的磁力來指示方向,這樣就不會迷路了,指南針是宋代的時候製造出來的,它可以用於航海。

  和幼兒做指南針實驗。

  教師小結:我國最早結束人類用手抄文字的繁重勞動,發明了印刷術;我國最早使用火藥,我國的煙花爆竹樣式很多,很美麗。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四大發明。

  讚美中國人的兒歌:中國人,真聰明,造紙火藥指南針,還有一個印刷數,四大發明了不起。我們從小學本領,長大也做發明家,發明家。

  活動結束: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有積極創造的信心。

  活動反思:

  孩子對整個活動都十分感興趣,他們開動腦筋回答老師的問題,還展開豐富的想象。對古代中國人的智慧直鼓掌,表達他們對古人的敬意。其實讓幼兒瞭解四大發明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感受中國人的聰明,讓幼兒感受到中國人民勤勞聰明的`優秀品質,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8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磁鐵,感知磁鐵吸鐵的特徵以及磁化現象。

  2、能動手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探索磁鐵吸起非鐵製品的多種方法。

  二、活動準備

  1、U字形、長條形磁鐵若干。回形針、紙片、鐵夾子、小積木、易拉罐、硬幣、鐵質鉛筆盒、螺絲,積木、塑膠插片。鋼絲、毛線、夾子等輔助材料。

  2、每組,兩個小筐,其中一個將鐵製物品和非鐵質物品混放在一起。

  三、活動過程

  1、認識磁鐵,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

  創設問題情景:老師不小心把許多回形針散落在地。

  提問:你有什麼辦法幫助老師?試一試哪種辦法最好?為什麼?

  2、幼兒探索,感知磁鐵還能吸起哪些物品?

  請幼兒操作,看看磁鐵能吸起筐子裡的那些材料,重新把材料分成能吸起和不能吸起的兩個種類,分別放進兩個筐子裡。

  小結:磁鐵有磁性,可以吸起鐵製品。

  3、再次操作,請幼兒探索如何用吸鐵石吸起非鐵製物品。

  (1)請幼兒想辦法把剛才不能吸起的的東西重新吸起來,比如:用回形針別住紙張,紙就能被吸起來。

  (2)相互交流好的做法。

  4、用吸鐵石吸鐵釘,看誰吸的多,感受磁化現象。

  (1)請幼兒比一比,用磁鐵一個連一個的吸住鐵釘,看能吸住多少個,比比誰吸的多。

  (2)用磁鐵吸回形針,一個一個的連續吸,看能吸住多少個。

  (3)用不同多小的磁鐵試一試,看吸起的鐵釘和回形針的數量有沒有變化。

  5、活動延伸:找一找,找出生活中能被磁鐵吸起的物品。

  活動反思:

  磁鐵在生活中經常被使用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而大班下學期的主題活動中,恰巧就安排了“磁鐵組合”這一科學活動。於是,我首先對教材中的活動內容進行了瞭解,發現內容還是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的過程設計也比較合理,幼兒透過自主的探索,知道非鐵製物品,不能被吸起,從而進一步探索怎麼吸起非鐵製物品的方法,孩子們對活動也很感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9

  活動目標:

  1、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認識整點時鐘,在故事的情節中,幫助幼兒瞭解時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透過遊戲的體驗、初步感受時間的寶貴。

  3、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各種鍾若干有趣的鐘表PPT水彩筆若干支

  活動過程:

  一、認識時鐘,掌握鐘面的結構:

  1、聽,什麼聲音?(鐘錶聲)(出示鍾寶寶)

  2、鐘上有些什麼?鐘上有哪些數字?數字式怎樣排列的?

  總結:從12—1這個方向叫順時針,如果倒過來這個叫逆時針。

  3、長針叫什麼?短針叫什麼?(教師撥針6:00)現在幾點了?

  總結:時針走一格,長針就走一圈,時針指著6,分針指著12,就代表6點整。

  4。、訓練幼兒撥整點:7:00、9:00、11:00、3:00、4:00,我們來看看分針和時針有什麼不一樣呢?尋找上面的整點,並把鍾寶寶一一對應的掛在繩子上

  總結:我們認識了這些時間,就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學了。鍾寶寶走累了,我們讓它休息一會吧!

  二、分別介紹各種名稱的鐘表:

  1、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鍾寶寶呢?(幼兒討論)

  2、進鐘錶店,分別認識:掛鐘,檯鐘、落地鍾、並欣賞手錶、卡通鍾。

  總結:其實啊,人們給鍾起名字很方便,掛在牆上的就叫掛鐘,放在桌上的叫檯鐘,放在地上的叫落地鍾,但有的時候人們覺得還不方便就會把鍾變成小小的表掛在手上就叫做手錶(出示:手錶)

  叔叔們真聰明,設計了各種各樣的鐘,為了吸引我們小朋友從小就學會看時間,人們還設計了很多的卡通鍾(出示:各種各樣的卡通鍾)

  三、欣賞故事《喜歡鐘錶的國王》

  1、老師給你們介紹了這麼多不一樣的鐘,你們喜歡嗎?你們喜歡鐘錶,有一個人也非常喜歡鐘錶,看,就是他(出示國王)

  2、這就是滴答滴答國的國王,這個國王啊有個愛好,就是非常喜歡各種各樣的鐘表,所以人們叫他《喜歡鐘錶的國王》

  3、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教師利用ppt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1)國王把鐘錶全拿走了,人們沒有了鐘錶,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

  (2)這個國家的國王一到中午12點就到大街上巡視,為什麼沒有人出來歡迎他?

  (3)最後國王決定了什麼事,你們知道嗎?

  總結:如果我們沒有鐘錶,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上學,吃飯,你覺得時間在我們生活中重要嗎?

  四、遊戲:體驗一分鐘"長"與"短"

  1、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嗎?是長還是短?

  2、如果我給你一分鐘,讓你做一件事,你可以做什麼事?(幼兒說)

  3、體驗一分鐘長: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分鐘到底有多長?我們利用一分鐘來做個遊戲"憋氣"誰來說說,你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

  4、體驗一分鐘短:你覺得一分鐘很長對吧,那我們再來試試,米老鼠想請我們給它設計一些漂亮的卡通鍾,送去它的鐘錶店,我們還是利用一分鐘的時間設計一個漂亮的卡通鍾。現在你覺得一分鐘是長還是短?

  總結: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有的時候覺得一分鐘很長,有的時候覺得很短,是因為我們做的事情不一樣,時間就分配的不一樣。

  五、拓展:設計卡通鍾

  老師希望透過今天的活動,你們能夠愛上鐘錶,學會看時間,珍惜每一分。設計各種各樣的卡通鍾(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活動反思】: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活動中透過讓幼兒做小主人,讓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了幼兒展示自己的願望,讓幼兒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多樣的活動形式,徹底打破了以往單一技能的訓練,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於幼兒個性的發展和協作精神的培養。課件背景音樂的播放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並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樂曲中鐘錶形象。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10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線電池使燈泡發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瞭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徵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著小燈泡),布條、毛線、塑膠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裡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著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說小熊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裡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線在電池的什麼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線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穫的經驗。

  (三)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定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麼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活動反思】

  今天縣裡領導來校檢查期初工作。教研員和包學科領導深入課堂,聽了我們學科的三節課。說實話,心裡真有點發毛,畢竟科學這一學科涉獵面廣,而且我又是現學現賣。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電》這一單元的第二節《點亮小燈泡》,課前雖然有點緊張,可自認為準備還是挺充分的。(剛剛接觸這一學科,每節課都得細心準備,否則真不知道課該怎麼上)但一節課下來,才知道毛病還真是不少。體現在以下幾點:

  1、有意識圍繞課題,但操作有問題。本學期我的教研主題是《探知前科學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節課上想運用一下畫圖法,透過畫圖瞭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小燈泡。孩子們畫的還真是五花八門,一個個燈泡殘缺不全,但從外形上看還是很像的。只有兩個孩子把燈泡的結構畫完整了。這一環節佔用了一定的時間,如果這一環節在課前完成,更便於老師調整教學策略。

  2、還學生主體地位,但知識落實上有欠缺。課堂上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這三種材料點亮小燈泡。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夠畫出實物圖。然後又檢驗了四種連線方式小燈泡能否被點亮。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但我忽視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如果每一個小實驗後,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相信孩子們對本節知識掌握的更紮實。而本節課後,如果調查孩子們學習效果,會有很多孩子能點亮小燈泡,卻說不出所以然來。

  3、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資源。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觀察電池時,我再行間巡視,一男孩問我:“老師,電池裡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麼呀?”“那是碳棒”。看來孩子的研究興趣很濃。如果我及時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見識一下電池的內部結構,會對學生理解電流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資源。

  4、多餘的實驗材料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我告訴孩子們去實驗室上課時帶好學具袋。其實本節課用到的學具只有導線和小燈泡。很多孩子們出於好奇,課堂上不按照老師的實驗步驟完成,卻悄悄地弄起了別的實驗材料。

  針對以上課堂出現的問題,我把課件進行了修改與補充,還好《點亮小燈泡》這節課才上完一節,還有六個班級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課能避免這些問題。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1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氣象於人們生活的關係。

  2、學習透過觀察天氣和溫度計做氣象記錄。

  3、有探究氣象變化的興趣個求知慾。

  活動準備:

  1、提醒幼兒注意近期的天氣,能經常聽天氣預報。

  2、紙、筆、幼兒畫冊第三冊P333、天氣預報的錄影。

  活動過程:

  1、啟發幼兒將自己瞭解到的近期天氣變化情況告訴大家。

  2、觀看一周天氣預報錄影。瞭解一週的天氣變化情況。

  為什麼我們每天要看或聽天氣預報?

  3、學看溫度計。

  提出問題:人們是用什麼方法知道每天不同的氣溫的?

  提供氣溫表,教幼兒測量活動室內外地氣溫。

  教師根據幼兒報的氣溫用圖示或實物投影儀進行演示。

  4、學習記氣象記錄。

  幼兒分組討論用什麼方法將看到的、聽到的天氣變化記錄下來、學習用圖表的形式將觀看一周天氣預報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做氣象記錄》他主要是讓幼兒透過學習觀察天氣和溫度計來做氣象記錄。想要給每個小朋友準備個溫度計來進行操作好象不能實現,於是我就將這篇教案來個大整容。

  教案涉及到“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這四個地方,小朋友人不認識這四處地名啊?”“當時候我來給孩子豐富一下,花點時間讓孩子認識一下這四個地名就可以了吧!大班了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是可以的。”我放心地說道讓她不用擔心這個。想來想去總認為有點簡單,上的時候不要一會兒就上完了,於是我又選擇了幾個氣象標誌,如果真的一會兒就上好,可以讓小朋友認識一些其他的氣象標誌來充實一下課堂的內容。

  星期五上午展開了實際行動。活動一開始,PPT天氣預報錄影的匯入,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眼球,孩子們對這個活動的內容看來還是感興趣的。當我問到:“為什麼要聽天氣預報呢?”孩子們各抒己見,爭著表達自己的觀點。接下來的環節應驗了一句話,“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我覺得這堂課的最大不足之處是我讓幼兒記錄的天氣地方太多了。因為小朋友們有的還是不認識這四處地名,他們不知道城市與表格的對號入座。雖然我在記錄前先示範一下記錄北京的天氣,其他三個城市讓小朋友們記錄,但是有的小朋友還是沒有對起來。我覺得如果每個地名上分別標上1、2、3、4,那效果一定會比現在好的多,或是以圖片展示,讓幼兒看圖片記錄會更好。

  另外,幼兒的注意沒有成人注意的長,他們聽了天氣就不會去聽溫度,聽了溫度就忘了天氣。所以在記錄的時候有的小朋友喊到我沒聽到天氣,有的小朋友喊到我沒有聽到溫度,非常亂。這也關係到影片展示時的時間太快,孩子一下子不能全都記住。因為小朋友記錄這一環節超時所以導致下一個環節不能按計劃進行,最終還是無法把“山羊老師”請出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12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四季分別主要開的花

  2、主動探索各種花的特徵及顏色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初步瞭解其特性。

  二、活動重點

  1、能夠認識春夏秋冬四季的花

  2、能夠說出指定花的特徵及顏色

  三、活動準備

  分別準備與春夏秋冬各自相關的圖片

  四、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以談話的形式匯入教師:"小朋友們在操場裡玩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過各種各樣的花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它們的秘密吧。"

  (二)展開部分

  1、指導幼兒觀察第一頁ppt中的各種各樣的花,探索,發現花的特徵。

  教師:"小朋友們,有誰可以說出這張圖片裡花的名字""下面老師帶小朋友們來一個一個認識它們"

  2、指導幼兒分別觀察四季各種花的形狀和主要顏色

  (1)教師"小朋友們,誰能告訴老師,這朵花是什麼顏色""它有幾朵花瓣""像什麼?"(讓小朋友帶著問題依次觀察這四種花並進行小組討論,幼兒討論時,教師可參與幼兒的活動,並給予指導,同時鼓勵幼兒一邊觀察,一邊討論。)

  (2)小組討論結束,請幼兒坐好,圍繞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自己探索

  3、請自己探索完的小朋友回答老師留下的問題然後告訴小朋友們這種花叫什麼,是那個季節盛開的。

  (三)結束部分請小朋友們依次說出這幾種花的名字,顏色,及盛開的季節四、活動延伸引導小朋友唱"春天到了,桃花開了。夏天到了,茉莉花開了。秋天到了,桂花開了。冬天到了梅花開了。"

  教學反思:

  花是同學們喜愛的植物,真實的花給人們帶來了美麗的環境,美好的心情。裝飾花卉又稱花卉圖案。圖案本身來源於自然,又不同於自然。自然形象雖然很美,但它還不能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人們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藝術形象進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變為裝飾形象的過程,也就是圖案變化。本課花卉圖案設計是在對花卉熟悉的基礎之上,對自然花卉物象的藝術加工。本課內容重點是設計應用。

  這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比較合理,電教手段的運用使學生比較直觀地瞭解了圖案設計的過程與方法,學生學到了圖案設計的有關知識。另外,在課上發現學生創作不夠大膽,能夠馬上示範並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業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由於時間關係,教師在圖案創作方法的講解上還有些粗糙,學生學習得不夠深入,解決方法是讓學生帶有花卉圖案的生活用品進行小組分析討論),當時是怕學生畫不完就把這個環節去掉了,教學方法還不夠靈活多樣,師生互動不夠。

  總的來說,我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還算比較滿意,今後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實備課,爭取把課上得更好一些,使學生受益。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13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磁鐵,透過探索引導幼兒發現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

  2、學習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3、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盤操作材料:內有磁鐵、鐵絲圖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木塊、布條、紙條、玻璃球、塑膠玩具、竹筒等。

  2、每人一個紙杯,內裝回形針兩個。

  3、畫有磁鐵的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材料,讓幼兒發現磁鐵,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師:小朋友,請你看一看,你面前的盤子裡有些什麼?請你玩一玩盤子裡的東西,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師: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的鐵塊,它的名字叫磁鐵。

  (2)讓幼兒操作盤內的材料,探索哪些東西是磁鐵的好朋友,幼兒嘗試分類把磁鐵的好朋友放入桌上的大盤子裡,教師個別指導。

  3、小結磁鐵有哪些好朋友,教師做記錄,並引導幼兒發現磁鐵的好朋友都是鐵做的,磁鐵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4、講述故事《小磁鐵去旅行》,初步瞭解磁鐵對人們生活的幫助。

  5、遊戲:紙杯裡取回形針。引導幼兒運用磁鐵解決問題。規則:不能將磁鐵從杯口伸入,也不能用手拿。

  活動反思:

  興趣與情感是思維最大的驅動力。在活動中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這麼小的刷子是做什麼用的?……等有趣的問題進行探索交流,從而使幼兒積極主動圍繞“刷子”這一話題進行嘗試探索,較好地貫徹了新《綱要》的指導思想。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叢身邊的事物開始的選材原則。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刷子,引發了孩子們的興趣。教師因勢利導地引導幼兒發現,有利於他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孩子們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主動建構了新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14

  活動目標:

  1、知道現代通訊工具是多種多樣的,它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2、能關注生活中的先進科技產品。

  3、有操作現代通訊工具的興趣,樂於與他人交流。

  4、引導幼兒認識蔬菜,讓幼兒知道常見蔬菜的名稱並能說出他們的作用。

  5、讓幼兒瞭解常見蔬菜的營養價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於身體建康成長。

  活動準備:

  1、家庭調查——現代通訊工具。

  2、幼兒自己準備會使用的通訊工具。

  3、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交流自己認識的通訊工具。說說它可以用來幹什麼?

  二、教師創設情景,幼兒瞭解各種通訊工具的用途。

  1、小紅在家有急事要告訴外婆怎麼辦?用什麼通訊工具?

  2、爸爸和小紅到公園玩,走到半路,突然想起一件事要告訴媽媽,應該用什麼通訊工具?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瞭解現代通訊工具。

  1、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哪些現代通訊工具?

  2、仔細觀察電話機鍵盤,說說少了什麼?請幼兒添畫數字號碼?並說說鍵盤上符號的意思。

  3、啟發幼兒說說其他的現代通訊工具的特點及優點。

  四、小結:現代通訊工具是很多的,它能給人們帶來很大的方便。

  活動反思:

  1、現代社會是飛速發展的社會,通訊工具時刻伴隨著我們。對於我們現在的孩子來說,認識通訊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設計這節課,讓孩子們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去感受通訊工具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和快樂。本節課學生積極性高,充分與別的小朋友交流,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2、只有個別孩子似乎交流的較少,可能是準備的時間不是很充分,我會在以後的活動中逐步滲透有關通訊方面的知識,讓每個孩子都有所收穫。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 篇15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慾望。

  2、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實踐操作活動,並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合作、判斷能力。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知識準備:

  1、知道鏡子會反光,瞭解平面鏡的特徵。

  2、知道產生影子所需要的條件。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頑皮的影子》

  物質部分:

  1、白志、手電筒、固體膠若干。

  2、烏龜、小鳥、牙孜、風車,電扇、蝴蝶等各種形象若干。

  3、教師範例一份。

  組織形式:

  集體教學。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開啟應集燈,照在牆上同幼兒一起玩手影,並教幼兒幾種手影,如:孔雀、小鳥、小狗等手影,以故事《小孔雀的一天》使幼兒知道在不同方位的光性照射出不同長短的影子。

  教師關掉燈,提問:“為什麼會產生影子呢?”

  二、瞭解影子是怎樣產生的

  出示小兔並對幼兒說:“今天優質調皮的小兔子想和自己的影子做遊戲,可他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小朋友幫小兔找到他的影子,並看看有什麼變化。”

  讓幼兒用手電照在小兔身上,觀察光線角度不同,影子有什麼變化,幼兒自由發表意見,師選一幼兒代表進一步強化“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只有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了光線才能產生影子。

  三、跳舞的影子

  1、遊戲:蝴蝶跳舞,教師操作遊戲材料表演,幼兒觀察蝴蝶飛起來跳舞,但不結實操作過程。

  2、為幼兒提供材料:手電、紙、蝴蝶、固體膠等材料,透過實驗操作啟發幼兒想辦法讓蝴蝶跳舞。

  3、請個別幼兒把自己探索結果告訴大家,並掩飾過程。

  4、討論:為什麼有的蝴蝶會跳舞?。,而有的蝴蝶不會跳舞?

  5、小結:要升蝴蝶跳舞,他的翅膀與紙之間必須有距離,也就是隻把蝴蝶的身上粘住即可,翅膀不必粘上。

  四、進一步探索“影子”跳舞的奧秘

  1、提供各種形象,請幼兒任選一種或幾種材料,想想這些物體的那些部分適於活動,然後設法讓他們動起來。

  2、幼兒探索根據情況指導,如當幼兒未能讓風車轉起來,可以啟發幼兒思考,“風車”的角度摺疊得是否合適?手電移動的角度方向是否與“風車”的活動有關。

  3、幼兒講述方法並交流,引導幼兒觀察和體驗,物體是怎樣活動的?

  4、你們發現什麼秘密?(手電上下移動時,影子也上下移動,手電左右移動時,影子也左右移動)

  5、教師小結:當手電移動時,光線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是影子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這樣它們就跳起舞來了。

  五、活動延伸

  1、到戶外去尋找各種物體和自己的影子,並玩踩影子游戲,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

  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現象。

  3、組織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索有關內容,以保持幼兒濃厚的探索興趣。

  教學反思:

  活動開始,我以猜猜迷匯入,是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可以迅速的集精神,很快的進入課堂角色來。接著讓孩子從實踐感悟出真知,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培養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積極的討論交流和細心的觀察弄明白影子的奧秘。第一次操作後,孩子們獲得了“在太陽光下、月光下、路燈下、燈籠照著時、燭光下、房間開著燈的時候……都會有影子。”的道理。接著第二次探索的重點是引導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現影子的方位及大小變化。在這次操作,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發現了影子變化的秘密,我進行引導小結,最後引導幼兒討論。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