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參觀上海博物館有感

參觀上海博物館有感

參觀上海博物館有感

上海博物館(Shanghai 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上圓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國“天圓地方”之說。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以下是pincai小編為您整理相關內容,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想了解到更多的相關範文內容,歡迎關注品才網

參觀上海博物館有感

8月19日上午,班主任郭老師帶領著我們一行人來到位於人民廣場的上海博物館,開展戶外社會實踐活動。那天天氣十分炎熱,遠遠就見參觀者頂著烈日排著一條長龍,我們再沿著長龍隊伍挨在最後一個。大家興味盎然,一邊聊著暑假的話題,一邊腳步一點一點往前移,一點也不覺焦急。大約過了30多分鐘我們就進館了。

剛一進館,一陣名為歷史的氣息便迎面撲來。我們目不暇接的欣賞著館內的文物,那一幅幅如行雲流水般的字畫;那一枚枚來自世界各地的錢幣;那一件件做工精美的青銅器;那一塊塊凝如羊脂似的玉石;那一身身帶有民族風情的服飾……都無一不讓我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如:走進繪畫館。我們立刻就從一幅幅圖畫中,感受到中國繪畫所包涵的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造型藝術,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我以前只知道國畫最出名的是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參觀了繪畫館之後,我才知道其實還有院體畫、文人畫、丹青、寫意等。又如:在書法館,從甲骨文看起,金文、秦小篆、隸書、草書、到楷書的書法。展出的作品展示了中國文字形態的演變過程,以及人們在記錄書寫這些文字時對美的探索。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數二樓的中國古代陶瓷館了。陶瓷是我們生活中接觸最多的物品之一。展館從新石器時代原始先民從泥土製作的器物到商代出現原始的瓷器、到東漢前期的青瓷、隋唐以後的白瓷、到13世紀的黑釉、青白釉和彩瓷,以及後來元代又有景德鎮的成熟的青花瓷,再到了明、清景德鎮不斷有名品迭出成為舉世公認的“瓷都”。那時景德鎮是中國製瓷業的中心,製作了五光十色的各種彩色釉器。看了陶瓷的展覽,我們不僅欣賞了古代各時期的珍品,還了解了一些原本不太知道的知識,如陶器的主要製作方法啊,瓷器與陶器的區別啊,唐三彩的工藝啊,還看到了整個燒窯過程的模型。從主要瓷器的品種簡介和實物觀賞,真的使自己獲益匪淺。

參觀接近尾聲,大家都十分留戀。走出上海博物館,灑下的陽光映襯著大家的笑容,我們師生十人的身影則定格在了博物館門前的那張合影上。大家心中卻感慨無限:從捐贈牆上那一位位捐贈者的'姓名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無數海內外華人的一片片愛國之心。那一刻,我們下定決心,好好學習文化知識,長大後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觀上海博物館有感

2010年5月23日,風和日麗,我們學院高黨15組學員第一次組織一起參觀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我們都異常興奮,歷時一個上午,勉強看完,但現在依然意猶未盡。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整幢建築外觀蠻扎眼的,圓鼎狀框架結構,寓意傳統中國的“天圓地方”。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走進博物館,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觀眾非常多,並且很多是外國遊客。

博物館就像一部豐富的歷史文化書,它記載著中國的歷史是光榮,偉大,生生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和品質。在整個博物館,到處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佳績,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帶給我們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這幅長132釐米寬50釐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製而成的。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後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彷彿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隻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館見證了我們華夏民族是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但我們千萬不要拿祖先給我們留給我們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現在更應該做是現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參觀上海博物館有感】相關文章: